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矛盾错综复杂。社会上出现了诸多的道德问题,一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其中,既有社会公德方面的问题,例如“摔倒老人无人扶”、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盗窃频发、乱扔垃圾、不排队等现象;又有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体育领域的“打假球”、会计行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律师钻法律漏洞、教师师德败坏、医院黑幕等问题;还有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利益关系取代孝悌之道、婚外情愈加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家庭暴力屡禁不止等情况。
不可否认,以上诸多情况只是在部分人群里面、在小范围内出现。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众多细小错误的累积,终会汇聚成为影响全局的力量。在此,我们要认真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被抛弃,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利益化。不可否认,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但是,与此同时,它强调尊卑有序、孝悌有礼、重义轻利等等。我们主张文化的现代化,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但是,我们却这样做了,诸多优良的主张也被丢弃,是很可惜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向来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似乎我们做过了头,精华与糟粕一同扔掉。我们知道,传统伦理道德的忠义孝廉诚信友爱在消除诸多道德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摒弃传统道德,我们就失去了一把利剑,一把正义诚信友爱之剑。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完全抛弃传统道德是很不正确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不能割裂,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文化宝库。所以,传统道德是个巨大的精神宝库,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不能轻易丢掉。
第二,现代教育体制的弊端,致使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大行其道。从家庭到学校、再到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对分数、对升学的崇拜。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与道德修养。在学校,体育课、劳动课、道德课纯粹变成了一门摆设,有的学校纯粹就没上过这些课。在学校的眼中,一切以升学为标准,其他都是多余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很难想象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完整无缺的。在父母眼里,无不以孩子考高分、上个好大学为骄傲。再加上平时工作忙碌,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们没有倾诉感情的对象,内心的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长此以往,孩子们感觉没有多少人关心自己,内心便缺少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出于对周围环境的敌意和恐惧,是很难去关心别人的。另外,就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更多程度上染上了分数、升学的色彩。大家都以某某孩子得奖状、考上好大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第三,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价值观同时存在。在不良价值观的引导下,导致当前的社会激励机制存在很大问题,良好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不良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有人因为行为良好被人认为“傻子”,被人评价“不开窍”,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人因为行为不端而获得很大好处,受人羡慕。在这样一个有些畸形的社会中,“惩恶扬善”有时候变成了“惩善扬恶”。说到底,人们的善恶是非标准相当松散,而且有些错位。因此,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解决人们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法治人物”的评选、“杰出青年”的评选等等。当然了,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但是,我们推出的这些先进人物被太大程度地进行人为拔高了,距离我们的现实太远,仿佛与我们不在一个地球上面,教育意义不是很大。
第四,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信仰缺失导致人心冷漠、社会缺乏关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临的诱惑更多。部分缺乏坚定信念和高尚修养的人可能抵挡不住诱惑。再加上,当今社会,“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等思想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经常会听人们说,自己缺钱,自己缺权,自己缺美女帅哥等等,却很少听人说自己缺德。
这说明,在人们的观念里,道德被放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与道德的教化作用相比,人们更加相信金钱的魅力,更加相信生活享乐的重要。没有道德的民族,就不会有信仰,就不会有道德。更多的时候,共产主义信仰成了一种口号,却很少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存在。没有精神寄托,就没有总体的判断标准,就没有善恶是非之分。我们应该提倡信仰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在这个价值缺失、精神缺位的时代里,坚定崇高的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重视人的道德建设,学会关心别人,让社会不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