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读后感:《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

耳濡目染小小

百家号05-1516:56

关于作者

威廉 · 庞德斯通是美国卓越的思想者、研究者,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一名物理学高材生。同时也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媒体如《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的长期撰稿人,两次获普利策奖提名。此外,他还是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作家,在他写作的书籍当中,常常是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从物理学、数学到社会学、经济学,再到管理学、心理学,还有政治学和文学,无所不包。

关于本书

本书英文书名叫做 Head in the Cloud,意思是 “知识的云存储、云管理和云共享”,我们通过网络共建了一个云端的虚拟大脑,知识和记忆通过互联网在我们的生理大脑和“云端大脑” 间迁移。那么,在这个大量信息一搜即得的时代,哪些知识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和记忆,而哪些知识只需要存储于云端,用的时候读取就行了?面对这么多知识付费产品,你学的都是有价值的知识吗?《知识大迁移》这本书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它帮你建立起移动时代对于知识的元认知,教你筛选出这个时代最值得学习的知识,让你的终身学习学对方向。

核心内容

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发达的互联网和海量的信息资讯,但我们变得更加无知了。决定人生高度的是知识的广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广博的事实性的知识非常重要,“狐狸型” 的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湛庐文化创始人韩焱。今天,我要带给你的这本书叫做《知识大迁移》,英文书名叫做 Head in the Cloud,是一个双关语:一层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示 “云里雾里、不切实际、爱幻想”;另一层意思是 “知识的云存储、云管理和云共享”。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网络共建了一个云端的虚拟大脑,这是一个 “集体记忆” 构成的大脑,知识和记忆通过互联网在我们的生理大脑和 “云端大脑” 间迁移。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云端大脑高度发达,大量信息一搜即得的时代,哪些知识依然还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和记忆,存在我们的生理大脑里?而哪些知识只需要存储于云端,用的时候读取就行了?面对这么多知识付费产品,你学的都是有价值的知识吗?《知识大迁移》这本书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它帮你建立起移动时代对于知识的元认知,教你筛选出这个时代最值得学习的知识,让你的终身学习学对方向。

本书的作者威廉 · 庞德斯通,他本人就是一个知识渊博又充满好奇心的人。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位物理学高材生,同时,也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等长期的撰稿人,曾经两次获得著名的普利策奖提名。此外,他还是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作家,出版的十几部作品,题材各异,但是本本畅销。在他写作的书籍当中,常常是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从物理学、数学到社会学、经济学,再到管理学、心理学,还有政治学和文学,无所不包。

庞德斯通曾经有两本书轰动一时,分别是《如何移动富士山》和《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在很长时间里,这两本书都是那些想去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面试的精英们必读的书。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入职面试题出奇的难,很多都是击穿脑洞的奇葩题。在这两本书里,庞德斯通就分析了那些知识面非常广的超难面试题,他想告诉大家,精英们拥有怎样的创意思维,一个人独特的知识观才是改变世界的终极力量。庞德斯通这个人非常跨界,他还曾经写过一本教大家怎么洞察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的书,也非常有名,叫做《无价》。

今天咱们要讲的这本《知识大迁移》,延续了庞德斯通对于知识观的思考,他提醒我们: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观。我从书中总结了移动时代有效获得知识的 3 个策略,希望能帮你更好地挖掘知识红利,成为人生赢家。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部分,不要一味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

我们一般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比如全国各地的省会、历史大事件的日期、法律条文等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另一类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识,它指的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用三段论推导一件事,或者用互联网查找你要的信息等等。

通常,我们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个“鱼”,就是我们吃的鱼,指的是那些事实性的知识,第二个“渔” 是指捕鱼的方法。大多数人都认为,给人一条鱼只能解一时之需,而教人学会捕鱼则意味着给他一套生存方法。这个道理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却说事实知识比方法更重要呢?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块砖石,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石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的墙,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有多牢固。

在现今这个时代,学校教育和培养我们的方法性知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对于事实性知识的教育却往往被人忽视了,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小学阶段会要求孩子们背诵和默写很多事实性知识和概念,到大学阶段很多课程考试都是开卷式的,不再考察学生们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只测试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力。这就导致我们构建这堵墙时发现,往往水泥还绰绰有余,但砖块却不够用了,人们空有很多想法观点,却无法用丰富的事实去呈现它们。少几块砖,墙面依然能够立着,尽管有些不牢固。但砖块缺得太多时,砖块间的间隙太大,就没法连接在一起了,墙面坍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互联网的诞生,特别是搜索引擎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在千禧一代更为明显。千禧一代指的是出生于 1984 年到 2000 年左右的人,包括了我们常说的八零后、九零后,和一部分零零后。这一代人是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家们对这一代人做过调查就发现,他们往往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新方法,而对很多事实性知识本身却不甚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记忆这些知识概念是不值得的,因为他们可以随时搜索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研究互联网怎样改变人们的学习和记忆这个话题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格纳就通过实验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套实用主义的记忆体系,不需要有意识的干预,我们的大脑会自然地对记忆进行分类,大脑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不久后就会消失的信息,而那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信息则被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一现象被称之为 “谷歌效应”。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那就是更少地记忆,好更快地遗忘。

