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道

        家附近有个米粉店,取名“粉道”,经营的是单一品种的桂林米粉,包括深圳街头为数不多的干捞粉。说是附近,好像也有个六七公里吧,好在楼下就是公车站,这一路也从来都是顺通无堵。每隔一阵,我便会滋生馋念,为赴这碗米粉,空间的距离已微不足道。

        细细算来,定居生活在大陆最南端的这片土地已经接近三十年了,从最初各种的不适,到如今全面的习惯,这期间也理所当然的包括饮食结构、种类、口味的改变,喜食米粉便是示例之一。

        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磨浆、蒸煮、冷却、压条或挤丝等步骤,加工成片、条、丝等各式形状。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本可以直接蒸煮即食,为何要搞出如此复杂工序的米粉?据说古代北方将士征战南方时,很不习惯吞食米粒,非要追求形同面条般的食物,入口才稍有安心,于是便诞生了米粉。

        深圳的餐馆,多会以早晨的肠粉开始他们一天的开门迎客。米浆舀入不锈钢的蒸屉,手腕转动一圈,乳白浆液便顺势流淌,沾满蒸屉的边边角角,插入多层的蒸格内,只需一两分钟,一屉的浆液便凝固成一层薄薄的粉皮,用刮片从头到尾刮下,卷缩为一条,称之为肠粉。这样的肠粉一定是淡而无味的,但你可以慢慢想象:在米浆入屉的同时,加上一勺肉末,打入一颗鸡蛋,再铺上几片生菜叶,出屉入盘后浇上各家自制的、各有特色的汤汁,再自行添加腌制剁椒或油香麻椒。。。你一定味由心生。肠粉因为米浆的厚或稀,出屉后会有不同的透明度和软韧口感。还有一种布拉肠,顾名思义,就是蒸屉上垫一层纱布,米浆在纱布上凝成粉皮,出屉后倒扣后揭开纱布。布拉肠比起普通的肠粉更为光滑、柔韧。我还吃过竹匾肠,米浆直接舀入竹匾后摊平,猛火蒸后刮下,粉皮表面会有竹簚的细密印痕,构成规则的几何图案。

        如果说肠粉是一种即食成品的话,更多的米粉则属于熟制冷却后的半成品,但也只需沸水烫热,或者隔水蒸开,或者油锅煎、炒即可食用。粉皮如果没有切细成条,可以卷起来或褶皱起来,叫卷粉,抖开来可以一大片,像不小心落下的一卷纱布。顺德有个地名叫陈村,陈村粉是当地特色,薄而韧劲,广东早茶中也有一道名点:陈村粉蒸排骨。广东人喜欢在食材的外形上折腾花样。一厘米多宽且薄的叫河粉,大概感觉可以像流水一样绵绵不绝;半厘米宽稍厚些的叫粿条,这是潮汕人喜欢的称呼,如今风靡全国的潮汕牛肉火锅店里的牛肉炒河粉,用的就是这种粿条。生活在广东河源、梅州,甚至是江西赣州一带的客家人,喜欢米粉,就是跟粉丝差不多粗细的样子,我们习惯称客家米粉。米粉的外观只是从片状、条状又转换成粉丝圆状,但本质未变,依然是大米制品。

