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从漫长的梅雨季,到接连的台风季,穿越唐宋,诗词在案,不觉夏半,不觉年半。
王绩
《赠程处士》
2021年6月5日 周六
芒种,不忙不种,重启抄诵。读一读古人眼里的“躺平”。
生年不满百,若怀了千岁忧,就难怪长扰扰了!可你看哪一天不是阳光随意洒落,河水任情流淌,又何苦为礼乐诗书所捆缚呢?一句“不如高枕枕”,是从此不上朝,是甘愿躺下、心就平了。不是酒消的愁,是心平则无忧。
这是三仕三隐的五斗先生,如遇五仕终隐的五柳先生。不是醉,恰是醒;不为万事忙,不因无事茫。这样的“躺平”,并非懒散和逃避,正是彻悟和通明。
经历过,方堪得透经历;努力过,才超得脱努力。人生未经忙与种,躺下,终难平。
《夜还东溪》
2021年6月7日 周一
三十年前的今天,我的同学们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为一个月后那场“定终身”的搏杀趴在各科模拟卷上挥汗,只有窗外满墙翠绿的爬山虎为他们捎去一丝清凉。从向往的重点大学亲手领回了录取通知书的我,高中的最后一个月多半在教师办公室度过,或批阅测试题,或核对志愿表,似预演一个实习班主任的角色。
我以为我会和母亲一样,师范毕业后扎根热爱的三尺讲台直到手捧三十年教龄的荣誉证书,没曾想履历上会蹦出一个又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名字,三十五岁转型企业顾问直至自主创业,五年前舍弃名利羁绊、提前退休回家。今天读到“五言律诗祖师爷”的短短二十字,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不敢太早安分,或许正是为了早早的安分。
踏一路青苔,乘一夜月色,偶有枝叶遮蔽,挡不住向往自由的脚步。身系诗酒,心归田园,如此快意人生,怎不引吭高歌?
无论是一场考试,还是一份职业,都定不了你的终身。颠覆约定俗成的命运,是你一次又一次不随大流的选择。
《野望》
2021年6月8日 周二
读王绩,自然少不了这首五言律诗的奠基之作。
漫步于山山树树,暮色秋色皆浓,夜归的牧人与猎马带着牛群和禽鸟从身边走过,却个个相看不相识,明明身在家乡,只能独自长啸。这便是东皋子隐居东皋的日常写照。
悠闲着,徘徊着,似有一种矛盾的惆怅,经由“欲何依”三字弥散开来。好在全诗收笔于“长歌怀采薇”,作者的内心或有难言的愁,读者的眼里仍是无尽的美。
凡间的生活亦如是吧?纷纷杂杂的不如意,从不影响大自然馈赠的美意,只要心田有薇可采,素朴的眼前便通往远方。
卢照邻
《长安古意》节选
2021年6月9日 周三
被一个旧梦扰醒,干脆起来抄诗,抄的亦是一场古都旧梦。
昨日是相顾无相识,今朝是相望不相知,这或许就是多数凡人之间的缘分,一个字,浅。世间关系,愈奢华,愈薄浅。所以今天的日历上印着:禁绝物质奢华。再如何金阶白玉堂,都是桑田碧海须臾改,唯见青松在。
一首长得抄不下的七言,为后人留下了“不羡鸳鸯不羡仙”的出处。诗里说:若能做一对比目鱼,死亡又何所惧!现实里还有这样大无畏的情意吗?厌恶帷帐上绣的孤鸟,换上双飞燕的门帘。千百年过去,只有一点未变,人最怕的,仍是孤独。
然而越在繁华盛世,越要学习严谨刻苦,乃至隐世孤绝,因为热闹里开不出恒久的精神之花来。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2021年6月10日 周四
鸿雁南翔又重阳,登高远望饮菊酿。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农历九月九那天同在他席他乡、同登玄武山同酌菊花酒的一群人里正有卢照邻与王勃。
客居者常失意,失意者常思归,此番情绪,节日尤甚。于是会友,于是借酒,于是往高处走,好暂时抛却人生低处的落寞与哀愁。
要感激生在随时有选择的现代,所有的坚持和努力总有回馈,即便遭遇挫败,也是为了在击打中积聚力量。
一直记得那些年给企业讲幸福课时引用马斯洛的那句: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一帆风顺!所以何惧风烟?怕的是无风无烟无成长。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21年6月11日 周五
江南入梅,雨欲落时,风烟又起。一个离别的月份,一首熟悉的离别诗,恍惚回到中学的课桌前,再遇王勃与杜少府。
不曾在宦海同游,却共你学海携手。那年初夏的上课铃戛然而止,班主任说:你们向前走,我原路返回,同学们莫回头!
