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年前出的一本书。今年的经济形势比较诡异,看看书中故事,仍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不少收入分配差距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市场经济。”这是郭凯在《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中的话。
信哉斯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本来很紧迫的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被迫让位于刺激经济,而4万亿的开闸放水无非又在重复饮鸩止渴的老路。但却有多少人没来由地自傲起来,甚至连改革方向都要倒转,本源是如何更好地市场化改革,却演变为我们这半吊子市场比之放任的市场如何高明等等理论。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其实,有些道理很简单,我相信,以偌大中国,有郭凯这等经济学造诣的专家学者不止一二,但能如此深入浅出地讲出这些道理的却寥寥。
原因无非以下几者:一是不屑为,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君不见一人身兼六职的经济学家赚得盆满钵满,何必辛苦将这些艰深理论将给小民听;二是不能为,整日埋头书斋,在厚厚的经济学理论中爬山探索,却少抬头看外面世界,风声雨声都不入耳;三是不愿为,对这些基本道理哪有不心知肚明之理,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误导民众,以证明自己以及自己服务对象的正确。
往更深一层次讲,作者通过这些经济学小故事所讲述的恰恰超出了经济学范畴,而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后面临的问题,也即社会问题、公平问题、甚至于制度问题。比如,他在全书第一篇“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中写道:“春运票价的辩论不只是一个价格问题的辩论,而是一个分配问题的辩论”。
其实,当下中国经济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已远非通过经济学原理“看不见的手”能够解决这么简单了。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可以先行,但绝不可能独行。在当前中国发展处于转型期、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之时,这些上至房价、下至火车票的小故事有着大意义。在某些地方,作者直接点出了改革的主旨,如在“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结尾写道“改革需要远见和勇气:不得罪人,没有远见,就很难有真正的改革”。
更难得的是,作者没有就问题论问题,而是从宏观角度就解决问题给出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并非“劫富济贫”式的简单粗暴解决,而是符合经济原理与现实需要的理智答案。比如,我们通常对贫富差距、垄断等等颇有微辞,但少有人客观分析“同一个王二”问题,也就是勤劳致富与特权致富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比如合理涨价与垄断牟利可以同是一个企业的特征。
其实,这也是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尚不健全、仍在转型的国家里,很难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么简单。这也在某种程度加大了很多人认知、继而是判断的混乱,也影响到对下一步发展方向共识的形成。从厘清混乱的角度讲,这本小册子更具现实意义。
上面这些观点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但并不仅止于此,本书还理智地从经济学角度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有为“强势者”说话的,如罢工并不必然带来工人福利的最终增加。也有为民愤极大的政策辩护的,如认为征收“月饼税”合理,如反对房子“限价令”与“限购令”。
这又不由让我想到当年审议《物权法》时巩献田的反对意见,乞丐的打狗棒和百万富翁的金饭碗应该获得同等保护么?可现实恰恰是与大多数人的直观感觉相反,乞丐的打狗棒更需要保护,因为这是他的全部。“月饼税”与“限价令”就属于这种类型,其实质与表面乍看却是完全相反的。由此,才更能体现出作者客观、中立与理性的经济学家立场。
本书的成功之处与作者前一本热销书《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一样,都是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SKI”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即story,knowledge,idea。先讲个故事,然后说明这故事中的道理,最后是理念与观点所在。这比起满篇佶屈聱牙的大道理喜闻乐见多了。
小时候就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的俗话。在这句话背后,王二是被嘲笑的对象。那时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蠢人。长大了才知道,其实,那些俗话与故事中被嘲笑的人往往并不比我们更蠢,如掩耳盗铃、如刻舟求剑、如买椟还珠、如削足适履、如邯郸学步,因为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在利益面前就不那么聪明了,只是不自知罢了。
其实,我们都是“王二”。这也就是经济学的意义所在,它不能让我们富裕,但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贫穷。它与每个人都相关,自觉或不自觉地,我们都在做王二。这书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是王二,王二为什么会这么做、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