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菜地回来,还是有点累。
洗了洗手,赶紧准备早餐,几天没在家,存粮所剩无几,包子没有了,鸡蛋也不多了。
昨天带回来的有米酒,走的时候没有熬粥,就想着回来米酒炖鸡蛋也是不错的。
煮上米酒鸡蛋,跟爸爸说了计划,本以为他会开心地答应,毕竟以前没有吃过,没想到他立刻说,我开车能吃米酒鸡蛋?开玩笑。
顿时,有些气馁。
那你吃什么,自己买点早餐吧。
叫小鹭去买,小鹭也不想去。
心里就不舒服了:都不愿意去,好像准备饭是我一个人的事!
那给你下面条吧?一边问一边心里骂:挑三拣四,这不吃那不吃,还得老子麻烦。
一边生气,一边做自我分析:为什么我这么生气?情绪来自哪里?
一是我对自己的要求高,我只愿意自己是个好妈妈好老婆,不允许自己做不好,似乎没有给大家准备好早餐,就是自己的不好,因此一旦没有准备好,就自我指责,自我指责就变成对别人的批评。
我为什么做不到摆烂躺在了床上,其实我也很累,我也想坐享其成,但是,就是做不到,自己不允许自己做不好。
别人怎么就能做到,没有愧疚感?郑先生为什么就可以悠闲自得地躺在床上刷手机而没有愧疚感?
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不允许自己做不好。
我又有一个体会,我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更多的是天生气质,我觉得我和我大儿子很像,我自己检讨我对他的养育过程,其实要求的并不多,但是他就要求自己比较高,我也是这样,我的父母并不是很苛责的人,他们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管我,是我天生比较胆小,在乎别人的感受,所以我对自己要求比较高。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性格,思维都是后天养育的结果,太多是天生气质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