十八相送,终要到分手的岔路口。儿女情长、哭哭啼啼就免了,我当你是知己,你比我作邻里,海角天涯从此零距离。
翻开课本,再念一遍吧——“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此去经年,长安十二时辰的思念,汩汩汇入岷江的每一个渡口。
《滕王阁诗》
2021年6月12日 周六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诗人在探望被贬的父亲途中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于阎都督宴会上即席写下了后世传唱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著名的《滕王阁序》末尾还附了这首凝练全篇的七律,被誉为唐人短歌之绝。
威立高阁临江俯瞰的滕王早已仙逝,昔日达官显贵们驾鸾铃马车赴宴、挂琳琅玉佩起舞的盛况不再,朝朝暮暮为伴的是南浦的云、西山的雨。众星拱月的帝王与将相今何在?唯栏杆外的长江东流不尽地永恒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每登临一处历史遗留的胜景,我都会想:星移、物换、英雄死,哪个朝代能拦得住这样的自然规律?惊世名篇的墨迹未干,才子王勃也在归途中被滔滔江水收了去。
人之一生莫不如是,越富丽,越冷落,不如早些化作一片闲云潭影,淡望名利,笑看纷争,任它几度秋,独我日悠悠!
杨炯
《从军行》
2021年6月14日 周一
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说的是“初唐四杰”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的杨炯,自小便孕育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二十七岁终于及第,得了份本人艳羡的国家图书馆差事——校书郎。
然而这一篇讲述的却是身在朝堂的他不甘终日埋于笔砚、没于书海的不安分。因为边塞的警报已传到了京都,大雪纷飞,军旗黯淡,大风呼啸,战鼓擂擂,将军手拿兵符,辞别君王,精锐的骑士们已备战城外。
去当一百个士兵的小头头,也好过百无一用的书生。扔掉唐朝“铁饭碗”的念头见诸笔端。
无论哪朝哪代,无论文官武官甚而不做官,都可以做个有用的人。除了才干,需要的更是勇气和行动力。
《幽兰之歌》
2021年6月15日 周二
每天早上提笔前,几粒黑枸杞加一朵玫瑰花会在我的案几上悄然变幻茶颜,从天青色化浅紫再到粉,幽幽生香,很是奇妙。
前些日在路边识得的小花,名曰紫君子兰,亦是旁若无人的转换其形其色,令我想起张丞相的“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
故而杨炯笔下“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兰,应是一样自处自得自欣的品性。不愁生于穷谷老林,欢有雨露,喜于朝阳。
吸了日月之光的肉身也当如此,处世而遗世,如芙蓉自洁、萱草忘忧,每一次绽放都不为众人的目光。
生而为人已是福,何须求?
骆宾王
《在狱咏蝉》
2021年6月16日 周三
那个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少年才子长到四十多岁,蒙冤入狱,以蝉自喻,创作了这首唐诗中的咏物名篇。
不同于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中年落难的他却言“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难一易,道尽了宦场的凶险、人生的起伏。而《白头吟》本是男女爱情的典故,引于此,更添一份怀才少知遇、凤求不得凰的凄哀与无奈。
无论夏蝉秋蝉,一样清廉高洁,然而有多少人相信它非藉风倚势呢?
那就如兰,浊世里秉一颗不染心,无人自芳。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2021年6月17日 周四
今天蒋勋老师的日历上提到了我前些天拍摄的百子莲,他惊叹很多看似平凡的花儿都可以开得完美无缺憾。那什么样的人生是完美无缺憾的呢?读一读出狱后的骆宾王笔下送别的这位友人。
即将奔赴边塞的男儿被作者称为“侠客”,可见心中充溢的敬仰。又将柳叶、桃花、满月、群星这些美好的景物与箭、鞍、弓、剑之戎装兵器相匹,更是烘托其飒爽英姿。
尾联说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表明此行保疆卫国、非谋私利的决意。
志有所立,不论大小,无问结果地付诸了行动,未必完美,却可以无憾,就像一朵花,明知会凋零,仍恣意而尽情地开过。最怕碌碌一生,纠葛牵扯于各种俗欲编织的巨网,真正渴望的最终停留于念想。
王昌龄
《谒焦炼师》
2021年6月18日 周五
焦炼师是个什么样的“职业”,真有其人吗?李白在他的《赠焦炼师》中有一段小序:焦炼师,嵩山之神人,不知何许时妇人,或云生于齐、梁时,其年可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无室庐,行走若飞,倏忽万里。
这名称会让我想起荣格笔下的“炼金术”,可以说是心理学的一种神秘化代称。这两年读易经读诗词读传统文学经典,发现无论哲学还是心理学的理论,中国古人早已深谙于无形。至繁至简,无非教人看透悲欣、活出真命。
王昌龄虽出身贫寒,却定是有慧根的人,按现在的时髦话,是一个“佛系”少年,二十出头便有了一段嵩山求道的经历。踏青苔,看云起,忽闻袅袅琴音,伴生袅袅炉烟。松影间似有瑶步缓来,难道是药师翩翩而至?
世上若真有千年药、贤者石,那个焦炼师不在别处,不是别人,正是时时内观、自省自喜的你自己。
《出塞二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1年8月19日 周六
此二首之耳熟能详,应是无需释译的了。求罢仙,问完道,想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诗人,背起行囊一路穷游,其间还头脑发热地参加过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落榜后,干脆将自由行的路线由中原开拓到了大漠风尘的塞北。
不晓得一个不曾黄沙百战的文人哪里来的龙城飞将的气势?想起少年主席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不知道而今参加中考高考的学子们是战兢一博还是胸有千壑。
记得当年“小升初”考入市重点中学后发现从小以为资质平平的自己居然是全班考分第一,班主任让我上台发言,别的忘了,就记得面不改色说了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哈哈哈,原来是王昌龄的诗里来啊!
