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文章开始写到第一次打完稿已经酝酿了很久
高三的学习枯燥乏味,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生活的不同压力。高三,它并没有单纯的小美好。大高考带给我们的是每天做不完的题,睡不醒的觉,永远不够用的时间,以及在漫长冬日里的瑟瑟发抖。
它还带来的是一种无形又巨大的压力。
我在第一次月考后,就让我引以为傲的作文。却遭到了应试分数巨大的打击。我原本以为我是一个文笔还不错的人。但可能是写作带给我的影响,导致我在写一篇文章前。我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可是应试考试它对谁都不宽容。时间大幅度缩短,让我根本无思考下笔的时间。最后潦草写完。成绩实在太不尽人意。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谈话告诉我:我知道你是个爱写作的人,但是写作和应试作文不同。你不要一心只想写和别人不一样的作文。应试作文就是用来拿分的。
现在,我仍疑惑我目前该不该为高考放弃写作?
第一次月考,我拼尽全力,全班第12名。可在班会上班主任叫了除了我和我同桌以外的前十五名。当着我们面把这个额外补习的机会让给了其他人。
对于班主任这种偏见,我早已习惯。可无论内心建立在坚固的城堡,还是会难受。这是一种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偏见。你已经努力了,可偏偏就在那里。就算听过再多的大道理,在想释怀。这种无措,这种不甘,这种我本以为。依然会在深夜里向你袭来,让你措手不及。
高三,我时常被各种焦虑的情绪左右。这也许这是每个时代青年都会经历着的。过去了叫成长,过不去就叫迷茫。
可成长的悲哀,就在于你逐渐知道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马薇薇说过一句特别悲观的话:你给了我梦想,却没给我实现梦想的能力。
成长的过程的确是残酷,它就是要你不断的与自我做斗争,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改变。让你流血流汗。让你痛苦让你茫然。让你披荆斩棘。也让你身披铠甲。也让你变得不再脆弱。也让你变得洋洋洒洒。
它伴随着层出不穷的烦恼。它伴随着不安,它伴随着不完美的快乐,我们这个时代接受着各种外界的信息。也看过这个社会的黑暗,也看过各种不公平。也感慨,但也无能为力。
在写作上,我不能像鲁迅一样以笔作枪抨击敌人,唤醒同胞。我也只能以笔解忧,以笔发声。也是写作,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安全”。
这里要感谢《哲思》和我的语文老师。
《哲思》更像是给我生活中的馈赠,也是给这个时代青年的馈赠。
有一段时间,我面对外界的各种纷扰。友情中的疑难问题,外界的流言蜚语和恶意的攻击但是人类的痛苦并不相同,别人无法体会,
你也无法言说。内心的痛苦也不能流露于外,只能崩溃于心。不歇斯底里,也不发疯,抓狂。即使内心再崩溃,表面上也要装作风平浪静。
可就在这样一段自我否定其他的情绪低谷时。我遇见了《哲思》,它字里行间都给我那时潮湿黑暗的心底意思又一次的光明。它并不是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而更像是一杯温柔的水,它很温柔,很美好,很柔软。浇灌了我那颗厌世少女的心。从高一到高三看《哲思》近三年。它让我重拾起了写作。它让我明白:你生来平凡,但也独一无二。它也让我明白: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它让我知道何为信念,它让我知道走多少弯路,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它让我知道我所经历的,正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我并不孤单。三年间,我虽然给《哲思》投过很多次稿,虽然都石沉大海。但也都收到编辑的回信他说:虽然故事情节有些薄弱,但文笔还是很不错的。期待你更好的进步。我也同样期待着。
语文老师也是我写作上的领路人。我其实是一个不太优秀的人,也不是招老师喜欢的那种学生。我记得我当时拿着一张很青涩很不成熟的稿子给老师看时。她特别认真的给我修改。我告诉她我想写作时,她很认真的跟我讲:写作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是个厚积薄发的事,如果真心热爱,一定要坚持下去。
从写作开始,我得到了很多。我慢慢的开始接受这个浮躁无味的平凡生活,并给这样的生活偶尔找些小乐子。写我真正想写的,说我真的想说的。不哗众取宠,不趋炎附势。不管正能量也好,负能量也罢。不抱着绝对功利的心态去写作,明白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成长里,坦荡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