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笑来友”大脑都应该会有这个概念——打磨个人商业模式的概念。这一两天也是重看了这个概念。
想清楚你现在的“商业模式”了吗?
现在赚的钱是从哪个渠道来的?这个渠道中你的时间是值多少?相比之前的时候用了多久的时间变成现在这样的?在以后能否保持这样的增长?……,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你赚钱的方式,是你时间的价值,用以被衡量值多少钱。
现在在企业体制内上班,计算下来每天的工资是280元,用于工作时间平均每小时20元左右,是公司根据我现在能力给出的时间价格。刚开始参加工作,工资是三千元左右,三年的时间能拿到现在的“价格”,而后三年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往长远一点看,这样的“价格”也不会变化多少,其中的“稳”就是要你在没有竞争的工作环境中安逸的生活。
既然都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何不将自己时间的单价调的高些呢?变成每小时30、40……越来越高呢?直到有天可以不用出售自己时间,依然有额外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收入……。所以就要清楚另一个概念。价值和估值。
你的估值最终会回归到你的价值上
我想过是不是换份工作,但是即便好点的依旧是类似的情况,以现在的经历、经验来评估我“时间价格”,可能会给的稍高些,虽然是在价值线偏上些,可没有多大的浮动。还要重新的适应环境,熟悉周围的人、事,时间成本也大。后来想明白了,是现在的价值和估值太相近了,在没有达到“质变”之前,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在现在的企业中,做着安排的事情,出售了一份时间换取生活的所需,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取得技能和经验的,增加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资源和对自己犯错时候多支付的成本,亦是个人成长的机会。所以在工作中衡量工作的质量、好坏、高低的两个标准:
1 是否对的起自己拿到手中的薪水
2 是否对得起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给别人打工出售时间,挣得工资;给自己打工付出精力,花费时间,习得技能。外界给予的估值不会刚刚好和你自身的价值相等,当认清自身的真正刚需是通过学习,不断成长,价值也是不断在增加,即便短时间的估值过低,也最终会回到本身的价值上来。因为发现价值被低估,那可是成长的证明,甚至可以将被低估当做是对自己能力和成长的肯定,终有一天,确定被“过分低估”,也就到了‘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
商业模式转化的本质
在工作中出售“两份时间”,最终需要关注且必须关注是自己的成长。但如何的将个人的商业模式扩大,并且能达到有天不在为了“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呢?出售时间、购买他人时间,归根结底都是基于时间载体上的价值。而这价值亦是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成长积累而来的,是方法、方式。而真正掌管这些的是我们大脑里面的概念,为何“鸡汤有毒”,为何“知道这么道理依旧过不好这生”,是否真的将鸡汤吸收?真的知道道理?大脑是否有正确、准确、且清晰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是否清晰正确的联系一起,否则脑子里面乱乱的,生活怎么会有序。个人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终是大脑的概念的改变,需要我们不断打磨、增加,最终内化到我们身体里面。由概念转变,最终进化成另外一种“物种”。
成长——真正的刚需,打磨内在的概念,增强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改变个人商业模式,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