刚刚公布的上海中考语文卷作文题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颇有意思!如今回头想,我骨子里是从小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性情的,但读书时不为名次,工作后不为名利,只是喜欢挑战自我而已,凡认定的都尽百分百的努力,这样的人生,我想,一定会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巴陵送李十二》
2021年6月21日 周一
在夏至抄一首秋天的诗,体会人间的聚与散。
好游历者多好结交,张九龄、李白、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都是王昌龄的患难知交。李十二即李白,这是诗人因力挺张九龄而被贬岭南又获赦免回长安途中在洞庭湖畔遇李白又别李白所写。
日历上的配图恰如其分,有清江,有摇曳,有山色,有水云。中国人的情感是含蓄的,只字不言难分难舍,淡淡描摹眼前景致,无一不是诉说衷肠。没有高铁、没有微信的彼时,一别,杳杳,常是判了无期。
果然,这一路也曾与张九龄、孟浩然喜相逢,开怀畅饮,皆成永诀。
有高铁、有微信的今时,你又有知交几人,能会几期?荷花盛时,蒹葭已在预备苍苍。
《芙蓉楼送辛渐》
2021年6月22日 周二
鲍照曾有诗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品行耿直、心地纯洁。王维、崔颢、李白等盛唐诗人都曾以冰壶自励,而这些人也正是漂泊在外的王昌龄日夜思念的“洛阳亲友”。
辛渐,又一位要北上洛阳的旧友,相聚欢,不忍离,便一路从被贬的江宁(今南京)陪他到润州(今镇江),然终须一别,连夜的寒雨也来添愁。想想已然年过四十的自己又将形单影只于宦海,从此凄清,孤如楚山。
回去后如果遇见老友们问起,就替我带个口信,告诉他们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心如初,似玉壶中的冰,洞澈无瑕,澄空见底。
比起年轻时的容颜,我更爱在中年后以貌取人,若依然形容清简,不因俗事而臃,目光澄澈,不为尘世所浊,则信其身如玉洁、心似冰清,则友之,则惜之。
《送柴侍御》
2021年6月23日 周三
仍在谪途,仍是送别,这一回,诗人终于忍不住将“离伤”写在了字面上。
但还是强打精神劝慰友人,也宽慰自己:青山相隔,明月相望;身在两地,情同一乡。去年日本驰援大连疫情的捐赠物资包装箱上引用的正是“七绝圣手”这一名篇的末两句。
遂想起南怀瑾先生身前的一首即兴小诗——《聚散》:
桌面团团,人也团圆,也无聚散也无常。
若心常相印,何处不周旋。
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送方外上人》
2021年6月24日 周四
一寻隐士不遇,二送僧人归山。众所周知之处,已不适宜闲匿,倒是与那一溪残花对望,忽生禅意而忘言。
最早遇见“禅意”,是读席慕容温婉里透着沧桑的诗句,十七岁的我记住了一个中年女子的恳切: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世界,仍然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为此,我跋涉千里,在经行处留下履痕。这一路,白云静,春草闲,观雨后松色,觅山下水源。就这样走到了中年,忽然庆幸自己尚在人间住,非孤云野鹤,也常能呆望着一地落花而观照见内心的清净圆满。
半生禅悟,是纪伯伦的那句——活着只为发现美,其余全是等待的一种形式。
《新年作》
2021年6月25日 周五
思念和感伤最易诞生的时候,一在月圆月明,一在新年新岁。
何况老来遭贬居人下?这离家千里的岭南,春已归,我未归,只有山上的猿猴和江边的烟柳日夜作伴。
借贾谊自况,抒胸中愤懑。究竟还要熬上几年可以回去啊?越想越无望,唯有独潸然。
一年至中,就不能叫新年了,如人生过半,便不好意思叫青年了。今晚的月亮会更圆吧?愿漂泊远乡的心能靠岸。
《饯别王十一南游》
2021年6月25日 周六
怕送人,也怕被人送。无论频频回首还是频频挥手,终有一个转角将我的眼遮住,终有一片烟水将你的身模糊,于是忍了一路的泪,终于在对方看不见处沾了巾。
现实里的我,通常是那个头也不回就远走的人,哪怕佯装,也要留一个轻松的背影给身后的目光。
心里却不得不想,那个伫足不舍离去的相送者,直望到飞鸟没、青山空,想必他也想象着我消失于天际的船帆,日暮时分将出现在江南的五湖中,一个秋字正悄悄爬上他的眉心。
人生太多初相遇的青丝再相逢已是白头,正因如此,我们读懂了青春、岁月、成长这些字眼,以及,离别的意义。
她说:“如果在离别之后,一切的记忆反而更形清晰,所以在相聚时被忽略了的细节也都一一想起,并且在心里反复地温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回溯时都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变化在回首之时也都有了层更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也逐日学会如此宽慰自己:所有得不到的、难以长久拥有的、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或许,正是上苍刻意的安排,为了在你我心中铸就无法企及的美丽,从此两两相望,从此占据回忆,从此永不分离。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2021年6月28日 周一
