走过江南的水乡,或许会感到南国风貌的隽秀柔婉;看过西北大漠的落日,或许会有终见其粗犷荒凉的感叹;走进青海,走进塔尔寺,很多人会被藏传佛教的肃穆圣洁所感染。
而我,作为塔尔寺的一个过客,颇有几分遗憾。
离开青海,回到喧嚣的都市,每每回想塔尔寺的那些所见所闻,自己心中的遗憾不免愈加深切。
最后,不知怎地,忽然想到一句话——优秀的人很多,干净的灵魂很少。
是啊!干净的灵魂,或许就是自己的纠结所在吧。
身在大都市,每日游走于尘世的嚣闹中,姑且不谈我们的灵魂能否在极快的生活节奏中跟上身体的脚步,其蒙尘是必然的。灵魂的这层尘土,有的厚,甚至厚得深入灵髓;有的薄,薄如蝉翼,只需清风徐来,便能重获青明。
大都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其中的精英也很多,一个个灵魂在游走,远处的象牙塔仿佛在向他们招手,而他们的眼睛很多早已浑浊不清,唯有名与利,不见风雅。
在这样一个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的时代,我却很少看见干净的灵魂在行走。也许,这就是塔尔寺之旅给我带来的反思。
回想起那天站在塔尔寺大金瓦殿的前面,看着那些“磕长头”的信众,看着殿前那棵百年菩提树,我不由想到慧能大师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科学本无灵魂这一实物之说,为何其却处处惹尘埃呢?
或许我们该想想自己的处境,酒席是否比书桌喧闹?群欢是否比独处热闹?朋友圈是否比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片天地更迷人?
我们是如此的热衷于尘世,无视其中沾染的尘土。那么干净的灵魂越来越少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古人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之说。可见,灵魂蒙尘并非无可救药。
依我看来,干净的灵魂如此之少无外乎——想象力,人生方向和安全感这三个因素。有了症结,自然就能找到药方。
想象力。人活在世,时时会看到听到各种事情,最终这些事会过滤成两种事情——愿意听的和不愿意听的。而经过想象力的发挥后,这两种事情会有不同的后续影响。
简静的人,不愿多想,沾染的因果会少些;烦躁的灵魂很可能会将事情进行或大或小的想象,有些还会经过精确的“裁剪”,最终确定这些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前者会在时代的潮流中尽量少地被尘土玷染,极少数能够毫尘不染,尽显风雅;后者往往随波逐流,不愿删繁就简,被尘世俗事所烦扰。
所以,不要过度放大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别多想,人会活得简单些。
人生方向。我们来到世上很多时候无外乎名与利,这是很多人的人生方向。名与利一直引无数人为之竞折腰,然而我们的方向应该更加准确,更多去深思远方的远方是什么?名利之后的方向又是哪里?
有人说,我现在连房租都付不起,哪里有心思考虑远方之后的方向啊?的确如此,但这并不会阻止我们活得简单些,从而还灵魂一份清灵。
安全感。很多时候,人会浮躁,没有归属感,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是源于我们的价值观,源于价值观深层对需求的认识,求得越少,活得也就更自在;求得越多,便会多一份患得患失,愈发缺少安全感。
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塔尔寺里那些坐在佛像旁边的禅师,他们的神情是如此安宁与自在。面对游人,耳闻导游的大声讲解,他们似乎很安详,丝毫不在乎。
我不禁肃然,这样的灵魂深受塔尔寺佛教文化洗涤,必然会有一片干净的天地。
青海的天很蓝,水很清,来的人或许能寻得几分灵魂洗涤的因缘。
在这样浮躁的社会,愿你的内心时时保持平静,勿多想,勿乱求,少繁缛,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时能拥有一个干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