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蒙时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理性逐渐取代宗教,开始成为我们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纬度。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世俗化进程”,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祛魅化”。我们开始形成一个新的认知,那就是这个世界不存在神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科学和理性得到认某种确切的认识,哪怕我们并不了解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者规律,但是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它。
但是这并不代表宗教赖以存在的基石坍塌了,因为科学和理性是有边界的,用科学和理性永远也无法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因为本质上,相信上帝存在和相信无神论都只是人类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只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逐渐倾向于无神论。
因此,现代人在理性和信仰之间无法舍弃其中任何一个。无可否认二者之间有冲突,但是这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理性和信仰都有一种扩充的本性,都想占据对方的领地。而在20世纪,理性之光得到了极大的发扬,我们曾想用理性去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是众多尝试的失败,给了宗教力量复兴的机会。
我们现代取得的文明是一种世俗文明,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日新月异。然而用宗教的眼光来看的话,那这个世界满是一群没有信仰的堕落的大众,只求在现世吃喝玩乐,物欲横流而精神沦丧。
上述观点不用多说,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认为宗教的那些禁欲的说辞都是骗人的鬼话,那有什么来世,珍惜当下,及时行乐才是硬道理。
我们都是理性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我们渴望欲望的满足。而经济学又告诉我们需求和供应的关系,我们应该追逐自己的利益,需求拉动供给,这样社会财富才能增加,我们才能更富足。
不可否认,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除了一些衣食住行的的必需品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消费,而这些消费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供应商创造出来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一款新的产品会制造出一种需求。
马克斯·韦伯还说“人是存在于人本身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现代社会,人基本的物质需求大体上都可以得到满足了,但是不要忘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产品制造商在基本物质生产接近饱和后转向借助人的欲望本性不断的创造新的产品,而这些本不需要的产品逐渐被包装成一种必需品,我们只好驱使着自己为自己的欲望买单。因此,物质极大丰富后,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提高,反而让欲望把自己推进无底的深渊。
那我们该如何摆脱无尽欲望的纠缠?唯一的答案还是要回到上面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一句话中寻找。既然,我们现在很多的消费都是一些“意义”之物,那么我们就要找到自己真正所认同的“意义”。而为我们提供生命意义的就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