在安宁顺逸的岁月里很难想象幽州白天的太阳怎会令人感觉凄寒,未经硝烟的我也永无机会目睹“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的满目疮痍、残家几户。
诗人担忧着匹马返乡的路人,我感慨着张文宏医生的苦口婆心,只希望这片国土上的同胞赶快自觉去把两针疫苗打了,这是和平年代的共同“战疫”里没有勇气和能力冲向一线的普通人“举手之劳”能做的最小贡献。
小区里反复播报的喇叭声,地铁口摆摊引领的志愿者,都让我生出几分心疼。同一地球上,有的“先进”地区横尸遍野,有的“专政”国家则想方设法、不惜血本保护她的民众,居然还要各种“利诱”,然而照样有人磨磨叽叽、一脸矫情、各种扭捏的借口。
精致得既不利己还等着害人的,我必远之,再远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21年6月29日 周二
据说长沙是刘长卿留诗最多的地方,去年秋天坐着绿皮车只身前往时特意造访了贾太傅故居,不晓得是不是“五言长城”谪宦栖迟此地也曾秋草独寻的所在。
我们在“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的句子里读见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黯然心境,如此多的送别诗又足见一个耿直男儿于“寂寂江山摇落处”的情深义重。
这首名篇应也作于湘潭附近,以极尽浅白的二十字描摹出一幅风雪夜归图。天寒心愈寒,万籁俱静忽闻门外一声犬吠,传递出一丝孤冷中的人情味,读来如临其境。
不怕夜路长,只怕心里无光,一间小屋对一个孤身行客而言,已是温暖和希望。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2021年6月30日 周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很喜欢的两句,语淡而味不薄。
作者与友人一同登临襄阳名胜,又想起自己两度绍兴会稽山,总在入口的碑文前小站,一行字取自《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同样浅显的道理,《圣经》里这么写:“已发生的,还将发生;已做的,还将做;同一个太阳下,没有新的东西。过去即是现在,现在过去已有。”
理智可以想明白,感性的诗人却终究在一块历经四百年的碑前泪湿了衣襟,那是与当年登山的羊公难以言说的意会神合。一千多年后的今人又来读孟襄阳,在水落鱼出、天寒木深的澹远里兴慨时空的转换,也似一种通灵。
历史终会重演,人类却总健忘。时间是个庸医,悲喜唯有自渡。
《岁暮归南山》
2021年7月1日 周四
今天的太阳公公起得特别早,出门买牛奶,近有知了,远有鸟叫。小店的老板娘边哼《我和我的祖国》边按支付宝,一声“到账”她向我点头,我朝她微笑,空气里都是喜庆的味道。
君王弃、故友离的境遇我难以明了,只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为他作,大咖李白都当他是宝。怀才不遇的苦闷我也无从知晓,生在新旧交替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经历的是破格升学、破格录用、破格晋升、破格出席国际会议,没有富爸爸的我坚信:只要努力,必有回报!
四十岁的白发未必催人老,头顶的青阳依然高高照。我不知那些旁人眼里千难万难的“格”怎么破得了,我笃信这个时代遍地香饽饽,改革的浪潮必须抓抓牢。步入中年,天地更广袤,生活更美妙,赠自己一个“破格退休”从此不上朝,无须归隐南山,家里阳台正好。
夜夜寒窗不曾虚度,春花秋月也不辜负,偶有淡淡愁,抄一首旧诗、赋几句新词即刻烟消。今天是个好日子,百年创盛世,共圆中国梦,大家早啊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21年7月2日 周五
这一首让我们认识干谒诗,唐代士子们向达官显贵呈献诗文,以此铺垫进身入仕的台阶,相当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封本应措辞慎微的求职信,也可以写得如此清丽脱俗,必须出自山山水水中一路走来的孟襄阳啊!
八月的洞庭正涨潮,湖水满溢得都快与岸齐平、与天相接了,岂不像一个才子呼之欲出的满腔抱负?欲渡湖而无舟桨,圣明时代却无所建树,心感愧耻。坐看他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却空有羡慕鱼儿的份!名臣张九龄会不会动心呢?无论做官与否,又给后世留下了一篇佳作。
尾联叫我想起少女时代落寞时埋头阅读记住的一句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在低谷,最宜修身。每一次沉没都是为了筹备更高的跃起。
《早寒江上有怀》
2021年7月3日 周六
南飞的鸿雁总是惹了思归的情绪,北风吹落的秋叶更添漂泊者的心寒。客居异乡久了,家会渐渐成为一个熟悉又模糊的概念,没有亲人可依傍的羁旅中独自落下的眼泪湿了又干。
赋闲襄阳时渴望一展宏图,奔走吴越各地却思乡心切,隐与仕,是否是一对永远的矛盾?不仅古之才子有此怅怀,现代多少高知者,亦常在职业成就感的不懈追求和对自由闲适与陪伴家人的向往之间游移徘徊。
当流年行至不惑的渡口仍充满疑惑,脚下的道路犹如迷津,心中的孤帆继续远游还是归航靠岸?
从众or从己,老天给不出答案,唯扪心自问:而今活成的样子,阳光还是晦暗,可是你年少出发时的预期?
