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好的父母就像是一个容器,能够容纳孩子的活力,以及各种敌意的情绪。孩子的敌意,破坏不了这个容器,同时,外界的敌意也破坏不了这个容器。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确信,我把是活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二这个安全空间的内化,就形成了所谓的安全感。
我们最初都有赖于父母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空间,就是父母对孩子持续性的关爱。安全感就是安全空间的内化。
当我们确认了“我”放下控制时会遇到一个充满善意的“你”,才能放下控制而接受失控。
感受:
我承认,在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有好多的不信任与担心,当看到一点点问题的苗头时,我就会紧张,想着说什么,做什么,以帮助孩子“悬崖勒马”,事实上,这样的担心会狭隘我的视角,会让我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信任,包容,绝非易事。做容器,意味着沉默,信任,接纳,等待,无论多久。我知道,这样的父母不容易,但是必须努力提醒自己修炼。
如果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不能给孩子安全感、信任感,我的孩子有该到哪里寻找安全感、信任感呢?他将来该怎么与人相处呢?过去的日子如噩梦,不可能再回头,但将来的每一天,我都应该努力去弥补,不管是我的孩子,还是班级里的孩子。信任,包容,唯一的态度。
当我们确认“我”放下控制时会遇到一个充满善意的“你”,才能放下控制而接受控制。我在努力给自己创造这样的空间,并且部分地得到了,我还应该努力去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空间,宽广,博大,放下,信赖,接受。任何生命,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接受它,信任它,如果能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地给与影响,就那么去做吧。
第二篇
20180826女儿的迟到
女儿今天考试。是竞赛辅导最后一天的考试,早上考数学,下午考生物。
可是迟到了。
本来可以避免的:
假如她六点半闹铃过后马上起床;假如她七点五分被我叫醒以后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假如我一直催她;假如滴滴打车司机能够及时到达准确位置;假如我有支付宝可以自己帮她叫滴滴打车……
但是她迟到了,因为这些都只是假如。
老公因为帮忙叫车,稀里糊涂跟着紧张与生气了一回,他发微信责备:你们也真是的,考试也能迟到。
说实话,刚开始,我没把这事当事,我想,小姑娘迟到了,她估计以后就不会迟到了。
但是,现在的我,不想让老公生气。也就是现在的我,开始觉知到沟通很有必要。于是,我打电话告诉老公具体的情况,然后说:不是重要的考试,多长点经验也不错。
老公说:不能这样,你作为父母,应该提醒。
我说:有好多事情,需要自己经历才记得牢。大不了就是考不好,这又不是关键性的考试。
老公说:你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让她长记性。每次考试,有排名,老师也会留印象。
被老公这么一说,感觉也对。
然后,开始无限心痛起女儿来了。她肯定迟到了,心情如何,答题时间够吗?心情被影响得如何?考试影响大吗?那受伤的脚怎么往前冲?如果她考糟了,会不会不好受……
一遍又一遍,简直静不下心来做其他的事情。
我不知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怎么做。我的冷静加淡定确实让我没把这件事情的后果想在前面,我也确实无法做出权衡:哪种态度对女儿帮助更大,操心到底还是让她在试错中长大?
好吧,硬要我做选择的话,还像今天早上这样。
假如连现在的挫折都无法承受,假如她还没进学校,我们就紧张她的成绩与排名,接下来的三年,谁都不好过。紧张应该是她紧张。我无限相信她吧。
任何的错误都是宝贵的经验。
就像我曾经对小必和孩子的粗暴,让我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愧疚,这样的教训,足够我在未来的日子里警醒自己,善待生命。
我,或者说,每一个觉知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让生命安然,让生命朝着本来的方向,尽量自然自由成长,假如我还能不知不觉提供帮助的话,就那样做。
我的急躁,我的“希望”,我的紧张,都应该去见鬼。
所以,女儿迟到了,心痛归心痛,作为妈妈的我,还是得给自己安慰:不会白白迟到的,不会白白迟到的!
第三篇
20180826高频深度复盘
一
回头看,一路定目标,一路忘目标,成了我的常态。
这样的结局预见性的悲哀。
谁不想定一个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实现它?
我的问题出在,过不了多久,就把目标忘记了。今天袁老师分享的一篇微文,专门治我的这个“病”:高频深度复盘。
每天小思考,每星期一总结,再来个月总结,季度总结,年总结,目标不会忘了吧!
