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读书是可以暂时逃开老师的“秘密花园”;少年时,以为读书是通往神秘命运之路的“锦囊”;成年后,发现读书可以替代LV或PRADA;为人父母后,读书是成人和孩子们的世界之间的时光隧道;与好友共读,仿佛回归未入尘世的纯粹,共舞在思想的天籁中……
加入读书小组,读这本《心流》,起因还有二,一是曾经读过一遍后几乎无感,不明白为何畅销,探究感驱使了行动;二是好友是群主,我责无旁贷地支持,人生过半,得有知己,为何不同行?!这一场共读下来,就像剥开一层层迷雾,我慢慢探索着一种未曾体验过的力量,那就是——他人的力量。
众所周知,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被用来描述成功或者追求达成的三重境界。然则,在这次小而美的共读中,于己,虽谈不上这样一波三折的醍醐灌顶,但也如管中窥豹般,自阅读探得些许他人的力量。
初读——疑问与探究
初读《心流》,想起很久之前匆匆泛读一遍,如蜻蜓点水般浏览,留下"心流可遇不可求"的印象,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所以这次带着到底有什么可读之处 的探究欲,因为要做金句摘录和感悟打卡,与别人分享思考,就像请人吃饭,若无色香味,既不真诚也不尊重,所以放慢了速度,细细读来、想来,慢慢竟有种听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讲故事的感觉。
心流——“巅峰状态”、"生命的高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时刻。由于情绪的主观性-“只有你才能判别自己是否真正体验到爱、羞耻、感激或者快乐”,及其客观性-"同时也是心灵最客观的成分……通常比我们对外界的观察或由科学与逻辑中所学到的一切更为真实",两种特性的共存不论对于作者的写作、还是读者的判断,已经是积淀了难度。在探讨了古人、今人、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现实中的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不同角度后,作者直指情绪深处的“内在意识状态”中的“精神熵”(psychic entropy),为精神能量开出度量标准,似乎一下给人类的各种感觉都排了个序、归了个类,好像我们手中突然拥有了王后的魔镜,可以看穿心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的精神秩序杂乱无章?怎样才能号令这些千军万马统一步伐呢?
继续——接纳与神往
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对于共读分享的责任感和希望探究构成了我的好奇心,当我完成第一周的阅读打卡后,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小确幸给我在最近有些混乱的忙碌中,注入了一股清流。
目标被作者提出来作为精神熵的锚定点,“意图所需要的精神能量是短期的,目标怎是长期的精神能量。你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受你追求的目标所左右。”“这种稳定合理的行动、情绪或者抉择所呈现的秩序,也将如个体般具有个别性”。
在对意图、智力、情绪各自分析后,一个观点“心(heart)、意(will)、念(mind)的同步而内心涌现宁静。”基于现实中的难以实现,书中提出替代方案,也就是(“能力与挑战的平衡“+“及时反馈”)*专注=心流体验。
读至此处时,终于感觉作者从天上落到了地上,在群里的时不时小讨论,发现很多伙伴也是在经历中,都有那么一些应对挑战之后的心流体验,而我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并非虚无,而是丰盈充实后或者历尽千帆后的淡然从容。对于自己面临的困境和纠结,动与不动,也隐约察觉到了答案。那种跃跃欲试的长草、和对行动的渴求,可能正是来自对体验的追求和向往。
深读——安静与独处
在提出概念后的大部分章节,书中都在用各种不同活动和不同场合的活动,以及调查数据来详细解释以上观点。当书中的内容与个人感受有共鸣后,阅读就好像变成了一场美食的探寻之旅,你会急不可耐地去掀开盘子看能否满足味蕾的渴望。
工作中的“技巧与专注力”、规划生活的主动休闲、友伴与环境,“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第一要务”,工作中的悖论章节中,认为人们一方面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心流体验、一方面又“希望少做点工作”,应对之道就是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休闲之道中的创造性、正向性同样也需要专注与才智,从而得到心流体验;在人际关系中,“朋友反倒能带来无止境的激励和鼓舞,让我们的情绪及知识得以不断受到磨炼。”同时,书中还说到“家庭可以说是一个飞轮,带动一天的情绪起伏。”所以给出的建议是一方面鼓励个性发展,一方面又要“有情有义”,觉得这个地方翻译的非常有中国味道,也很令人沉思,我的理解是爱的含量多一些,如果家庭中的个人追求的是一种有意义的目标及生活,那么家是有后盾的力量的,这里其实仍是最初章节中的扩展论据,引入家庭和青少年的调查数据,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几位做妈妈的伙伴都对于关于孩子的部分很感兴趣,有妈妈在群里提出青春期孩子教养的困惑,在伙伴们的讨论和互相抚慰下,发现问题并非焦虑中的严重,妈妈的心安稳下来,能够更理智地应对问题,这种共读中思想碰撞、到生活问题共担的伙伴互助状态,有着同样读书有益的目标的人,在彼此的链接中感受到力量的流动,竟也分享到心流的体验,奇妙而有趣。
读到第三周的时候,突然发现每天的读书打卡已经成了我自己生活中的锚定点,和每天的心流体验时刻,每天首先完成读书后,体会到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舒适,好像已经为自己的这一天奠定了意义,所以能够应对其他的不如意或者困境。甚至在精神状态萎靡或者怒气升起时,拿起书便能安静下来,好像这本书为我拉起了隔绝世界的屏障。隐约中,我感觉到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有与我一样在阅读、在纠结、在努力、在不断探索的人们,她们像黑夜中的行者,与我一样,托着阅读这盏烛光,共同驱散夜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