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雨时大时小,风吹得透心凉。自然观察小组又来到海舌公园,相比两个月前,玉米田一片黃败,显示着入秋,湖边荇菜娇嫩的小黄花都已凋谢,水鸟伶仃,凄风冷雨,湖水边漾着丢弃的塑料垃圾,颇为萧瑟。
这天的主题是一个辩论:“人的行为可以抑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以洱海流域限制农业生产的结果为例”。我被分配为反方。从洱海流域限制农业生产的结果来说,其实时间还有点短,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但从逻辑上推理,效果应该是正面的,即使排除掉这一个限制,人类采取积极意义的保护行为,能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是可想当然的。毕竟人类如此聪明,行动力强,保护地球的意识又在逐步普及。因此在刚开始,我就几乎倒戈了,觉得我们反方没有什么可辩的,然而人在其位谋其事,我们几位反方辩友,在老聂雨燕的敲打下,还是很努力地搜罗出各种理由来。
这不是一场很对等的辩论,正方的樱花树和香杉声势浩然,得理不饶人,而我方从青海归来的主力辩友(不知道名字)一直处于苦口婆心而不得法的叙述中……
辩论的结果,正方胜利了,然而在这看似一边倒的辩论中,反方言说不出却历历在目的东西逐渐浮出水面,让人不得不细思。尤其在非洲菊和雨燕的总结之后,气氛一度严肃低落了下来。诚然,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环保的意愿越来越强,看起来,只要人类愿意,就可以庇护这些同在地球上生存的多样化的生物,然而,往这个美好意愿发展的过程中,有多少生物已经不可逆转地灭绝或濒危了。看起来意识和科技更为先进的西方国家,消耗的能源却更多。人类在做些环保事业的同时又在破坏多少生态平衡。从人类出现,就没有找到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一直都在攫取和破坏……人类生产力势不可挡的发展,有多少是能够不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的?每一种矿物的开采,每一个高科技的实验过程,每一种给人类带来便利的设施铺设……而我更认为,人类对于大自然,是没有经验的,人类总是无法计算,推论出所有的结果,那些一度被推崇,似乎一劳永逸的可再生能源,也无不逐渐显现出不可避免的破坏性,所以环保的整体趋势,让我想到一个词“杯水车薪”。
回到生活中,我不由得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习惯,很多给生活带来便利的东西,都会给自然带来破坏或者负担,保鲜膜,塑料袋,打包盒,洗衣液,洁厕灵,开车,坐飞机……我大约可以尽可能记得拿环保袋去买菜,但总会有不想弄赃串味,所以不得不用塑料袋装的生肉和鱼。我大概会尽可能带个饭盒代替打包盒,但总有忘记带了又不想浪费花出去的钱所以不得不用打包盒的时候。我大概可以期待太阳能车的到来,但没来之前,我不得不开车到处去办事,游玩,并且很是享受驾驶的乐趣。我大概会时不时焦虑一下碳足迹的问题,内疚一会儿,但却不能放弃坐飞机的方便,旅游的吸引力……
总之,我这么普通的一个人,有一点点环保意识的人,不能放弃便利,妥协,而与大自然无害,亿万个人类,做些与我相同的事情,怀着相同的内疚,但地球的生态在不可逆转地破坏中,生物多样性在不可逆转地消减中,作为一个人类,真让人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