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十五焦点解决第654天分享
当孩子说不知道时,家长要有耐心,有耐心后,能想出更多办法和家长交流。
书中例子,第一次问小智为什么来咨询,小智说不知道,第二次,“你有什么烦恼吗?”换个问法,孩子依然摇头,两次没有问出孩子的答案,假如你是咨询师,会不会灰心?会不会有些情绪?在心里给孩子贴一个负向的标签?
我看到陈老师又给出三个选项“摇头表示没有烦恼、不知道,还是不想说”,没有预设立场,问孩子他的想法是什么。
第四次,小智依然眨着眼睛看着陈老师,没有回答。
陈老师再次变化方式,用手势表示出三个选项,这个时候“小智笑了笑,伸出一根手指头”,就是选择了一个答案。
一而再再而三,再而四的启发孩子,用不同的形式,真是超级耐心。有方法,并且在孩子做出选择后,“谢谢你的选择”,这个时候,“小智笑了”。我的感受是,小智感受到了被尊重,被抱持的开心快乐。
二,当没有烦恼时,怎么继续问。陈老师用了一句“那你妈妈有什么烦恼跟你有关呢?”用关系问句,启发孩子思考来到这里的目的。
三、当小智难过的说。因为妈妈她很伤心,我对哥哥很没礼貌。李老师赶紧停下来说“看起来你有点难过”。这句话就是我们要先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难过。并说出孩子此刻的感受和情绪。俗话说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当孩子的情绪被看到被重视,那孩子的情绪就会降低。才更愿意跟我们交流。
四、细节很重要。这个回应中,孩子说因为妈妈她很伤心,我对哥哥很没礼貌。在短短的一段话中,有两个主体应使妈妈很伤心,二是我对哥哥很没礼貌。那我们可能有时候会主观的认为妈妈很伤心是因为我对哥哥很没礼貌。这样的话也可能会丧失一些发现细节的机会。在这里陈老师又做了进一步的澄清,问孩子,你来咨询是因为妈妈难过,还是因为他说你没有礼貌?再一次展现了陈老师的不预设立场。
这样的一个态度,让我们可以看到小智内心对妈妈的在乎。小智是这么回应的,我很喜欢妈妈,不希望她伤心。这才是小智要来咨询的真正目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智是一个多么爱孩子的妈妈。也正是这样的目标的确立,为接下来的咨询更有方向和靶心。
目标的确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所以,妈妈要做到不预设立场,足够的耐心,还要有灵活的方法和问话方式。
五、小智说:我不是不喜欢他,只是觉得他什么事都做不好,妈妈还要我尊重他,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
各位亲爱的好妈妈在生活当中,当我们听到孩子说。一些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通常我们的回应会是什么呢?
我们会不会去讲很多大道理,说教或者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呢?
最常见的是家里有二胎后,大宝和二宝之间出现矛盾和摩擦的时候,我们家长通常会怎么做呢?有没有给孩子讲道理?你是老大要懂得让着弟弟。或者告诉大宝,弟弟还小,你是姐姐(哥哥),类似的说教?
道理往往让人无可辩驳,但是内心却有说不出的委屈和不满。这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真正的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当孩子需求被我们的无比正确的道理压下去的时候,这种委屈和他内心真实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会在心里叠加和积累。
在这里陈老师再次的提醒我们当孩子说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跟孩子沟通。
六、爱是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我们爱孩子就要尽量的用孩子的。方式方法去跟孩子沟通和交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跟孩子交流。小的孩子对新奇的好玩儿的东西充满着好奇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用孩子们平常比较喜欢的水晶球,来引发孩子跟对话交流。
在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陈老师满怀童心。也像一个孩子一样,对水晶球充满着好奇和相信。当小智第一次没有看到水晶球的神奇时,陈老师再次重复类似的一个动作,让小智跟随陈老师描述的情景的进入到陈老师设想的奇迹当中。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关键是父母能否跟要孩子一起玩。有一本书叫《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告诉我们,做有趣的父母,孩子更愿意跟父母交流。
我经常想,人远比冰冷的机器好玩的多。
是什么让当孩子沉迷游戏,让孩子躲到游戏里,而不愿意跟父母和身边的人玩呢?有没有觉得父母不好玩?不会玩?不懂得孩子玩的乐趣,还用大人的眼光去评判他们呢?
爱孩子,不要企图改变孩子,要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表达。
七、讨论小智未来的样子时,陈老师问的特别具体?小智的样子,心情,里面还有谁?他们的心情,他们在做什么,具体小智做了什么,就可以一家人开心快乐的在一起?每个场景都让小智细细描述,说出来。具体描述的好处,在于把大脑中模糊不清的东西,说的更清晰,更具有操作性,无意识意识化,做起来就更加方便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