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上下课后微信上刚晒完孩子的画画作业,突然头条新闻跳出一则关于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去世的报道标题,一瞬间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好像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让我陷入愕然,于是立马在手机的新闻细则上开始浏览着评论区里五湖四海的各方留言。透过那一长串的留言才发现,原来还有一大群和我一样从小守着广播听书长大的听众,在这个群体日渐老去的回忆中始终有一份难以割舍的少年情怀,而其中挥之不去的儿时印象里一定会有那种叫作收听广播评书的业余消遣。
我随即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感慨——黯然追忆少年情怀,人生再无下回分解。顿时引来了好些关注,其中一位久违的初中老同学留言写到——那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收听杨家将、岳飞传的情景真的是经典,如今只剩下满满的回忆。确实如此,回忆总是像一个影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某些时候它似乎在时光的洪流中隐身不见了,但是等你长大或者老去的那一天,它还是会守在你的身边,忠实地还原那些岁月中的温暖和美好。
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黑白电视机都需要凭票供应的八十年代初期,收音机是当时家家户户的标配日用品,用今天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人们业余生活中一件多功能的娱乐神器,其盛况完全不亚于后来兴起的的录音机、Walkman、卡拉OK等等,甚至包括时下已经有点没落的IPad。除了收听新闻报道和气象预报的实用功能,一个小小的收音机还能够满足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譬如,像我爷爷那辈的老人可以悠闲自得地跟着戏剧选段咿呀咿呀的哼上一段,而刚刚从事教师职业的父亲则是除了收听许国璋英语之外,偶尔会收听他喜欢的西方古典音乐或者中外民歌,至于我们那般年纪的小孩子,因为少儿类节目的匮乏单调的缘故,基本是不怎么收听的,或者说也没权利去拨弄那些个调频的按钮。那时候家长们会担心孩子毛手毛脚地把收音机弄坏,一般都小心翼翼地放在家里比较高的位置,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家五斗橱上的收音机是红灯牌的呢。
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刘兰芳、单田芳等一代说书人以每日连播形式出现的《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和《杨家将》、《杨门女将》等等经典的说书节目开始风靡全国,当然也一下子吸引了我和当年的小伙伴们。那时候一放学做完作业或者晚饭结束到点时,就趴在写字台上或者搬张小凳子,开始聚精会神地收听节目。记得自从喜欢上了收听说书,课外阅读也跟着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良好习惯。对此父亲也是及时予以鼓励引导,而且通过对于学习成绩达标进行奖励的约法三章,进一步培养了我对于传统文化历史的兴趣爱好,当然工资微薄的父亲也是经常兑现了买书的承诺,这使得我家的书柜里总是有让同学羡慕不已的各类历史演义类的书籍包括成套的连环画册。
此刻,一边在简书上码字,一边沉浸在那些泛黄的回忆里。无论那些说书章回的片段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除了能渐次还原出那时或击节叫好或扼腕长叹的心情,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每当到了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的紧要关头,当年的单老师来上一句卖关子的招牌口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个时候的滋味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现在回想起自己儿时猴急得抓耳挠腮的情景仍然禁不住痴痴一笑。
大师们当年如同绝世大侠一般隐身在电波背后,用他们的表演绝技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活灵活现的听觉享受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为我们搭起了一方忠肝义胆精忠报国的历史舞台,而我们则从每一回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善良和正义的力量,同时也开始接受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最初启蒙。在那个快乐单纯的年纪,每次课间休息或者放学路上都会和小伙伴们为了辩论谁的兵器厉害或者为了某些情节的出入而争执不休,那些连比带划口沫横飞的热烈场面,那些在课本空白处偷偷描画连环画中挺枪跃马人物的幼稚举动,此刻好像又再次浮现在眼前……我在想,那个时候的孩子也许感觉全世界的幸福也就不过如此。
然而随着时过境迁,那些印刻在内心深处的幸福感,犹如指缝间的细沙一般,就在我们未曾意识到的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了,等到某一天想再次聆听那些年的经典说书时,可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兴致。我的手机早就下载了喜马拉雅FM的App,前两年好像也曾经在经典必听板块中搜索过几段,粗略地听了之后总是感到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倒不是内容不够精彩,实在是再也找不回当年每次听到“且听下回分解”时的那种期盼难耐抑或神往不已的感觉。
其实,单田芳先生的辞世固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曲艺舞台世界的损失,听众们的哀悼也只是抒发一下作为粉丝的敬仰和追思。可是也许过不了多久,很多人就会回到现实生活中依然故我地按部就班,那种被撩拨起来的怀旧情愫也会像被微风掠过的湖面,短暂的水波荡漾之后终将还是回归平静。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你必须承认,无论是谁生命却只有一次。你可以说,人生是一场永远不醒的梦,人生是一个终将谢幕的舞台,人生是一趟没有回程票的旅行。但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我们却总是私下里怀着一份不甘,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奋斗能活出比大部分人更有意义的人生。
然而,看着“人生再无下回分解”的标题,我觉得只是黯然神伤显然是不够的。若是能够通过这句感慨悟得些许的人生哲理,这才不失为一次真正的缅怀。我们缅怀过去的那些美好,是因为那种纯粹的快乐在当今的物质年代已经无法复制。有句歌词这么写的——“你拥有的都是侥幸,你失去的都是人生”。所以,小时候作为听众的我们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那种拥有的幸福必将会永远伴随我们的一生。长大了才逐渐明白其实不然,人生不是那些事先写好的说书段子,总是会有那句“欲听后事如何”来给你预演一场按照你的意志导演的人生大戏,也不会有那句“且听下回分解”来替你掩饰不敢面对困难选择逃避现实的自欺欺人,惟有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眼前,努力过好每一天,才不辜负生命给予的恩典。我想这不仅是单先生通过声音魅力留给观众们的最后回响,也是广播评书这个传统曲艺文化留给听友们的最后回味。
对于一代大师的悼念活动已经开始了,内心真的希望不要只是流于形式的走个过场。如果它让我们在追溯曾经的幸福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珍惜当下的人生启示,何尝不是一场更有意义的全民怀念呢。
最后怀着一份敬仰说一声: 谢谢您单老,一路走好!
吴书涵
201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