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他们都是清楚的。我的教授就常常摇头完经济学的无用后,再次用完美的图形与数字推论了某个理论的错误。他的论点也许不错,但他论证所用的工具让人摇头,用一把有误的尺子证明了一根1米2的绳子并非1米,并不代表这把尺子还应继续使用,至少需要有保留地使用。
人们有种依依不舍的情节,那就是当你为某项东西付出太多的时候,即使那样东西不值,人们往往也舍不得丢弃。这在学习上我称为知识的捆绑。
知识的捆绑表现在:当你掌握了某种带有明显缺陷的知识时,即使自我察觉谬误,却仍会不可避免地经常使用,而把缺陷带入到新的理论结构。如果缺乏时时的审查与觉醒,这些缺陷一定会在某些地方被放大而不自知。知识不但使人进步,也会捆绑住一个人,尤其是当一个人在象牙塔里待久了,尽信书、尽信知识、缺乏质疑与批判精神的时候,他把知识绕成了绳索,把科学信奉为宗教。
历史早已论证过:无所依赖的平民常成为知识革命的先锋,满腹经纶的老学究却成为创新的阻力。
自我批判
我的经济学就是在这种质疑与批判中度过的。我知道我的批评尖酸刻薄,也有失偏颇。我并非完全抹杀过去经济学的贡献,还必须承认的是,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让我来研究,也很容易陷入上述种种的陷阱中,并且一定无法走出如此的长距离。我只是为此揭下了一层面纱,猜谜游戏的定位也许过于严苛,但也不无道理。
注意事项
更多精品图书、交流欢迎加入QQ群获取
1群 | 473595965 (精读) |
2群 | 519459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