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月是母亲去世的第四十八个月,和往常一样,这个月的文章还是写的迟一点。
构思了很久,只是繁琐的教学工作,让我不能静下心来写文章。
很久没用回老家了,已经对于故乡这个概念都有些陌生了。
上一周我看完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对于母亲有了更大的认识,特别是教完《秋天的怀念》,深有感触,史铁生在这里谈了自己对于故乡的认识:
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歌中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暗恋一个女孩,却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考取和她同一所大学,但是依旧坚持着对她爱恋的故事。
我租了一间公寓为了想与你不期而遇,那年的爱恋很青涩,会因为一次偶遇高兴整夜,于是我开始有意的计划着每一次偶遇,欺骗自己那叫缘分,我找了份工作,离你宿舍很近,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 不吃早餐,为了你,我愿意努力的做所有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那时候你我都不明白这就叫做爱的力量。
躺在你学校的操场看星空,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你没走。小心翼翼的走进你的生活,看着你头上的那片星空,等你下课的夜晚是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刻。
弹着琴 唱你爱的歌,暗恋一点都不痛苦,一点都不痛苦,痛苦的是你,根本没看我,暗恋是最甜蜜也是最卑微的事情,可是我不会后悔给你唱过的歌,给你写过的情书,能够爱你,就已足够幸福。
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会发现,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边,也许 我不该在你的世界,当你收到情书,也代表我已经走远,虽然有时候会为了你一个不经意的回头,被幸福的眩晕感砸毁了头脑,但这感觉太过短暂,终究这个幸福的主角不是我。
一段人生中最懵懂最美好的时光,被周杰伦用4分30秒唱出,听歌的人啊,笑着笑着就哭了。相信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过一次现在想起还是会笑的暗恋。一下课就拽着朋友,经过Ta的班级门口,装作不经意地瞟一眼和同学正笑得开心的Ta。
在校园里散步,心里想着会不会遇见Ta,一抬头Ta正迎面走来,小鹿乱撞又故作镇定,却不知脸已经红透。这大概就是,你不懂曾经班里那个没有存在感的人,为什么毕业的时候,哭得那么痛。
母亲去世一周年后的2015年1月17日,我在故乡的老家写出了自己对于周杰伦结婚后的文章,不停循环播放着《听妈妈的话》,以此纪念我心目中的兄弟,峰,杰伦的忠实粉丝。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离开了自己的故乡,不再听周杰伦的歌曲。或许年过中年,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留恋更多。
《黑色毛衣》唱的那样,我知道不能再留住你,也知道不能没有骨气。我不怕你对我的好装作糊涂,可是害怕不知道哪个转身后,就是一辈子不见。这就是《等你下课》的故事。
2
2018年1月18日,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朋友圈刷爆了一首歌,陪伴了我的上学时光的周杰伦,也是39岁。
一个已经成型的油腻肥胖的中年男子,如今已不再需要凭借歌曲来打拼天下,也可以抛弃吴宗宪这棵大树,自立门户,也不再是华语乐坛一出专辑,就席卷各大奖项的巨星了。
但是能让八零后、九零后集体呼应的,除了周杰伦,也没有谁了。所以18日,很多人在熬夜等待,像双十一淘宝下单的疯狂程度一样,终于一饱耳福听到周杰伦的单曲《等你下课》。
这既是致敬粉丝的青春,也是告别自己三十岁最后一个生日的礼物。正像周杰伦说的:“这首歌是送给自己,也是送给歌迷的生日礼物。”
瞬间拉回到我的大学时光,不得不提一下我的大学基友--峰,这个月是他去世的第四十八个月,更是四周年。
他很爱听周杰伦的歌曲,可以说是周杰伦的骨灰级粉丝。周杰伦在2003年到2007年是专辑出的最火的时候。
对于每一个专辑,他都会去买,当然了,是盗版的,正版肯定买不起,那时候还是磁带,那附带的歌词都是错的。
那时候,上大学,手机虽有所普及,但是智能化还没有普及。所以无法用手机来听歌,所以假借听英语之名,给家里人打电话来买随身听,宿舍的书架,磁带比书都要多。
正是峰带来第一个专辑《星晴》,瞬间刮起了周杰伦的旋风,久久不能沉淀下来。峰从此疯狂的爱上了周杰伦每首歌曲的内容,就像周杰伦的曲风,唱的不是很清晰,但峰喜欢这种哼哼唧唧的曲调。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的好远,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生涩而美好,尤其是在我那个师范大学,女生比例远远超过男生。
