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科学学习》P1~3
【R:阅读原文片段】
归纳类比指的是探寻各种事例之间内在相似性的学习方法。运用类比不仅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原理,还能提升在新情境中运用这些规律的灵活性。
在标准化考试中(如GRE2),“逻辑类比”这类题目属于经典题型之一,我们不妨来尝试一下。
洪水之于水滴,好比
(a)沙滩之于海浪
(b)沙漠之于绿洲
(c)暴雪之于冰柱
(d)泥石流之于砾石
(e)倾盆大雨之于水洼
类比推理常被演绎成各种形式,广泛用于测量学习者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词汇量、知识面、创造力等方面。除了用作测试之外,类比推理本身也是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可以加深学习者对事物之间蕴含的共通原理的理解。
在学习之后碰到类似情况时,更有可能主动运用之前学到的原理。
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类比推理来引导自己思考学习。
类比的原理
让我们回到上面这个“洪水之于水滴”的例子。首先,(a)和(e)选项看上去都很像正确答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是它们与原词组有着共同的“表面特征”( surface features),即“水”。所谓表面特征,指的是那些眼就能看出来的特征。不过实际上,这道题中与原词组的逻辑类比更为接近的是(d)选项,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通的“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s即“本身无害的事物,随着数量的积累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引发大灾难”。这里所说的深层结构是指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因此即便原词组说的是水,d)选项说的是石头,两组事物的本质关系依然是相似的。由此可见,利用类学习的关健在于,要从外表看似异的事物中找到它们的内在共通原理。图A.1中的文氏图总结了这个关健点,同时也应验了一条关于学习的普世真理:两个例子要比一个例子的学习效果更好。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归纳类比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贴切的比喻来阐述事物相同的本质。
一个贴切的比喻能够让人从容易的事物中理解复杂事物,能够让人从简单事物中得到深入的启发,能够让表达更加有深度内涵。
弗洛依德在阐释自我、本我、超我时就运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现实环境、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这就是从简单事物中理解复杂事物。
生命像一面镜子,对着他皱眉,它回我们以皱眉;当我们对着它微笑的时候,他回我们以微笑。这个简单的比喻就能启发我们更加乐观地对待这个世界。
一个小公司难以跟一个巨头公司进行抗衡,但小公司也会产生自己的作用。这只是平白无奇的表达,如果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星星的光芒虽然不能跟皓月相比,但星星的闪耀同样是一道风景。这样的表达就更加有深度内涵。
一个贴切的比喻,是用最常见的事物来比喻,那么就需要在平时多观察自然变化、生活日常中的点点滴滴,找出蕴含在这些点滴中的规律去进行类比。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讲企业教练课程已经两年,两年中我一直寻找着课程框架的类比性。课程内容有,教练理论:教练的起源,发展,以及跟其他管理方式的类比。教练信念:作为一个教练应该有怎样的想法。教练步骤:教练怎样一步步支持他人。教练能力:教练过程中支持人的深度。
这4部分主要内容我常用的比喻就是武术的类比:教练理论就是进入这个门派的介绍,跟其他门派的差别,门派的发展。教练信念就是内功心法,心法如果学不好,就会容易走火入魔。教练步骤是套路,教练能力是基本功,若有套路而没有基本功就是花拳绣腿,若只有基本功而没有套路,就只有一身蛮力。
学员们听到我类比的阐释之后,都能够整体上理解课程的设置,以及每个环节的作用。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下一课的课程改良中,将课程的概念寻找合适的比喻。每一次课程增加一个概念的类比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