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上,这三个月是冬到春的跨越,心境也算。马来西亚行算是一个转折点,原本心里酝酿的一些想法果子也该熟了,这趟旅行算是一个助推力。
比如第一个果子是:开心不开心的第一go to 都该是祂,太久太久我忘了这件事,去年一整年似乎都在信仰的混沌中停滞。人是快乐和充实的,这我非常确定,甚至有与你同频至极的朋友,这我也非常荣幸。但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哦是了,是taste 过的,祂,和祂的好。
也正是和朋友前一段时间聊的,得到的一个启发,让我更加坚固我的信仰。就是选择信.仰并不是因为祂promise了我好过的一生,其实你看那些基du徒也有过的好的,和过的不好的。非基du徒同样有过的好的,和不好的。所以对于上.帝的选择,不是基于祂要给我的某一样好东西,而是祂本身,那份持久的陪伴,那种不因我表现好坏的永远认可,那种越和祂花时间越充盈,充盈到可以照亮别人的感觉;那个明明没错却替你担当惩罚的恩典;那个创造宇宙万物但却柔情定睛在你身上的爱。
说实话,我还是不知如何回答若没有选择信仰,我现在是不是会过的“更幸福”的问题。或许有可能,以及有很大可能,但很玄妙的就是,到头来,可能这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可以被人自己定义的幸福,在我心中掰不过那个看不见的上.帝所给予我的幸福感吧。
第二个果子叫“在生活的各个角色中,都要更打开自己”。别到哪儿都跟嫁来的小媳妇儿似的,咱们就是大大方方发挥主人翁意识,和群体多联结。不过这个调整稍不小心,就容易过头至焦躁。所以它是恩赐,也是随之而来的挑战,是要慢慢学着驾驭的。而驯化过的情绪,才能被拿来所用。Spirit lead, soul follows,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再说回到结果子之前的“冬”,算是成长痛,在于意识到自己对于自身界限的模糊和过度释放,没有事先尊重好自己的界限,何谈去敞亮地爱别人,这并不是我以为的慷慨。不展开细说了。落脚点就是,不要用自己的蛮力不停做对的事做对的事,因为无需通过取悦世人的方式得到满足,万事回归祂先。但一定明确自己的局限和界限,尊重它保护它,在此基础之上方可以一个满满的状态处事爱人。否则就是瞎子给瞎子领路,和法利赛人一样了。
读书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 俞敏洪 -
好像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想找个同样在崩溃边缘行走的人去找共鸣吧。但目的没达到,因为俞老的崩溃都太高级太自律了,无法类比。
和《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有点类似,都内心有股强大动力。所以所谓的被骂傻和“占下风”在他们内心想做的事面前都毫无泄力作用,因为他们都有更重要的事。一个是他的长跑他的珍妮他的妈妈他的乒乓球他的jun事任务,另一个是他要做大的新东方。
俞老身上其他的可以学来的闪光是一切不攥在手里,允许一切发生,化阻拦或竞争为契机,勤恳老实,从不中断学习这件事。
堂吉诃德
- 塞万提斯 -
跟经典说声抱歉,欣赏不来一点。读完有种负重跑完马拉松的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后续看任何书都不会担心阅读负担,因为最糟糕的阅读体验已经走过来了。
但我的思考是这本书这样被奉为经典,甚至堂吉诃德成为了一个新名词,所以我一定有理解上狭隘的地方。冷静了几天之后发现自己更愤怒的点在于他的结局,一生所追求的骑士道最后被自己否定和痛骂,他倒不如一直疯下去。(当然我暂不管作者是不是为了讽刺时代背景)
可能因为带入了自己,是不是谁身上都有点堂吉诃德——我们都有自己迷恋的、为之狂热的、为之坚持的、为人所不理解的事,比如在我看来cosplay文化就是我看别人的堂吉诃德,尊重但无法理解,但我知道这东西一定给了他们生活的乐趣,那很好,请你们坚持。或许别人看我,同样有无法接受的“堂吉诃德”的点,一样的,这东西给了我动力,我也需要坚持。
当然,只是就事论事,像堂吉诃德选择的这种疯癫的游侠生活,弃了也就弃了,只是他不该弃的是那些骑士原则,我认为这些没有错。总而言之,对于这个角色,确实不能一杆子打死,同样也不能说全权吸收。可以把他立在那里当警示,如果我今天堂吉诃德式荒谬但自我安慰了,那我止步;如果我哪天堂吉诃德式坚守原则了,那我继续。
“桑丘,你记着:假如你一心向往美德,以有、品行高尚为荣,你就不必羡慕天生的贵人。血统是从上代传袭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美德有本身的价值,血统却没有。”
