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着处理工作,你的孩子却一直围在你的身边,让你陪TA玩游戏。
你想让孩子多吃些蔬菜,TA却把碗里的蔬菜全都扒拉挑出来放在了桌上。
你想让孩子坚持上兴趣班,可某天TA却告诉你TA不想去上课了。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每天发生在我们育儿过程中的亲子冲突数之不尽,小时候我们操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吃什么食物、几点睡觉、看电视多久。再大一点,我们关心他们的学业完成情况、朋友相处,全天下没有比当父母更“负责”的了。
以爱之名,我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权威”——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迫使孩子的行为调整,直到我们能接受为止。
可再大一点,随着孩子的心智成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我们又开始感觉力不从心,当年那个很好“管教”的小孩没那么好管了,打也不怕,奖励对他们也没吸引力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会突然发现他们的重机枪没有子弹了,继而转为妥协、被迫接受孩子的行为,可这往往很让人懊恼,为什么我们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这样,却无法影响他们的行为呢?
面对现实中的亲子冲突问题,戈登博士在P.E.T 父母效能训练书中提出了实现有效共赢的“第三法”,它背后的理念不是非黑即白的输赢观,而是强调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都很重要,都值得被关注。
第三法的七个步骤:
• 选择最佳谈话时机和场景,和孩子解释第三法是什么,准备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 倾听孩子需求,用面质信息表达我的需求,阐述双方需求上的冲突点
• 双方头脑风暴,列举解决需求冲突的方案,不否定、不评判
• 双方交流对方案的看法和感受,排除双方都不能接受的方案
• 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 明确方案执行时间、分工和具体说明
• 不断根据反馈来评估和调整原先方案,确保双方需求始终得到满足
在接触第三法理念后,我非常得认同,可在实践中运用地并不是很好,反省下来有几点:一是自己担心第三法的步骤繁多,孩子会没有耐心进行下去,总想上来就快速解决问题;二来我选择谈话的时机不对,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平静的空间让我和孩子展开讨论。
可今天上午我却意外地用第三法巧妙地解决了一个生活化的冲突问题。 我的儿子添添一起床就吵着要空腹喝牛奶,外婆给了他一小块面包让他先吃了再喝,他并不愿意,还赖在床上不起来,也不知双方沟通了什么,接着就听到我妈大叫着说:“女儿,你快点出来管管你儿子,我是搞不定他了”。我走到添添房间,看见他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我:“添添,看样子你还没怎么睡够呀”
添:“妈妈,你走开,别过来”
我:“你不想起床,还想再多睡一会”
添:(在床上翻滚,哼唧着….. )
我:“你很想再睡一会儿,可我刚看了时间,已经7点40了,如果起晚了我们就没有时间吃面包喝牛奶了”
添:(愣了几秒钟,看了我一眼,确认我没有处在生气的情绪中)“我想喝牛奶”
我:“你很想起床后喝牛奶,你很喜欢喝牛奶”
添:“嗯”
我:“喝牛奶对身体很好,妈妈也喜欢你多喝奶,不过我担心你起床不吃东西,空腹喝牛奶伤害到肠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你喝奶,又能避免伤害到身体呢?”
添:“我不知道”
我:“我有个建议,我们每天早上在家吃过早饭,喝完牛奶再去上学”
添添:“嗯,这个可以,不过今天家里没有我喜欢吃的早点,我想现在就喝奶”
我:“那可以把牛奶带去幼儿园,在吃完早饭后喝吗?”
添:“老师好像不让带食物进幼儿园”
我:“我还有个好方法,我们去幼儿园吃早饭,下午放学的时候让外婆带盒奶给你喝”
添:(沉默了几秒钟)“我有个好点子,我现在把牛奶装进我的书包里,带去幼儿园,放学后我自己在书包里把奶拿出来喝。”
我:“这个方法不错耶,你自己放学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喝到奶,又不会伤身体,好棒啊,那我们就这么办吧!”
添:(点点头)“好哇”,接着他把牛奶装进书包外侧的口袋里,还一边跟我解释说外侧的口袋不经常被老师打开,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就这样,离别时他在家门口站了好久,对着我微笑说Bye Bye,那一刻我感觉到和他产生了深深的情感联结,让我内心滋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就这样,一个常见的亲子冲突就这么轻松地化解了,如果不是今天主动尝试第三法,可能我还会沉浸在说教的模式中,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第三法的执行中有几点让我感悟很深:
• 在运用第三法时,父母不要带有任何的预期结局,试图去影响孩子接受自己的方案,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在一开始沟通时就会被孩子敏锐地察觉到,沟通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 孩子在参与第三法初期可能会抗拒提出方案或想不出方案来,尤其是过往一直是听命于父母或喜欢自作主张的孩子,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非黑即白的程序里,这时候父母先抛出几个方案来带动启发孩子,如果双方足够坦诚,相信孩子接下来会提出自己独创性的方案。
• 第三法可以结合冲突的时机和场景来灵活调整和简化,比如面临快上学、做某事快迟到的紧迫情境,就不需要严格按部就班地执行第三法步骤,可以适当简化,抓住倾听、需求界定、方案提出和选择等核心环节。
• 第三法并不意味着后续执行中一成不变,后续我和添添可能会就空腹喝奶的冲突问题展开更多有趣、创造性的方案,可以轮流尝试多种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最后找到一个体验最舒服的方案,作为确定性的方案,双方签字确认,在此之前我想我能接受他在执行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管中窥豹,从第三法中我们理解了亲子沟通乃至人际沟通并非零和博弈,相反它的运用能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能感受到彼此需求的重要性,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同等有价值的。更有趣的是,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由于坦诚敞开的沟通氛围,会带来父母和孩子间更深的情感联结,亲子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也变得更紧密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