《夜归鹿门山歌》
2021年7月5日 周一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最直白的表白了吧?也是对一个46岁投聘“公务员”依然无果的中年才子最深切的宽慰。
古时候的人老得快,风餐露宿的孤旅奔波加上求仕无门的心灰意冷,再次回到襄阳的孟浩然已是白发苍颜。
人生已至潮落江平,却是日暮江帆无处泊。那就干脆和庞德公一样找个地方隐居吧!听山寺钟鸣,看鱼梁争渡。世人返家,我去鹿门。月照烟树,夜走松径。静喧相宜,殊途同归。
做个耐守寂寥、自来自去的幽人,不事君王,只奉山水,正是诗仙仰慕的风流。
韦应物
《简卢陟》
2021年7月5日 周二
卢陟,韦应物的外甥。这是一封家书。
彼时,诗人在淮河以北当差。内忧外患之下终日恓惶不安,蹉跎失意,想着自己的人生好似《阳春白雪》一般高雅的琴曲,可惜没有遇到懂的人。山涧的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上的鸟悲啼着春色将暮。唯有一瓢浊酒,可以暂时慰藉戎旅生涯的艰辛困顿。
似古似律,情在言外。尤其末句,郁郁不得欢的心绪里,竟有一份绝尘而去的洒脱。
幸有书简,可以在心里另辟密室,容纳欲寄难寄的情怀,期盼读到的另一颗心能懂。
《寄全椒山中道士》
2021年7月7日 周三
仍有一瓢酒,仍以慰风尘。
郡斋,是48岁终于当上滁州刺史的韦应物的官舍,有一天特别寒冷,忽然想起了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尝煮白石为粮”的道士。顾念他秋风冷雨中独自捆烧柴薪,很想送一壶暖酒前去慰问。
可转而细思,那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神人,谁知他此时此刻在何处栖身呢?何况这个季节已落叶满山,怕是行过的足迹也很快被掩埋了吧。
无甚着力之句的一首淡淡五律,竟飘出一股秋水般的泠然仙气。冷天里的热酒,仿佛诗人乍起乍伏的情绪,忽而兴奋地一念生,忽而又无奈地放下,终究归于无处消解的落寞。
小暑至,一日热三分;幸有诗,朝朝送清凉。
《寄李儋元锡》
2021年7月8日 周四
520那天意外收到的一大盒玫瑰没有惊艳我,倒是包装里那星星点点的几簇粉色惹人爱,干了也不舍扔,留她作抄诗的陪衬。
有些东西恰如经年的友谊,逢君也淡淡,别君也淡淡,却在世事茫茫中几度花开、从未走远。题名中的李元锡,与晚年仍在异乡为官的韦应物,也是这样岁月难以阻隔的情分吧?
心境低落时最怕身体染病,欲脱下官服从此归田,看着流离失所的百姓又觉愧对俸禄。春愁似的郁郁寡欢中,你的信来了,说要来看我,于是我夜夜登上西楼踮起脚尖望啊望,月亮都不知圆了几回回。
古诗题里多“寄”字,那是有个人,山高水远地相互惦着,为俗务所累的心便有了寄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2021年7月9日 周五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别说交通不发达的古时候,就算出行如此便捷的现代,同在一个城池的旧相识也未必十年有一见。当然,岁月也会为我们自动过滤掉可见可不见的泛泛之交,留在心底不肯走的,定是即便三十年不见也能即刻在人群中相认的那张脸。
那年在梁州江汉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而今在淮水之滨重逢却不思归。何因不归去?因为这个季节的红叶迷人啊!只是不说:舍不得你啊老朋友,下了山又将各奔东西去。青丝已染的你我,人生尚余几个十年?
会有多喜,离就有多悲,而我们不言悲。趁肉身尚在,想见的人一定要跑着去见,坐高铁去见,打飞的去见,不是因为见一面少一面,而是见得多了就烦了,最终的离别来临前,悲伤可以少一些。那时人间已无你我,淮上仍有秋山。
《夕次盱眙县》
2021年7月10日 周六
盱眙(xū yí),地处淮水南岸,今属江苏。若不是小龙虾,我们大概都不会念这两个生僻字。
那是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一个瑟瑟秋夜,应物君落帆停航于此,风起日沉,山暗洲白,见人雁同归,孤驿客想起了故乡长安,寒夜听钟,彻夜难眠。这画面,真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看出去的世界从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心里的视界。
张先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2021年7月12日 周一
他必是多情的男人,到了世人嘴里难免落得“风流”之名,只不过生命里的每一次花前月下,他都用了力、认了真。
一个“暂”字暗示着相逢后的别离长,为终日的“苦恨”埋笔,何况是一段被世俗阻挠的爱情,如美酒醒、好梦断!不见昔时欢颜,只见花衰月敛。怎不生天荒地老、佳偶难成之悲切?
然而词人笔锋一转,又说“花不尽,月无穷”,更添一句“两心同”,这便是我欣赏的张先,那是天不老、情难绝的勇气,若人间不容你我相悦,纵化作柳丝儿千片,也要伴君春风左右。
放到现在,这叫self-motivation,正像周国平老师所写:不管爱的经历是否顺利,所得到的体验对于心灵都是宝贵的收入。一个人历经挫折而仍葆爱心,正证明了他在精神上足够富有,所以输得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2021年7月13日 周二
与欧阳修同科及第的天圣八年,张先已四十,修才二十三,却不影响二人缔结深厚的诗文之谊。譬如修曾赐先“桃李嫁东风郎中”之俏名,就取自这首伤高怀远的《一丛花令》。
这是写给他年轻时爱而不得的一个女子,却用女子的口吻言临别之殇:那一日,郎的坐骑嘶鸣着渐行渐远,消逝于高高飞扬的尘土,此后茫茫天涯,到哪里去辨认爱人的踪影呢?