所以峰也用周杰伦的歌曲,开启了自己追求女生的模式,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是在大一的时候,都到了男生女生动物世界的时间了。
所以峰便采用最经济最实惠的追求方式,在女生宿舍楼下唱歌曲,引起对方女生的注意,客观来讲,这个女生不是人力资源专业最漂亮的,但是是在峰心目中最有气质的。
刚开始信心满满,幻想着一招制敌,可是那个以诗歌和歌曲追求女孩的时代已经结束,二十一世纪的女孩,大部分都是物质女孩,你必须给予她物质保障,她才能和你坐在星空下的操场,听着周杰伦的《星晴》。
可惜峰搞反了,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追求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怪周杰伦歌曲,而是反思到自己的贫穷,限制了自己的爱情。
于是更加疯狂的去听周杰伦的歌曲,每天不厌其烦的听周杰伦的所有歌曲,用来麻痹自己。这就是峰与周杰伦歌曲的故事,其实关于他的故事,我之前也写过很多,但是上了年纪,写一篇文章都要半天, 所以我也不知从何再写起,只能想多少写多少。
毕业后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我喜欢每天默默关注大学初恋的朋友圈,虽然她天天发着微商,偶尔也会发儿女双全的照片和有趣的事情。
但是我还是会默默的点赞和关注。不为别的,就因为曾经喜欢周杰伦的歌曲。
当我听到孙燕姿《未完成》的歌曲,我会想起她。
我知道,她也喜欢,其实彼此早已释怀,因为各自组建家庭,故事也早已说了拜拜,对与错已经不再重要。但是可以怀念一些回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爱存在过就好。
3
最近一段时间,《无问东西》电影非常火,关于电影的具体内容,我也不再里写了,毕竟公众号的热门文章就是为这些而生的,什么火写什么。
或许很多人关注里面的爱情,流量明星,或者其他八卦新闻,而是我更关心里面的教育话题。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写字很丑,和如今卡卡写字差不多。
母亲就默默站在一旁,给我辅导写汉字,老师写一个字,她就帮助我写一个字。虽然母亲就辅导我一天,但是我终生难忘。
作为教师之后,我更关注教育的内涵,尤其是《无问东西》里面的西南联合大学,因为这里有一个人物,是我刚讲课讲过的,就是西南联大毕业的邓稼先。
就像拾遗公众号写的热门文章《《无问东西》: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的珠穆朗玛》那样: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八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八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就包括邓稼先。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现在的我更加珍惜时间,爱看书,爱思考问题,更喜欢写文章。尤其是在母亲去世之后,对于读书,到了疯狂的没有尽头的地步,这几天我看了泰戈尔的《飞鸟集》。
我很喜欢他在里面说的这句话: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有一篇文章《看了《无问西东》我才明白,高晓松为什么要骂清华学生》,那个油腻肥胖先祖高晓松说出:“我觉得你没有拿到一个大名校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而你直接问我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觉不觉得你愧对清华这十多年的教育?
最后那个清华的学生被淘汰了,悻悻离开。我记得那一年看这个视频的时候还很年轻,不太理解高晓松的行为,读大学最重要的作用不就是为了找工作么?
直到今天我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回想起高晓松的当天骂那个清华学生的那一场戏,我才真正明白。”
随后高胖子也解释了为什么骂那清华的学生:“这是几代清华人之间的精神传递,传到了这一代,他们竟然如此浮躁和势力,无论你多么慷慨激扬,热泪盈眶的讲人生理想,他们最后只关心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是去国企还是外企。可悲吗?可悲!”
其实整部电影,也反映一个主题:这段话就是整部电影的主旨——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关于电影,我谈论不会很多。只是想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
最后用马德老师的一段话结尾吧: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昵?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静坐听雨,雪中听琴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