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霸王别姬的故事正在凄美上演,虞姬自刎,霸王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于江边,幕落戏终。
戏台下,一位老妇人泪流满面,邻座的观众只当是她入戏太深,忍不住劝慰:“到底只是一场戏罢了,老太太你不要太伤心了。”她摇摇头,抬手揩去眼泪,声音哽咽:“人老了,就喜欢胡思乱想,竟把自己带进去了,让您见笑了,真是对不住。”邻座听她这样说,只是笑笑,随着众人退场。
最后只留老妇人独自坐在位子上静默,过了许久,一位年轻女子从后台走到老妇人身边,正是刚刚台上的虞姬。女子轻轻唤她:“老师,咱们回去吧。”老妇人轻叹一口气,缓缓起身,由女子搀扶着离开。在走出戏院大门前,老妇人忽然停下脚步对女子说:“陪我回去一趟吧!”女子微笑点头,“好,我陪您回去。”
再次踏上小镇,老妇人浑身都在微颤,“走了那么久,还是回来了,可这一切都变了。”女子站在她身边,轻声安慰:“老师,我会帮您找到的。”
小镇老街上有一家“唐记素菜馆”,主人唐老头因为年纪大了,人也渐渐糊涂,便将素菜馆传给了自己的一双儿女,阿璋和瓦儿。哥哥阿璋继承了父亲的好手艺,主管后厨,妹妹瓦儿就帮衬着打理店面琐事。小小的菜馆在兄妹两人的经营下生意日渐兴隆。
唐老头见兄妹俩把菜馆料理的不错,也不再插手。每日只在院子里收拾收拾蔬菜,到老街上找一群老朋友喝喝茶,再或者抱着宝贝的木匣子痴痴的听着京剧。除了记忆日渐衰退,日子过得倒很是安宁。一家人的生活倒也舒心。
只是这几日瓦儿困惑的很,店里有一女子天天都来,而且天天都只点一道叫“如意汤”的菜。唐家素菜馆的不敢说有千样,但也绝不少于百样,可这“如意汤”,却是真的没有。
瓦儿抱歉的告诉女子没有这道菜,问她要不要试一下其它的素菜:“小姐,我们店的莲花羹可是远近闻名的,那莲花苞放到羹汤上可是会自己绽开的。”瓦儿极力推荐着。女子每次都只轻轻的摆摆手:“不用了,谢谢你。”说罢,便离开,可过几日,仍会再来问一次。
来了小镇好几日,老妇人她们居住的旅店正对着小镇的戏剧院,十分热闹,可她每日都只是静静坐在临街的窗前沉思,似是在回忆什么。女子寻了几日,没有什么收获,可根据老师的回忆和她在镇上的打听,那家素菜馆就是她要找的,可怎么会就是没有老师要找的那道菜呢?“再试一次吧,如果真的没有,再劝劝老师吧!”女子暗想。
她又一次去了素菜馆,瓦儿远远就看到她来了,忙忙跑到后厨把阿璋叫了出来。女子刚坐下,就发现这次接待她的换了一个人,一个男生。她还是照例要点“如意汤”,阿璋皱皱眉告诉她,真的是没有这道菜,她略略失望,自言自语:“难道老师真的要抱憾终身吗?”声音虽小,但瓦儿却是听的一清二楚,见女子起身要走,她连忙拦住:“也许,我们可以帮帮你的老师。”那女子也是微笑致谢,神情多有些激动。
女子回到旅店里,只见那老妇人正看着戏剧院的“穆桂英”海报出神,微叹一口气,曾经的老师,也是穆桂英,是虞姬,是杨贵妃,但到最后只能是她自己而已。
阿璋翻遍家里的菜谱也没找到那道菜,几度想要放弃之时,瓦儿想到那女子的话便劝阿璋一定要帮帮那个女子。无奈之下阿璋就找了他的爷爷唐老头。
唐老头正在院子里抱着宝贝木匣听戏,见到孙子来找自己自然是喜不自胜。阿璋和他小叙过后,就提到了女子和如意汤。听到“如意汤”三个字,本来还乐滋滋的唐老头就笑不出来了,只不自觉的敲打着木匣子,一下比一下低沉,院子里安静得一时只有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沉默半晌,唐老头突然问道:“那女子可是指明一定要寻到如意汤?”阿璋迟疑点头,唐老头考虑了一会儿,将手中木匣交给阿璋,“把这个送给那位女子罢。”“可……”“去!”阿璋走后,唐老头也没了听戏的心思,摇晃着摇椅,思绪飘远。
那老妇人颤颤的从女子手中接过木匣,眼中似有泪花闪烁,小心的打开木匣,里面静静躺着一只粗拙的木钗,钗身圆润,是常年抚摸的结果。她将木钗仔细的戴到头上,对女子说:“我们去找他吧。”
唐老头在厨房里忙碌着,从材料到厨具,他无一不细致准备着,待“如意汤”做好后,他又仔细地尝试着味道,在确定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后,才放心的端上了桌,紧张的等待品尝它的人到来。