登到高处眺望,见池沼水溶溶,念起往昔莲塘相约、小舟来往、欢爱如双鸳的情境,再看眼前形影单吊、斜月空照的楼阁帘栊,追思与伤感盘郁萦绕似飞絮难散,竟幽幽生出恨来:吾命还不如那花中桃杏,此生嫁不了东风!
我不知张先不顾世俗执意驾着一叶小船与关在楼阁中的小尼幽会的故事是有据可考还是民间戏说,既然流传下来,正说明被封建礼教捆缚的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倒是思想如此开放的现今,仍有不少网络“卫道士”们对他人的幸福选择指指戳戳甚至口诛笔伐,都叫我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恋爱自由的时代?
昨天昕悦姐说,那些在感情里屡败屡爱的人,一定是感受过“两心同”之悦的人,而不是将所有的物质条件配比以后,合伙的房客。多么一针见血!
读着“梯横画阁黄昏后”,我忽然想起《天鹅湖》里被王子架到窗口的梯子从森严的城堡解救出的公主,还有百看不厌的《罗马假日》中赫本演的安妮放声无忌的笑颜,多么祈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冲破樊笼“南北小桡通”,因为真的真的——无物似情浓。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
2021年7月14日 周三
在男女爱情上,他说无物似情浓;在男男友情上,他又说无物比多情。如此看重一个“情”字,让他有外人眼里的情场得意,同时倒也没太多文人才子的官场失意。或许,不在无关乎情的身外物上浪费感情,恰恰是张先能安之一隅、潇洒一生的大智慧所在。
即便是面对风月无人共、相逢唯梦中的一场别离,笔下也全无伤感哀怨的调调,只是目送远帆至碧空尽处,超然叹一声:江水深,岂有我情深?青山重,岂有我情重?回转头,还是该干嘛干嘛去!
深爱但不粘着,投入却无沉溺,在每一回的天真认真里都保有随时抽身而出的独立,正是困于竞争、陷于琐碎、动辄焦虑、一不小心还抑郁的现代两栖人应该多多学习的“无物”之明。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2021年7月15日 周四
昨日黄昏,帘幕遮灯,意外发现绾儿将三年前予我的手写信逐字敲打于简书,复读之,怔怔然,想着素未谋面、笔墨情牵的我与她同岁而生,都已是加速度奔半百而去的年纪,不由生出了“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几分黯黯。
闷热的高温天难得十点多便婴儿般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愁也醒,闻听蝉声欢鸣,忽觉心情又明朗了起来。去厨房切了两大根香蕉片给自己,缀上葡萄干、蔓越莓、核桃仁、红枸杞,拌鲜牛奶加热,一勺果香送入口,日子立刻又添足了元气。
乐观不能阻碍老去,但可以看淡老去。正如不知真病还是托病不赴饭局的张三影,五十岁仍在嘉兴当个小官,虽也难免有“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些微感伤,却丝毫不影响他听听小曲、喝喝小酒、打个小盹儿然后起来赏月看花的小情小调。已知天命的诗人或许自己都不会想到还能快快乐乐活上三四十载,且耄耋逢春、海棠依旧。
昨天诗友们说我创造了一个新词——“无物之明”,我也不过是从张先的好句子里得了些启示。既然一切有形之物都不能带走,也无法延续我们的寿命,又何苦在现世里孜孜以求、纠缠不清!
五十岁,谁说不是好年景?万物不扰,诸事皆宜,风犹不定,人可初静,莫待明日落红满径,趁今朝,能弄影来且弄影。
《千秋岁·数声鶗鴂》
2021年7月16日 周五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因频出佳句而蜚声北宋词坛的张先活到了八十八岁,在一千多年前的文人墨客中实属罕见。我想是超然世外的洒脱心性助了他长寿,却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也有过幽思缱绻、愁肠百结的时刻,只因思之难见、爱之不得。
鶗鴂(tí jué),即子规;子规,即杜鹃。它不是报春鸟,而是报春要去的鸟。故而闻其啼,惜春人欲留春,要把残花折。偏遇风雨来袭,青梅落,新柳飞,仿佛初生的爱恋被无情的世俗摧阻而散。
我亦喜欢这句:“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老幺是孩子里最小那个,幺弦便是琴弦中最细那根。所以它脆弱,别去拨,拨了它,心里的怨就能尽诉吗?
最后他说:中夜已过,东方未白,残月犹明。他在说什么?是说天可荒,人可分,留在心底的爱,日以继夜,绵延不绝。
多情深情的张子野,用一生的情事与情诗向我们诠释了——天不老,情难绝!
黄庭坚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2021年7月17日 周六
若在博物馆欣赏中国历代的水墨画,一眼便知它与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西方艺术最大不同即在于虚,似有若无、非黑即灰的描摹加上大片的留白,让山水氤氲于半烟半雨,令观者伫足遐思无限。
能与之完美通感的便只有意蕴流长的古诗词。画与画相像,词与词相仿,总觉哪里见过,原来还真见过。杜甫的“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就这样巧妙而熨贴地移居到了黄庭坚笔下,如此大大方方的“抄袭”,果然够疏懒,果然意更长,不得不说,这半句半句集得——真香!
