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京,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日本首都。
被遗忘的大宋东京,如今更为人知晓得名字是开封。
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汴梁城开始了它的繁华一梦。
李清照、王安石、苏轼、欧阳修…他们都曾居住在此城。
提到岳飞、杨家将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往事,八贤王、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你大概听过,开封府尹包拯,南侠展昭,五鼠白玉堂、七侠五义,四大名捕会京师…
自宋朝起解除了宵禁制度,开始有了不夜城的景象,繁盛热闹的夜市直开到午夜,自此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交子,小说、填词填曲等也开始普及,文人墨客层出不穷,一度达到了封建社会文化与经济的顶峰。
不过真正的北宋古都城由于黄河水淹,被埋在了地下,因此开封是座城摞城的城市。
汴京八景: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清朝无名氏有诗题金明池
金明池上雨声闻,几阵随风入夜分。
萧瑟只疑三岛雾,模糊犹似一江云。
荷花暗想披红锦,草色遥知染绿裙。
晓起银塘鸥鹭喜,水波新涨碧芸芸。
在开封流传着一个玩笑话,说是一人问:“去哪玩儿了?”另一人答:“新马泰”!“哟,出国啦”“啥呀,刚打新街口、马道街、泰山庙转完回来”……
这新街口指的就是宋都御街和中山路的交汇十字路口。
整条宋都御街都是仿古建筑群,在北端矗立着当年李师师的居住地“樊楼”。
据说生活在老皇城根儿的人,共有的通病就是闲散,总愿意过悠闲自在的慢生活。
过去开封城里随处可见,城内护城河边、城墙沿儿、公园、大小胡同里,骑三轮儿提鸟笼听曲儿的、下象棋喷空儿的老大爷们。现在日头好的时候,依然有很多老奶奶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儿门口晒暖儿。
多数来开封旅游的人,比较多打卡的地方是龙庭公园、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翰园碑林、万岁山公园(春节时期举办的还有庙会、灯展)
还有包公祠、开封府、铁塔公园(铁塔为北宋时期所建,通体为褐色琉璃砖构造,塔高13层,经多次地震、大风、水患而屹立不倒,是城内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真迹。)
鼓楼、书店街、马道街是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书店街上原为书店居多,如今也不可免俗的被食品店饰品店所占据,有点商业一条街的感觉,到了晚上,更是有各种小摊小贩、手机贴膜的商家出来摆摊。
但凡是古城,都一定会有很多流传已久的美食,开封自然算的上是美食小吃之都,传统豫菜有鲤鱼焙面,还有开封第一楼的灌汤小笼包子,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轻咬一口,汁泻满盘。
开封人过年喜欢蒸扣碗儿吃,芥菜肉、小酥肉、八宝饭~来到开封除了品尝本地特产花生糕、汴梁西瓜、兴盛德麻辣花生之外,诸多夜市小吃也不可错过。
早上可到大梁包子吃早点,也可以找些胡同小摊,有卖油条、油饼、豆腐脑、菜角、豆沫、胡辣汤、炸糖糕的,州桥胡辣汤水煎包店是24小时日夜营业,据说过去凌晨三点,店内还不乏有不少顾客吃的热火朝天之景。
水记煎饼果子、科技炸鸡、二师附小门口的春卷、书店街北口的擀面皮、老十四中附近的汉堡包、稻香居、邢家锅贴……这些都是本地人的心头好。
原先有家彭记砂锅米线味道做的很不错,还有丁角街的炒米皮,以及超级沁甜可口的酸奶蜜,不过现在都已经不见踪影。
开封夜市似乎已是远近闻名,一入暮色,就聚集好多食客,西司夜市、鼓楼夜市人流最为众多,有琳琅满目的各种食肆,诸如炒凉粉、黄焖鱼、炸烤羊肉串、白激馍、火爆鱿鱼、臭干子、山东大煎饼、回味拉面、羊肉炕馍、西安泡馍、酸辣水饺、炒红薯泥、杏仁茶、江米甜酒荷包蛋、炒酸奶、冰赤豆、菠萝炒冰、香蕉船……还有一些喷香可口的油酥火烧、双麻火烧、烙馍麻叶...快成报菜名了 。
地处中原,开封话还是比较容易听懂且富含逗趣的,譬如一些词儿:不使闲儿,中乖乖...
作为开封市花的菊花,每年10月到11月期间举办的的菊花花会,总是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赴会赏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深秋时节除了吃螃蟹看枫叶、赏菊也是一样趣事,古有红楼梦中咏菊赛诗,而今也只得遐想一下不定在哪里突然就回到了古代...
开封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燥热,冬季严寒,春秋较短,在盛夏时节,可以观赏到“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风光。
而入了冬,每年总要降几场雪的,落了雪的古都似乎一下子又变回了那座汴梁城。
自靖康之耻,再有明末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两军放水水淹全城,至此,曾经的北宋都城的繁荣与昌盛随着流水一起被埋到了地下。
据说当时鼎盛时期的大宋东京,就算是最繁华的纽约与之相比也是望尘莫及。如今,人们只可从那幅《清明上河图》中依稀领略从前的风貌。
1954年出于交通便利的考虑,河南省的省会也从开封迁到了郑州。
新与旧都体现在这座老城。
被赋予北方水城的开封,除市内的包公湖、杨家湖、潘家湖之外,在西区还开辟了汴西湖(小西湖 )
每座城市都有着它的故事与变迁,无论是北京、南京、西京(西安)还是曾经的东京(开封),都有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是沧桑、是没落、是焕新、是重生,在历史长河里,比起更为沧海一粟漂泊于世的人来说,更能经得起时间的锤炼与铸造。
“后来春雨落汴京,只君一人雨中停。”
正是那句:
「婆罗双树花失色,胜者转衰如沧桑」
在时光的摩崖洞里,鼓楼不再是那座鼓楼,曾有杨志卖刀的州桥也被埋在了地下,金明池水上练兵的场面是再也不见。
但是看着这动态清明上河图,似乎可以遐想,一千年前,骆驼队驮着丝绸之路而来的盘物,由西面进了京城,白天四处叫卖的小贩,馄饨店里吃着热腾腾馄饨的百姓,旁边打铁的、打芝麻片的;
忽然一队马匹冲出道路,老大爷赶忙拉紧要去捡球玩儿的小孙子,一边呵斥他不看路,一边周身检查受伤了没有;码头搬运的工人,汴河上来往的船只,虹桥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轿夫、扁担...
天色渐渐昏暗,人们也卸下了白日里的疲惫,更多的人到酒馆中去,喝小酒,听唱曲儿,也有人在茶楼里交互掩面,似乎在秘密商谈些什么…
当你站在这幅长卷面前,仿佛真的是梦回到这座八朝古都,东京、汴梁、汴京、开封尽在眼前。有人戏谑如今的开封这个名字,有说是开封开封,四面迎风,真是天天风够大的,也有人说这名字取的,又是开又是封,到底是打开,还是封闭呢?
行走在城中,一草一物并不发言,对于过往的一切,它们绝口不提,只有呼吸、静默,偶尔听老人讲那过去的评书式的段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