五十年前的唐老头还很年轻,正在学做素菜。他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她是小城戏剧院的台柱子,貌美如花。戏台上,她眉眼微挑,似蝶翅轻扑,她素腰纤细,如蒲柳随风,一歌一舞,满是风情,美如罂粟;戏台下,她眉目微合,似鱼尾轻摆,她笑靥灿烂,如雨后虹影,一颦一笑,尽显烂漫,暖如雏菊。
她对他说,她不想再继续这日日唱曲的生活,那繁复的裙钗压的她喘不过气,台上的人儿虽都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她说这话时,眉心轻蹙,似有一股抹不去的愁怨。
他抚平她的眉,温柔问她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她眼眸一亮,说:“我想嫁一个清和的男子,他为我雕钗绾发,我为他洗手做羹汤,为他浆洗补衣,为他生孩儿……”
她突然不再说话,轻轻咬唇,低了眼眸,尽显女儿家的娇羞。他温和的笑了:“你会嫁给一个清和的男子,他会为你雕钗绾发,也会为你做羹汤,为你裁新衣,你只需……”他们没有山盟海誓,但所有的情思都已镌刻在他们心上……
战乱来的很突然,没有丝毫的预兆。那日,他为她戴上了他雕的木钗,她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钗虽简单,却代表了他的心意。也是那一日,她发现他晚上没来听她的戏,心下正疑,邻居跑来告诉她,他被抓了壮丁……
她来不及卸妆,忙忙的跑回家,只留下一碗如意汤,她轻啜一口,已经凉透了。一瞬间,她泪如雨下,抱着那只钗哭的像个孩子……
后来,战争结束了,他也终于回到了小城,他寻回他们曾经的居所,却早已人去楼空,只在落满灰尘的梳妆台前看见了那只木钗。他重新修葺,在原址上开了素菜馆,只是再也不曾做过如意汤。
老妇人和女子去了唐老头的小院子,进屋时,屋内空无一人,只有饭桌上的一碗汤在冒着热气,老妇人也不急着尝汤,环顾了一圈院子,感叹:“他真的把一切都做到了。”
五十年前的他们曾经憧憬未来的生活。他说,离开戏台吧,我们开一家素菜馆,过最普通的生活。她说好,我们的房子要带着小院子,我们在院子里养花种菜,还可以养一些小动物。他捉弄她,我们不要养小动物,我们养孩子,很多很多的孩子。她恼怒,转身就走,他又在后面追着哄她。
“他把这些都做到了,我却……”老妇人沉默,“只要没忘就好了,谁做到都没关系。”唐老头终是忍不住再藏下去,走了出来,他目光停在老妇人发髻上的木钗上,“还是你最适合它。”
两位老人四目相对,从彼此的眼睛里看见了自己被岁月侵蚀的脸,也看见了曾经的彼此和曾经的那份情谊,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未曾变过。
小镇上的居民都发现,这几个月唐家素菜馆热闹了不少,人手也多了一些。比如柜台收银的换了一位精明能干的热情女子,又比如后厨购置换了一位面目和善的老太太,连退隐多年的唐老头都会时不时的出来小露一手。忙时店堂内不再像以前那般应顾不暇,闲时店堂内也不像从前那般冷冷清清,女子和老太太不时的会唱上几嗓京剧,左邻右舍听过的都说好,可不比戏剧院里的演员差!
仔细再翻翻菜馆的菜谱,有熟客发现招牌菜上多了一道“如意汤”。有人开玩笑,你们菜馆多少年不变的菜谱,怎么多来了两个人就变了?“诶,”瓦儿最好热闹,“这当然是有故事的啦!”“什么故事?”好奇的人无处不在,“那就进来吃饭,我慢慢告诉你们……”
唐家素菜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小镇上的人也都逐渐了解了“如意汤”背后的故事,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感动者亦不在少数。不过瓦儿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疑惑。
“那奶奶当年怎么没等爷爷回来找她呢?”瓦儿不解的问女子,“当年战争不久就打到了小城,所有人都忙着逃命,老师一个弱女子,也只能跟着剧院一起离开小城。”女子回头望望和唐老头一起照料蔬菜的老师,“老师一直都记得唐叔叔对她说过的‘雕钗绾发’,虽然走的匆忙,但现在好歹也寻回来了。”“嗯,回来了就好了。”瓦儿看着开心的爷爷,“那只木钗,奶奶她戴着真好看!”
本文为《Myouth校园特刊》投稿,如需转载请联系M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