于是作者干脆又搬来两个半句“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借此亮明自己返朴归真、隐逸山水的心迹,至于究竟身归何处却无可奉告,若想知晓,那就随我同往。这又符合了中国画飘渺无解须自解的意境。
喝醉了酒睡去也无人搅扰唤醒,一个普通渔翁的日常,恰是作者求之不得的理想吧?他在小序中说自己是戏效在半山建了草堂的王安石,“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这才是多少人心向往之的“躺平”自由!
《寄黄几复》
2021年7月19日 周一
我在北海,君在南海,江湖落魄,一别十年。我想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
读书人青灯自守、好学不倦,只换来家徒四壁、头白猿啼。古有三折肱为良医,我可不希望你如此啊!
黄几复啊黄几复,你几时复来?你几时复信?几时你我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转眼又一年大暑将至,复读去年处暑所学黄庭坚思念少年好友的信,一边感叹时光荏苒,一边庆幸自己从未在岁月里离弃书写这一古老的方式。友情会淡忘,爱情会消亡,唯文唯字,如少女时代即牵了手、交了心的伴儿,相看两不厌,直至时空尽头。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2021年7月20日 周二
槐绿榴红,情起如初夏。玉人留我,兰舟却催发。
柳眉双皱,别泪似梨花。酒醒何处?夜月江上洒。
这不正是谭校长所唱:
忘不了你眼中那闪烁的泪光 好像知道我说谎
我茫然走错了地方 却已不敢回头望
舍不得杏花春雨中的你 盈盈的笑语
雨打风飘年华流走 惘然睡梦中
人这一生,风尘仆仆,多少回“别时不似见时情”,难舍难分又无可追寻,有个你我永远不提!
《水调歌头·游览》
2021年7月21日 周三
贬谪之路,题名“游览”,已见诗人于落魄中的豁然。现实的世界有多险恶,幻想的仙境就有多美妙。“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恰是表明一身浩气人间无处施展,唯有步入武陵溪的桃花林,中无杂树。
忽然有些明白这两日借来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李白传》,为何原名“谪仙”,为何又译名“通天之路”。黄鲁直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拨弄无人知音的瑶琴,长叹诗仙已去,不能陪他用田螺杯喝酒,醉罢只有明月相伴,手舞足蹈下山而去。
在古人的失意里学习诗意,不为朱唇丹脸,日日素面朝天,通达心灵的高处深里,不怕红露湿,只慕瑶草碧。
(抄一首《水调歌头》,肆虐我中原大地的雨水赶快掉个头!)
《登快阁》
2021年7月22日 周四
大暑晨起,绾个发髻,揣着一串钢蹦儿出门过河,买了六块钱的传统早点回来。微汗的额头有习习凉风掠过,甚是惬意,没有公家事的客厅木桌前,便是我可美食可抄诗的快阁。
句子里的赣江已是落叶萧萧的初冬,句子外的窗前正是蝉声阵阵的盛夏。失知音,诗人不再弄弦;自娱悦,我却常抚琴键。好友离,诗人借美酒聊以自慰;断俗交,我自磨豆浆乐得清静。
不一样的情境,一样与白鸥同盟的灵魂。行万里,终要归船;不如回家做个没心事的痴儿,心安,则万事安。
范成大
《车遥遥篇》
2021年7月23日 周五
昨晚躺在床上,透过蚊帐,惊喜地望见窗外夜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分外圆,分外亮,云彩犹似变幻多姿的流光,在她身旁穿梭来去,更凸显其皎洁。想这两日台风来袭,三五那天怕反而难见她盈盈了,便瞪大眼睛望了很久,舍不得睡。
梦里有一个追风少年驾着七彩马车飞驰,一路向东再向东,仿佛要从夏日炎炎直追到秋凉乍起。可不是吗?大暑一过,节气已半,两周后便是立秋了!
每三十日总有一大半见不着满月,但我愿化身你银辉下闪烁的星辰,即使在晦暗无边的守候里,仍与君近可相伴,遥可相望。
人生路,易时短短,难时遥遥,无论难易,只要眼里有光,或如月满怀,或如星澄亮。心有婵娟,何惧独往!
《夏日田园杂兴》
2021年7月24日 周六
有些事,怕它不来怕它来,譬如预警多日的恶劣天气。一个台风居然叫“烟花”,多好听的名字啊!绽放终归有时,风雨从来无情。一早还未睁眼,手机震出这半年来最害怕的消息,在台风登陆的这个农历十五,中学同窗群有个头像从此不会再亮起。
一个翩翩少年长大后会在茫茫人海中花深迷路吗?再有流连的风景,晚了也莫忘归。即便只有一间简陋屋舍,会有翘首识得你归船的家人。
我小时候最爱唱“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那时人间无邪、人生简单,课本再多、书包再沉,没大人替我背,待到黄昏放学,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家门,然后生火淘米架起一锅饭等父母下班,会让我有一种“儿女各当家”的自豪感。
一转眼,“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年纪就这样一去不返了!而我分明记得那个夏日,师大后门泛着金光的银锄湖里,千顷芙蕖放棹嬉的少男少女中,仍有目光炯炯的你。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
2021年7月26日 周一
当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越发觉悟名利追逐的意义还不如水远山长,归隐心便似云般浮起。
每日里闲看花开花谢,雨落雨歇,醉在一片山色如洗的免费美景里,不香吗?
