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学期尾声,“考试周”露出狰狞面容,气势汹汹杀将而至,莘莘学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飞扬,变得郁郁寡欢,忧心忡忡。
大敌当前,难道真的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坐以待毙,听天由命吗?答案当然是No。
“死记硬背”或许并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但不可否认,很多时候应付考试是行之有效的。
可能你会对此嗤之以鼻,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成就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难道还是无法逃脱背书的魔咒?
参考孔圣人的生平,或许你会找到答案。春秋战国时代,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文字只能记载在竹简上,然后用熟牛皮绳将竹简串起来,编辑成册供人阅读。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孔子读《周易》,一遍,二遍,三遍……。
由于日以继夜反复翻阅竹简,牛皮绳磨损后断裂,只能用新的串好,继续学习,这个修补工作重复多次,才完成对《周易》的精读,终于滚瓜烂熟,对其中的精髓了然于心,融会贯通后再去传授给学生。后人将这个典故称为“韦编三绝”。
没有扎实可靠的背书记忆,何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老祖宗孔圣人尚且如此,童鞋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所以,大家抖擞精神,背起小书包,占好座位,拿出《病理生理学》,先这样背,再那样背,循环往复,你会发现,胜利女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