时代的变化,让无知与渊博也被重新定义了。过去,记忆都存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中,于是社会很容易形成一个规范来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掌握了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许多事实性知识,如果是,那这个人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反之就是无知的人。比如在古代中国,能否熟记四书五经就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而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再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称得上知识渊博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这个人在某个领域掌握的事实性知识能否达到一定水准,如果可以,那他在这个领域就是知识渊博。不过,在另一个领域,他仍可能是一个无知的人。做一个无知的人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互联网有可能令我们陷入 “元无知” 的状态,就是那种无法意识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很多千禧一代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共享了云端的知识库,手机一搜即得,那自己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了。他们还可能陷入另一种误区,把云端的集体记忆视为自己的知识能力的表现。比如,不说明出处就将他人的创作据为己有,或者是把上网复制粘贴的资料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千禧一代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方法性知识取代事实性知识,但事实表明它们是无法互相替代的。如果你深究搜索的过程就会发现,它就像你从脑海中提取记忆一样,第一步是要给搜索引擎发出指令,比如你要输入 “谷歌效应”,那在此之前你就必须先知道这个概念,正确地敲出这四个字,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搜索。搜索出结果后,你还要有能力去评估所有出现的信息的可信度,这些都需要事实性知识发挥作用。如果说搜索引擎是地图里的导航规划,那么,你必须先记住起点和终点这些必要的事实性知识,才能发挥出搜索引擎的真正功效。毕竟,有一样东西你没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你脑海里并不存在的观点。

好的,我来为你总结一下第一个策略,我向你介绍了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过去我们总强调方法性知识的重要性,千禧一代就习惯只掌握方法性知识,寄希望于互联网随时获取事实性知识,但事实证明,要想提升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多掌握事实性知识。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来为你分享第二个策略,那就是,和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

庄子曾说过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是说,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明智的行为。那这个观点的意思,岂不是和我们平常说的做终身学习者的观点相矛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在《知识大迁移》中,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理性无知。所谓理性无知,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由经济学家安东尼 · 唐斯提出来的。理性无知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功利式的学习。也就是说,有的人会认为学习只是达成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并没有把学习本身看作一个纯粹的目的,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多的就会去比较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自己能够获得的收获,一旦努力超过收获的时候,就会主动选择放弃对于某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是,如果你时刻考量今天看的这本书、上的这门课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即时收益,性价比是不是足够高,是的话,马上就学,不是的话,那就留到以后再说,这种做法往往会让一个人的知识很快变得枯竭。

另一种状态的理性无知,是一个人选择把自己的时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某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专精的学习上,而对其他的领域涉猎甚少。公元前七世纪时,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后来,人们把这两种形象指代两种类型的人:刺猬是专家型人才,而狐狸指的是通才型的人。

沃顿商学院心理学家菲利普 · 泰洛克曾研究过刺猬和狐狸两类人才预测未来的能力,结果发现,那些专精的刺猬型人才并不比普通人更能准确的预测,刺猬只专注于 “重要观念”,不管它是否切题。正如人手里一旦拿着锤子,就会把所有问题都看成是钉子。相反的,狐狸型人才总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因为他们思想开放,以事实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

本书作者庞德斯通对狐狸与刺猬也做了一番调查,他的目的是找到那些能让人更富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知识。首先,他设计了一份包含 10 个常识性知识问题的问卷,题目包括历史、地理、公民、科学、文学、艺术和个人理财等领域。他征集了 445 份调查问卷,通过这套问卷他了解到了受访者的知识水平,然后再与受访者的收入水平作比较,分析得出知识水平与收入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一个人对于一般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的收入密切相关,相对而言,一个人对于复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的收入水平却不存在那么密切的相关性。换句话说,懂得越多的人收入越高,懂得越深的人收入却不一定越高。这个结论和很多人的常识是相悖的。虽然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但是掌握一般事实性知识较多的人,确实收入水平会更高,而且获得升职的可能性也会较大。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对于一般事实性知识的广泛了解,这个能力本身就能带来高收入。一个人必须具备对自己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甚至是大量的业务知识以外的知识,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管理者需要理解人性,营销人员需要理解大众文化。打着铮亮发油的老板不知道冥王星是颗矮行星,就得不到员工们的尊重。简单来说,有的人天生记性就好,能记住更多的知识,是好记性给人带来了高收入。进一步说,优秀的认知能力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比如:好奇心、远大志向、决心和自律等等,正是这些特质让人们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高收入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获得广泛的知识。收入高的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浏览新闻,读书、听课、周游世界去开阔眼界。学习会让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甚至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这些对于一个人拥有更好的决策力带来帮助,从而会带来更高的收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那些脑袋里装着大量知识的人更擅于创新,他们的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看到事物之间被其他人忽视的关联性,让他们能够为关键问题拟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爱因斯坦对数学当中一项没有实用价值的分支非常感兴趣,也就是德国数学家黎曼研究的非欧几何。几乎没有物理学家熟悉黎曼,因为他的工作跟物理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黎曼的非欧几何可以成为一种全新重力理论的基础,也就是物质可以扭曲时间和空间。这项洞见成为了相对论的基础。