        出了广东来到广西,无疑桂林米粉名气最大。桂林米粉比客家米粉要粗不少,比兰州拉面中的二细要粗些。桂林已经去过很多次了,吸引我的自然是喀斯特地貌,但每次去都必吃桂林米粉,否则有愧于自己的嘴。虽说桂林米粉在南方已是铺天盖地,但多数都是以汤粉的形式存在,什么牛腩粉、叉烧粉、鱼蛋粉等等,就跟汤面、盖浇面一样。只有在桂林当地,桂林米粉才会以干捞干拌的形式主导市场,这才是桂林米粉的正宗所在。就像在兰州从来没有兰州拉面的称呼一样,在桂林也没有桂林米粉的说法,只有一种叫锅烧粉的低调名字。锅烧,略带一点瘦肉的肥肉丁,炸出肥油后的金黄色油渣,油炒后的香脆的小黄豆,撒上葱花,淋上各家秘制的干拌酱汁,配一碗清淡且不加味精、鸡精的骨头原汤,最后是一堆可以自助添加的小菜,酸笋、酸菜、酸豆角、辣萝卜干丁、朝天椒粒、香菜,以及满足你味蕾需求的各种辣椒酱料。记得有次去桂林,一日三顿的锅烧粉居然没有把我吃厌吃腻。在南宁,满街都是老友粉、酸粉的店面招牌。老友粉以酸、辣、咸、香出名,而酸粉配以特殊气味的拌料,第一口还真不怎么适应。至于柳州螺蛳粉,不记得第一回是在哪座城市吃的,反正不是柳州,连汤底都喝完了,也没捞到一粒螺蛳肉。后来听说螺蛳粉没有螺蛳,想起兰州街头的牛肉面,也是不可能找到半片牛肉的。我还没去过柳州,不知道今后去了柳州,能不能从螺蛳粉里打捞起几粒螺蛳肉出来。

        走出两广,便到了云贵大山。贵阳花溪牛肉粉、遵义牛(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原料都是类同于桂林米粉一样的米线,只是口味不同而已,但炒过后的油辣子是必不可少的。水城羊肉粉店在六盘水满城皆是,其特点在于每一片羊肉都是带皮的,上好的羊肉也一定来自乌蒙山区的黑山羊。而在云南,被人最为熟知的就是过桥米线,圆滑弹爽,大锅边上围上一碟一碟的配菜,米线和配菜在沸腾的高汤里一涮就能入口,我唯一不习惯是那鸡肉片,总觉得半生不熟的。另一种云南美食叫饵丝,是用大米为原料的饵块压丝而成的,其实跟过桥米线没有实质区别,只是略微柔软些,而大理、丽江一带更喜欢使用饵丝这个名称。

        闽南地区也有米粉,那是和客家米粉一样的米线,可能会更细些,通常拿来干炒,配上肉、虾、豆芽、胡萝卜丝、芥兰或菜心等辅料,酱汁包裹在米线外,丝丝入味。我曾在泉州品尝了当地的另一种美食:米线糊。这种米线更细更柔软,因为底汤中加入了少许的番薯粉,所以总体呈现糊状,感觉米线已经融化于碗中。

        海南,同样盛行各种米粉。后安粉,粉窄扁又绵软,底汤是排骨猪肚汤,配上瘦肉、猪肚和生菜,一定要撒上海南自产的胡椒粉,鲜香美味。抱罗粉的粉,跟桂林米粉一样是圆形的,但比较软口。汤汁勾了芡,加了生抽,浓稠且色重。配上瘦肉、鱿鱼丝、小鱼干、花生、韭菜,鱿鱼丝、鱼干过细过小,搅动中不断沉入碗底,只有到最后才能品尝到海鲜之味。有一年的十二月份我去了儋州,高温依旧,却无意中遇见了儋州米烂。烂,这个字听起来不太舒服,与食物连在一起总有点难以入口的畏怕。煮烂的米线,筷子捞起绝不会断裂,但入口即化。配上干虾米、肉丝、豆角末、花生,可以选择撒上红辣椒碎,或海南特有的黄辣酱。米烂事先用碗分装冷藏,食用前与配料搅拌即可,清凉爽口,非常适合海南气候。我在琼海、三亚、海口都没有遇到过米烂,怪不得在儋州米烂店的整面白墙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时候对一个城市的想念,只是因为一碗米烂。”我想,把它演变成儋州的城市广告语,最为恰当。

        南方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走过,也有更多的米粉米线没有品尝过。虽说食材本身源于同类,但毕竟以不同的形式、形态、色泽、口味呈现出来。我们在发现美食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品尝其味,更需要总结食物之道。


文字:茅虹舸

摄影:茅虹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