“当官的人仪表要和职位相称;不能因为喜欢俭朴就任性随便。你得讲究穿衣;「一根木头经过修饰,就不像木头了」我不是叫你戴首饰、鲜衣华服;也不是叫你做了法官却打扮成战士;只叫你按职位穿衣,而且要干净整齐。”
“我只有对杜尔西内娅才像个软糖子,对别的女人都硬得像火石一样;我是她的蜜,是你们的泻药。”
“如有美女告状,你该避开眼睛,别看她流泪,转过耳朵,别听她叹气,只把她的状子仔细推究;免得她的泪水淹没了你的理智,她的叹气动摇了你的操守。”
The Chronicle of Narnia
_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 C.S. Lewis -
这几本中唯一的纸质书,断断续续在飞机上读完。因为电影看过,所以干扰了情节上的惊喜。但电影里没有捕捉到,可书里却写得非常精彩的是为孩子们引路的Mr. and Mrs. Beaver河狸夫妇。
一直都在寻找C.S. Lewis埋在故事里的圣.经故事小巧思,但河狸夫妇活出来的喜乐,因着知道Aslan的照看,那发自内心的坦荡似乎更吸引人。
虽未见到过Aslan本身,但是他们知道Aslan is on the move. 虽是小人物,奔命于谋生,但他们的小日子是温馨、有盼头、且有意义的。他们知道Aslan 对他们的保护,也踏实遵从呼召,为孩子们做引路人。这不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参照的嘛。
“The quickest way you can help him is by going to meet Aslan," said Mr. Beaver, "once he's with us, then we can begin doing things."
Wrong will be right, when Aslan comes in sight,
At the sounds of his roar, sorrows will be no more,
When he bares his teeth, winter meets its death,
And when he shakes his mane, we shall have spring again.
电影
芭比2023
- 格蕾塔·葛韦格 -
对于电影里讨论的男权女权不是很感兴趣,大概是听腻了这个话题,不必太矫情的站队,男人有男人的难,女人有女人的苦,各自担当。也没有必要说必须平等,你有我也要有一样的,因为生来就是不同的。只是谁也别被“他应该她应该”的标签捆绑就够了。
好喜欢喜欢电影戏剧化的设定:比如“那因为认清了死亡现实就不在拥有踮脚形状的脚踝”、比如“芭比世界所有人都叫芭比和肯”两个世界的对照和象征意义这个创意很新鲜。
假如爱有天意
- 郭在容 -
好喜欢曹承佑,呆呆乖乖的小笑眼,淳朴又单纯。剧情内容方面,就年纪越大越对浪漫理想的童话爱情嗤之以鼻,不真实,别骗人。单从艺术作品角度看,最后形成的闭环很妙,欣赏就够了。
钱不够用3-全部够用
- 梁智强 -
在马来影院和朋友一起看的新加坡片子,当真是文化体验的一部分。真的很无厘头但和朋友一起无脑大笑真的很有趣。大大增加了我对各地华人的认知和好感:我们长得一样讲一样的话、流着同样对家庭充满义务感的血脉,对它爱恨交加、都是见钱眼开又被钱辖制的小人物;但却又极致的不同,他们更加外放、情绪更饱满而不遮掩,最有趣的是他们的老一代似乎更淘气更活泼。所以这种冲突带来的新鲜感是我这个外来同族人发现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东京爱情故事
- 永山耕三、本间欧彦 -
这样一汇总,发现这一波自己都在看些什么没有营养的破片子。被莉香甜美的笑吸引来的,她炽热的性格让人无法不爱,其他的狗血我啥也不想说。特别喜欢这篇微信文章对莉香的评价,偷懒了直接引用
女神千千万,但赤名莉香只有一个。毫无疑问,《东京爱情故事》的成功,起码一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莉香这个角色。
尽管莉香也是一种理想,却是一种更容易被理解的理想。
她也会生气,也会闹小情绪,但对于爱情义无反顾,全心全意。
她总是以笑脸面对一切,不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爱就轰轰烈烈地爱,分开了也能自己笑着走下去。
不妨说,莉香代表的就是爱情最纯粹的样子。
只是,完美难以融于现实。
莉香的悲剧性在于,她没有将悲伤与恋人分享的习惯。
她总是将所有的负面情绪由自己独自消化,呈现在恋人面前的总是最美好的样子。
殊不知,能够互相扶持,才能一起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