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又是一年春来到
我的家乡在四川的一个古镇,也是一个四川的知名旅游景区,及美食与美景于一身,这里的新春佳节,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挂上大小相宜的红色灯笼,古朴的街道两旁火红火红的,每个灯笼里面的灯光泛出火红的灯光,照亮了街上的行人也勾起了人们对明天对新的一年火红的期待。伴着街道上铜锣敲打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滨河路俩旁的柳枝窈窕身姿开始翩翩起舞,欢呼着节日的喜庆。
红色是这座城市给这个节日穿上的最好的衣裳,南宋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为了保住宋朝的一角河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被困敌人狱中,除夕之夜写下了不朽的《除夜》诗一首。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来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近,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光。
他诠释了另外一种除夕之夜的精神状态,身陷牢狱仍心系天下安危的胸怀永远激励着我们,除夕代表的是美好和团圆,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谨记将这一份美好传承的同时,不要忘记新年心系中国,明天一起为中国梦奋斗。
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更是一首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咏春传世佳作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义务教学的语文课文选文内容,很多小朋友已经倒背如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佳作将春的热烈气氛描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似乎就是真的置身在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之中。
春节习俗
1. 大年三十之前有一些习俗是家喻户晓,有人尽皆知的-----扫尘
即为(掸灰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从尧舜时期就有了春节前扫尘的风俗,新春扫尘有 “陈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在于要扫去一切的穷运、晦气。
乡下大多为青瓦房,扫尘的必备工具是绿竹,大约需要一颗四五米高的翠竹,从根部斩断,保留尖叶部分,剩余部分全部剔除并缠上胶布,避免伤手。尖叶部分用一颗细线团团缠住,这样扫尘工具就准备好了,由家里的壮丁在家里的上下左右开始扫尘。一年的时间,瓦房的连接处往往的灰尘积厚,而且蜘蛛网层层密布,扫尘活动在春节前是家家户户的一项必备活动。
2. 采购年货,吃、穿、用一样不少
从节前10天左右,家家户户便开始了大采购,家里大门用的“福”每家必备俩个,用于大年三十正午鞭炮声中迎福到,用特制的粘贴剂将“福”字反方向贴在门上,意欲为迎福到之意。门神包括堂屋(正厅)、厨房、茅厕、卧室等都需要门联,每家每户具体情况,根据家里的需要要进行采购,家乡基本是每户均要三副及以上。还有鞭炮、各种惊天雷、猪肉、鸡肉、鸭肉等等。还需要准备拜年用的年货,拜年主要有大年初二开始外嫁女儿带上夫婿回家拜会父母,大年初三开始给外婆外公拜年,后续开始亲戚串门,一直到元宵节才会结束,具体的拜年天数根据需要拜会的亲戚人数决定。
3.大年三十,正午贴对联、放鞭炮、祭祀祖先、吃年饭;晚间开始煮香粽、凌晨正点守岁跨年
准备好鸡鸭鱼肉、每个桌子八副碗筷,整整齐齐摆放好,由家里最年长者开始带上香、烧燃纸钱,开始祖先的祭祀活动,小孩子要避开饭桌以外,祭祀完成大概需要几分钟时间,家里需要上香,茅厕门口、家里正大门门口需要插上点燃的香,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然后祭祀结束,全家开始坐满饭桌团团圆圆吃年饭。
晚间开始拿出之前准备好的“边草”,这是一种山上独有的山草,用于捆绑住一个个完整的粽叶不让里面香喷喷的糯米洒出来,粽叶一定是选用绿色大张的叶子,这样的香粽才大,煮的时间更久,也更香,吃一个也更容易使人饱满。年三十晚间煮香粽是我所在小城独有的特色,祖辈们说这是一种上一辈传承下来的美好寓意。
晚间看春晚,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上香喷喷的大香粽,开始守岁,凌晨零点的时候点燃家门口悬挂的鞭炮,开始欢庆新的一年到来,零点十分外面的天空都是亮的,鞭炮声和烟花燃放的声音开始席卷而来,这种持续的疯狂要到清晨六点才开始慢慢减弱。
4.大年初一扫帚不扫地、家人不窜门、早上不懒床、早饭不准进食米饭、穿新衣、迎新年
5. 拜新年,带上年货,恭恭敬敬给长辈们拜年
拜年活动从正月初二(即大年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元宵佳节,寓意为家家户户平平安安,家庭和谐。
6. 元宵佳节有一项特殊意义的活动--------“偷青”
在家乡元宵节属于小年节,“偷青”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特别是家中有小孩子的,必须将邻里的孩子(16岁以下的)聚集起来。夜晚来临,晚八点以后开始分配,谁负责拿香、谁负责背背篼、谁负责照灯、谁负责插香,插几颗有讲究,一颗菜便是一颗香,必须为点燃的。对你没有理解错,我们的偷青活动,其实是有渊源的“偷菜”活动,这一天晚上,农户家的地如果出现未熄灭的香,预示着好兆头。晚间“偷青”完毕,必须要在凌晨12点之前由这波孩子将这部分青“全部煮火锅”,不能有剩余,这预示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