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识老是停留在同一次层面上,上下没东西,总感觉平平淡淡,哪来的深度呀,喜欢品酒者,喜欢厚重和深度,清汤寡水,简直是一种折磨,也缺乏认识的穿透力,为什么要反思?厌倦了常识,好玩的太少。
认识就像划一支火柴,充分原因并不只是那轻轻的一擦,但就是这轻轻的一擦,却实现了瞬间的火与光,当沉浸在正在发生的光幕时,就再也没人去关注之前那火柴头上的磷药了。
认识是功能下的机能显现,思之处,在思之境里,反思不像联想,联想是把己存的组合再现,有外在的活灵活现。反思是对认识之反思,思之处,并不鲜明,也并不美丽,似图非图,似感非感。有苦涩有期待,有失望和沮丧,当我们去反思,"限制","是"这类抽象的词语时,只是一种淡淡的异样的感觉。
关于认识的反思之处,总集中在纠结处,矛盾处,所以反思不是反散式思维,没有大开大合的跌宕涨落,只有痛苦和苦闷,在期待中,在转换和研磨中,等待着那灵光乍现的一瞬。开始,那只是透过黑暗森林中的若隐若现的小光点。捕捉到的小光点,需要爱护和经营的,她太小,太稚嫩,稍微不小心,那光点就会离你而去永远消失在因循守旧中。
这时需关注它的存在,最好把它记在日记本里,太弱小太微不足道,随时都能忘却,下次反思时,翻开日记本,找到它,开始的它,只是一个小想法,一点都不强大,把它置于现实之中,有时又显得如此荒谬,随时都会被固有的习惯扼杀,只有再置身于黑暗的反思之境中,在关注中,在给予的关爱中,原来的小光点,渐渐的变大了成为小光斑。
反思的时间是慢长的,是孤独的,而这个过程又是快乐的,在独守宁静中,在默默期待中,一切都是美的,随着光点的发现和光斑的增多,曾经的黑暗森林,不再黑暗,这里渐渐的亮了,当初那些小小的光点,可以成线,可以成体,可以色彩斑斓,在因循守旧中,显得特立独行,这里的风景是美的,是清晰的,是别样的,这里是智慧之源,这里是很少有人到过的地方,只要我在这里,这里己经足够热闹,从此不再孤独。
反思是自己和自己游戏,在闲暇之余,点上一支烟,在烟气缭绕中,开始的思绪,反思也可以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思想之旅,反思可以拿本书,边看边思,书中的文字就是刺激,反思会打发时间,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反思是一种兴趣,一种习惯。
反思不是盲目的反思,起步要高,最好在边缘处,从那个认知的边缘开始,从想不明白的"小疙瘩"开始。
反思去苦寻,那个小光点,那是智慧之光,那是发现。有过认识反思之旅者,是不一样的,有道是智者爱智,当再翻开智者们的书籍,就会感觉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这里没有晦涩,要么都是当初的光点,光斑照亮过的地方,要么就是当初的曾被捕捉到的光点,一点都不陌生,这里曾是反思之旅者的后花园,是那个可以独处的森林。
当关于认识的反思之光产生的东西足够强大时,可以和现实和当初那些旧的东西,融合起来,再进行反思,这是一个过程,反思之光产生的东西不再弱小,而在逐渐变强,可以去和那些因循守旧们碰撞了,这种强大,不是盲目自信,是涵盖是兼容,是维度增加后的理解。
反思不是盲目的反思,起步要高,最好在边缘处,从那个认知的边缘开始,从想不明白的"小疙瘩"开始。
每个人反思的内容肯定不一样,更多人在坚持己有,当那些己有,或者是现存书的书籍中有解释不了现实问题时,这时需要的是创新和自立更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