从此驾一艘载满美酒的小船,与喜爱的人儿对坐欢饮,不负春好,不负闲情!
花残日永,四个字说尽生命的真谛。混沌世间又有几人参透大自然馈赠的芳意?
《州桥》
2021年7月27日 周二
今日申城的地铁全线恢复运营,我们害怕洪水猛兽般提防一场台风,又在一座城市极尽周详的护佑下逐渐回归宁静。南宋的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他们在汴梁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的天汉桥上伸长了脖颈、望穿了双眼,仍未等到天子的车驾返回。只能忍泪失声地询问来往的使者:何时真有朝廷的军队出现?
一介书生临危不惧冒死出使金国谈判,是何等的勇气与胆魄?那些平时刷着抖音买买买的九零后泡在河南新乡的积水中志愿救灾,又是怎样的激情和意志?
蒋老师今天朴素地说:面包好好吃。是啊,有面包吃,真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活着,就有很多人应当被感恩。
《喜晴》
2021年7月28日 周三
今年的梅雨季特别长,虽早已出梅,可没晴几天,风雨频至,连绵不绝,已经好多天没见太阳,也好多天足不出户了!我也就安耐着一颗凡俗的心,烹茶、浇花、写字、看书、弹琴、发呆,如此日复一日。
喜不在晴,在凉快。晚上睡竹席还得搭一条略厚些的被子,故而这夏深得也是不知不觉,春是早去了,秋也在路上,四季的更替,从不管人的心事。
阳台的窗望下去,无青梅,有腊梅,但须等到冬尽,方嗅得香。一片竹林被吹得东倒西歪,其实每年台风季都这样,也不妨碍它们年年长出嫩笋。
植物的无忧无惧、不卑不亢,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21年7月29日 周四
十年中秋在十个地方度过,老来回想,是怎样一番滋味上心头?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五十二岁的范成大在黄鹤山的赏月宴上以此自比,是对自己迁徙不定的宦海生涯有所骄傲,亦有所惆怅吧?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如熨平的白练滔滔东流。山河分裂,月光如旧,新梦难掩清愁。白发不碍多情,举酒邀月,结伴沧州。
来去变灭,原无始终。当学玉镜,无憎无爱,不择地而婵娟。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
2021年7月30日 周五
早上一睁眼看到喜好书画的昔日同行留言:李白尚且一生追逐名利,咱们怎么这么早就归隐了?我答复:得到了也就放下了,自然转战别处了!是啊,追逐名利的时候姐也很用力,追的是做人的名誉和做事的利他,但商圈职场最不宜恋战,如今的别处是诗词、美食与琴键。
昨晚的欧式软包烘了四个小时,冰箱里既没牛奶也无奶粉,便信手用了现磨的豆浆,看看这一创新会否“砸场子”,并添了少许抹茶粉、核桃碎和葡萄干,出炉后拿保鲜袋装上,早起一捏、一切、一尝,哈!出其不意的软香适口。我这一“牛”也能吃到柳荫西。
边享用边抄读今日的七言绝句,六十六岁的杨万里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夏天谢病自免,回归故里,曰“自是不复出矣。”雨后初晴,风和日丽,花草满堤,水盈小溪,如此惬意,谁还回那烦恼场里去?
又何须等到六十六?作为一个至今能睡童子觉的中年少女,做好吃的,玩好玩的,四十四后,不复出矣!
《夏夜追凉》
2021年7月31日 周六
读过一部小说,名字就叫《时有微凉》,作者和我一样,祖籍浙江,定居上海。里头的女主人公独自在沪打拼,历经种种生存磨难和情感波折,单身至四十岁忽然了悟:“只有善良和宽恕才是最好的救赎。”
这个夏天似乎还未有午夜和正午一般难熬的炎热,昨天气温才爬上35度,此刻又电闪雷鸣、风大雨疾地压退了高温。夜里梦见母亲,她仍在病榻,我仍在给她准备“尿不湿”换洗衣裤。阳光下拼命忘记的苦与痛,梦却一一替你记着。
“七月,注定是滚烫而缄默的一抹泪,所有的怀念,在隆起的青冢里,茫茫……”读到诗词群的姐姐这几行,滚烫而缄默的液体终于夺眶。忽然发现:冢和家,就差那么一点。
古体的“涼”字到了现代也是少了一点,或许提醒我们做减法。我从不敢小立深夜的月明中,更愿在天亮后的婆娑绿意和悦耳鸟鸣里,因气清,因心静,因神定,而感知那一片微微泛起的凉。
上一篇:
【爱词瑋记】之人间四月醉诗经
下一篇:
【爱词瑋记】之秋江潮落鸿雁归
作者爱瑋儿,一个喜欢写写画画的心理教练。从中学英语教师到500强中国区高管,三十五岁挥别职场,以自由顾问身份背包行走近30个省市。而今安心居家种菜,与七弦共舞,和笔墨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