持续不断的学习,让愚笨的我懂得:最有效的学习是实践。
今天星期日,下周开始定计划,然后执行。
二
就在我写日记的当儿,女儿来跟我聊天。
我刚才向她推荐了那片博文。女儿告诉我:一、她觉得这对她没用。二、她觉得思想是自己的,她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去读教你怎么思考的书。
我想到了什么?
她说实话了。
任何东西,如果有欲望,才会想要。如果觉得那与我无关,我不想要。那么哪怕是稀世珍宝,也如同尘埃粪土。强扭的瓜不甜,强加给别人的知识无用。
于是,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影响、激励、唤醒”,教育的真谛啊!
想到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我想改变,所以,我听了,我听了,感觉到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可是,大部分的人,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更不会想到倾听这样的栏目。无知是最为舒适的。大部分人呆在舒适区里,陶陶然。
觉知意味着痛苦。
零认知意味着快活。
更多的人,没去考虑痛苦与快乐的选择,连想都没想。
三
我听到异样的声音,我的心还会有一点点的不舒服。
比如,女儿第二次说我某些方面白痴的时候,比如,老公在一旁硬要教我什么东西的时候,那样的语言和态度,我都不喜欢。但是,我接纳了,没有硬碰硬。面对女儿的话,我想到了:一个人的分量,不要自曝弱点,你不说,你的分量是别人来评估的,重或者轻,由他的眼睛与大脑做判断。你自曝弱点,他人就用你看自己的眼光来看你。
对老公的态度,我想的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我需要你帮助,你帮助我了。这是总目标。如果我需要你的帮助,却去计较你的处事方式与为人态度,那我就陷入盲维,最终的结果是不欢而散,目标没有达成。
好吧,这就是我不断成长的成果,我知道有好多人无法达到。
今天,看了一个书架,浏览了书架上的书,我无端生出自信来:凌乱的没有系统的读书,所知总是有限。我现在也有这样的毛病,但我觉知了,就是进步。我有理由相信,会越做越好。
不自爆弱点,还要相信自己。
四
越是读书,越知道教育要唤醒、激励、影响,要讲究技巧,要有趣,要有幽默。
我这几天既没有对小必发脾气,也没有做强摁牛头吃草的事情。我准备了许多顶高帽子,送给他,他喜欢。我准备了许多台阶,让他一步一步爬,不强求他一下跳上高台。
今天的英语学习:
今天打算读几个单词给我听?答:5个。
第一天要求他读单词给我听时,他哭丧着脸:你提的要求越来越多,我做不来。
我说,那少一些,只要读5个就行。
他说:太多。
我说:4个。
他说:3个。
我说:好,今天3个,明天再加一个。
他同意了,昨天,读给我听,还多挑战了两个。
目标定得小的好处是容易实现。
对于目标不大,野心不强,能力不强的人来说,小目标,微习惯,是比较好的恰当。
现在反思女儿的反应,我还是犯了强摁牛头吃草的毛病。作为父母,所以的语言与强加,效果都是微乎其微。
五
今天突然明白:我应该为了口语交际这一明确的目标,好好读书,好好琢磨,目标明确,才能多搜集信息,多思考琢磨,多触发灵感,如果专注的时间够长够久,在口语交际这一块达到刷卡式认知完全是有可能的嘛。
六
同样的,从今天开始,无需再觉得自己人际关系不行。用真诚换取真诚,就那样。你有许多别人无法比拟的有点。再说,人无完人。当你在自卑与人交往不懂技巧的时候,别人说必定也会有相同的窘境。所以:一、我能行。二、我会越来越好。
七
尊重生命。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尊重可能遇到的任何一个人。当然,用这样的真诚,定会得到自我尊重。
七年一辈子,我只能要求自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过得更好些。不要因为不自信而缩了自己的手脚。当然,暂时的我,不可能因为自负而一叶障目。
八
支玉恒四十岁由体育老师转为语文老师,短短几年时间,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说明什么:起步没有早晚。
他除了语文教学琢磨得透,其他的就是白痴,比如方向感,比如钱财,比如记不住人脸。可见,人确实要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术业有专攻”,强了某部分的代价往往是弱了某部分。
启发:无需责备自己某部分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