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开手机,各大头条都推送着同一个新闻,今年的双十一仅仅6分钟就突破一百亿,万众都在期待今年的双十一再造淘宝一个新的奇迹。可就在这样一个举国剁手的购物狂欢节里,基本实现超市自由的我却选择了零购物,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首先,特别感谢来自东洋的断舍离概念。原本我一直在潜意识里有逢打折必买买买的思想,可看到家里的囤货越来越多,还经常因为过期浪费很多物品。这时候断舍离来的很及时,连续两年各大书籍各大媒体不断推波助澜的新简约生活,居然不知不觉植入了我的内心。当大家都在疯狂添加购物车的时候,我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物品我真的需要吗?这个物品现实我没有可替代的已拥有品吗?如果不打折,我还会这么坚定地选择购买它吗?如果这三个回答都是yes,我才会继续考虑添加购物车,很遗憾,几乎每一个促销的商品都没有让我百分之百肯定的回复,其实这些问题就是你内心对于是否剁手的真实反应。
其次,是要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多人之所以购买不太需要的商品,大都因为安全感缺乏。拿我的父母来说,他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懂得积谷防饥的道理,于是我家的冰箱冷冻室常常是塞满了各种肉类和海产品。我是七零后,也曾经经历计划经济商品匮乏的时代,每次出差喜欢买当地特产,总想着错过本地可能就不再买得到。可现在的物流如此发达,打开淘宝几乎可以买遍全球,所以当双十一来临之前,我就问自己,到底这个东西会不会稀缺?错过这个村真的就没这个店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24小时的天猫随时随地你都实现足不出户遍采天下物品的梦想,那我们真的没有必要通过囤积商品来让自己更安全。
第三,双十一打折的力度越来越理性。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促使老百姓疯狂购物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便宜。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已经超市自由了,当然不在乎这一点点折扣。说实话,价廉物美,人人都会追求。但连续几年双十一满载而归,认真检视所买到的商品,和自己所设想的还有一定的差距。前年我给妈妈买了一件优衣库的羽绒服,结果手一抖尺码填错了,只能选择退货,而这一来一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不值当剩下的100块钱。去年在某品牌普洱茶店买了3000多的茶叶,可看起来比专卖店便宜的同款熟普,无论是汤色还是口感都大相径庭,而运输过程中因为快递小哥太忙导致茶饼碎了不少,这样算下来真不如平日正常购物的感受。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给予商品价值的对等原理,今年我不再赶这个热闹。
当然,作为一个年过40的大叔,熬不起夜也是没有剁手重要的原因。因为跑步养成了晚上10:00多入睡的习惯,夜一深就哈欠连天,昏昏睡去醒来后已是晨间5:00,尽管凑热闹仍然打开淘宝看看,可那些让我偶然心动的商品已经全部卖光,感谢商家的限量促销,又让我节省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
当然,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双十一零购物本身是种很正常的体验。在时间管理上,大家都知道应该坚持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而淘宝购物绝对不属于这个范畴。但伟大的马云先生为了帮助大家重新排列优先顺序,通过折扣让购物变成“有价值,但需要一定付出”的事情,通过制造时间压力,让消费者觉得今天做和明天做有区别,双十一促销的"今年错过了就要等明年"概念,从而让大家下决心今天就要剁手。
当微信群里大家都互相分享双十一的成果时,特别能理解大家花钱所买到的快乐,我们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消费时的那种愉悦吗?但作为一个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爱好者,零购物是不断反思自己心理和商家心理后所做的选择,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理性对待双十一,真正享受物超所值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