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在看完东野圭吾的《恶意》后,对恶意的不断思考下进行的总结。
我们都清楚,如今在校园里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可怕的,是很难逆转的。
但无论我们怎么去制定规章制度,校园暴力依然屡见不鲜,为什么呢?
在东野圭吾的《恶意》里,也有校园暴力事件,当老师问施暴者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施暴者答:“就是看他不顺眼!”
仅仅七个字,就让一个孩子用一生来治疗,为什么?为什么不顺眼?施暴者也答不出来。老师也答不出来,整本书也没能回答出来。
校园暴力的开始应该是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被施暴者有着施暴者所讨厌的品质。
第二种是施暴者的施暴行为是被迫的。
第三种是施暴者出于玩笑的从众,大家都在欺负他,那么我也用一种玩笑似的方式来欺负欺负他吧。
以上三种都是校园暴力最开始的阶段,或者说当时对于施暴者个人来说,他并不是在进行校园暴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种情况下的人慢慢就发觉作为一个施暴者会让自己很痛快,很舒心,感觉自己的压力在释放,于是恶劣的校园暴力就此成型。
上述对于施暴者的描述,虽然未曾提及恶意,但事实上有一个词是等同于恶意的,那就是压力。
压力?恶意?这两者怎么会是等同的!
很抱歉,这两者就是同样的东西。我们都在说压力大,压力大,那么压力究竟是什么?学生有学业的压力,职工有工作的压力,父母有家庭的压力,等等等等。这些压力真的是外界施加在我们身上的么?
每到高考结束时,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深受学业压力的学生,在高考结束后,用撕毁书本的方式进行庆祝。就行为来看,对书本来说,“撕毁”,这是一个好的行为么?
这种行为的唯一原因就是高考结束了,不用再因为学业的压迫而忍辱负重,学生通过撕毁书本的方式释放自己长久以来的学业压力,同时也在释放自己对学业的恶意!
回想一下,职工们是否有想过,公司倒闭,老板出门被撞死。父母们是否有想过,这个家就这么……!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都会受到一些压迫,而因此我们也会产生对这个压迫的恶意,但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良善,道德。我们的良善道德压制着我们心中的恶意,可是不要忘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的良善道德也在承担着恶意的压力。
还有一个更直接表明恶意与压力关系的现象。如今的社会上,有很多释放压力的方式,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些释放压力的方法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施加暴力的方式,而施加暴力也是释放恶意的最直接的手段。
再说回校园暴力。
孩子之所以成为施暴者,就是因为他们想释放自己因恶意而产生的压力,成年人的自制力或许能压制一下,然后寻找适合自己的释放方法,但小孩子的自制力又怎么能够用呢?当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欺压其他同学来释放恶意的时候,他们就会紧紧的握住这根救命稻草,最后酿成悲剧。
校园暴力的解决,根源在家庭,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释放他们的恶意压力,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