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一:明清过度砍伐导致小叶紫檀绝迹
真相:这个谣言的原话是“明代历朝皇帝都每年派人到南洋采伐檀木,以至把南洋的佳木采取净尽。”出自(民国)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全编·第二十九章·木器》
事实上,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严令人民不许与外番人贸易。洪武后,“海禁”才渐渐松弛。嘉靖时,又因倭寇之患,朝廷下令厉行“海禁”。倭患平息后,才取消“海禁”。“闭关锁国”是从1757年开始的。清兵入关后占领故宫,当时里面也没有几件紫檀家具,更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宫内存有大量的紫檀木料。
紫檀木在古代的印度是圣树,因为佛祖释迦牟尼火化时用的就是紫檀木(在佛教的古籍里有记载),所以印度人很尊敬和爱护紫檀树。印度一直有几千公顷的紫檀保有林,且在古代便开始人工补种和培育繁殖紫檀树,并不存在他所说的采伐殆尽的情况。另外,整个清代有记录的由宫廷直接出洋的采购活动只有一次,那是一次失败的采购,购回的确实是“粗不盈握,节屈不直”的小料。因为清宫不通过广东自办采购时,既不熟悉当地的情况和风土人情,又没有懂得当地语言和会买硬木的买手,采购自然会失败,让人家给几根小料就打发了。古时懂当地语言、风土人情和挑选硬木的买手都在广州,当时清宫可能以为广州的价钱贵,便想绕开广州自己直接到南洋去采购,结果失败了。以后便再也没有派出过这种宫廷采购团,还是接着从广州购买木料。
谣言二:明清名贵红木百分之百汇集于北京
真相:这句谣言的原话是“在明代凡可成器的紫檀无不捆载以来。终于全世界所产的紫檀,百分之百汇集于北京。”事实上,明清两代的紫檀、黄花梨和酸枝等名贵硬木最大的集散地是广州,而不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