让我总结一下第二个策略,我为你介绍了理性无知的概念,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建议你做一个狐狸型通才,而不是刺猬型专才。因为狐狸型的人才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对未来的预测也更加准确,所以呢,他们的家庭收入和幸福感也更高。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三个策略,要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过算法获取知识,你的知识大餐需要更加优质均衡的营养。

我先来讲个故事。1995 年 4 月的一天,在匹兹堡,有两家银行遭到了抢劫,而且抢劫犯是同一个人。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个人在抢劫的时候竟然什么伪装都没有,他的脸上没有面罩,甚至连蒙脸的丝袜都没有。警方很快就根据监控信息抓到了他。被捕时,他用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望着警察说道,“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我,我可是在脸上涂满了柠檬汁啊!”

原来,这个抢劫犯无意中知道了一条 “天大的秘密”,如果用柠檬汁在纸上书写出文字,那么等柠檬汁干了之后,这些文字就会消失了,只有当你再次加热的时候,字迹才会在纸上再次显现出来。所以他就想,如果把柠檬汁抹在自己的脸上,那么摄像头照下来的图像里就不会出现自己的面孔,于是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抢劫了银行。这个故事的主角当年就登上了世界最愚蠢罪犯的榜单。大多数人听到这件事都会轰然一笑,可能还会马上联想起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掩耳盗铃的故事。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 · 邓宁和同事克鲁格对这个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系列研究,提出了心理学上一条非常著名的理论,就叫达克效应,这个发现还获得了 2001 年的另类诺贝尔心理学奖。达克效应揭示了无知给人类带来的诅咒,那就是,我们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 “元无知”。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关于无知的 “五分之一法则”。就是说,不论一个观念多么离谱,或者是一条信息错得多么可笑,这个世界上大概都会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它是正确的。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向公众提出一些非常离谱的观念让他们做判断,比如 “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彩票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方式”,类似这样的错误观念列举了很多条,结果表明每条都有 20% 的人会盲目相信。这些人的事实性知识极度匮乏,是导致他们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除了五分之一法则,还有一个现象叫做 “回音室效应”。最近这 10 年,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自媒体兴起以前,我们往往是从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接受的非定制化的新闻,因为不是针对我们兴趣定制化的,它往往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意料之外的资讯,也接受到很多来自不同观点的意见。而自媒体兴起以后,当我们使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等这类产品的时候,我们收到的信息都是我们根据自己兴趣定制化的,这导致我们不断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在这种观点单一、相对封闭的信息来源中,我们只能把接收的信息当做事实的全部真相,并分享出去,再彼此印证这些相似的观点,这个现象被称为回音室效应。

既然我们了解到了达克效应、五分之一法则和回音室效应,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有没有好的策略来应对呢?我有三点建议可以提供给你。

第一,信息的获取就像我们给自己定制营养大餐一样,首先我们要为自己选择自己主要的膳食来源,也就是我们的主餐。让自己的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一定要去避免那些通过算法给你推荐新闻和知识的网站和媒体。这样会让你的知识边界不断变窄,变得更加的集中。第二,在你的主要膳食来源之外,也就是你的主餐之外,为了让你自己营养均衡,可以为自己搭配一些营养片,比如说多种维生素,钙片等。同样,对于你的信息健康来说,你也需要在主要信息来源之外,选择一些多样的信息来源。比如你可以选择在某个领域做的非常专精的知识服务平台。第三,你一定要了解给你烹制大餐的大厨,或者是制造营养药片的药剂师是谁,你必须要确认这些人足够聪明,这样他们提供给你的内容才是高质量最前沿的。有一次我跟罗振宇老师聊天,他大概是这么说的:如果一部手机被生产出来之后,用户拿在手里发现不会用,那肯定是手机制造商的问题,因为手机的界面做的不够友好。但是如果一本书读者看不懂,出版机构会说,你的知识水平有限,你的阅读能力跟这本书不匹配。这么一比较,出版机构确实显得拒人于千里之外了。我们必须要对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内容策划和呈现方式作出必要的改变,更好地帮助终身学习者打破求知的障碍,我想这正是知识服务的初衷,也正是我们致力于阅读服务的初衷。

好,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说的第三个策略。那就是一定要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过算法获取知识,你的知识大餐需要需要更加优质均衡的营养。

总结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知识大迁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是我推荐给你的在移动时代有效获得知识的 3 个策略,希望能帮你挖掘知识红利,成为人生赢家。

1. 不要一味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2. 与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3. 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过算法获取知识,你的知识大餐需要需要优质均衡的营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681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71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623评论 0 33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32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6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95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6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4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7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2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26评论 3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5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47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1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