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我从来没有以电视剧的名义来定义主题。
但今天就想这样子定义,并且这样去分享,因为这篇文章我来来回回看了3—4遍,每一遍都有着不同的感触。
我想这部火遍全球的宫斗剧很少有人没有看过吧,就算一些大老爷们没有看过,但也听说过吧。
像我这种几乎不追剧的人,也在抖音上面来来回回的用凌晨的夜来特意来追了这部剧,可以说是百看不腻。
再此分享 宛央女子 的分享
《甄嬛传》真是常看常新。
昨天上海又是细雨蒙蒙,于是我窝在家里,打开电视,看了一会儿《甄嬛传》。看的,是第36集,这一集,应该算是很不起眼的一集,但我看出了很多以前没有察觉到的东西。
没有发生任何大事,有的只是山雨欲来之前,那种隐隐让人觉得不安的平静。
众所周知,从这一集之后,华妃的命运将急转直下,直至覆灭。
但此刻,她的人生,还是被四郎、甄嬛、皇后以及太后,刻意勾勒出一种镜花水月般的热闹好看。
这种好看,像是王安忆《长恨歌》里那种好看——都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四郎假装骗自己,他对华妃一如从前;太后假装骗自己,为了江山社稷,她做的一切都没有错;甄嬛假装骗自己,她还是和昔年一样,没有改变;反而从前一直被欺哄的华妃,似乎有了一点回光返照时近乎悲凉的清醒,一直对四郎深信不疑的她,第一次说道:跟了皇上这么多年,倒觉得越发看不透他了。
华妃为什么觉得自己看不透四郎呢?
那是因为,即使她从来不是一个敏感的人,也隐隐约约觉得四郎这一次的复宠,和过往不太一样。
也的确不一样,因为这一次,四郎不想再骗华妃,所以他把戏演得很假。
但不是因为不爱而演不下去,恰恰相反,是在即将要除掉年羹尧的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对华妃动了真心,不忍再骗,他想让事情最终的走向,变成华妃是华妃,年羹尧是年羹尧。
所以,当太后说,为了除掉年羹尧,眼下要不得不先安抚华妃时,四郎说了这么一句话:“对年妃有安抚,也是不忍,毕竟他侍奉儿子多年,对待儿子是真心的。”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不想再以虚情回应华妃的真心,不想再继续利用这个痴爱他的女人。
他多么希望,在以后的时光里,可以对华妃坦荡那么一次,哪怕只有一次。
可到底还是不行,这是帝王最深的无奈——一入宫门深似海,不仅“从此萧郎是故人”,而是,就连萧郎也不再是萧郎。
我觉得陈建斌演得太好。
宫斗剧最容易让人看到女性的无奈命运,却也很容易让人忽略帝王的悲凉心境。
但在这一集里,我那么清晰地感受到了帝王的悲凉与无奈。
以至于因为这一集,我差点就要原谅四郎曾经犯下的所有错。
不仅仅是身为观众的我,在这一刻,和他达成了和解。
其实剧中之人,也有同样的感觉,比如甄嬛。
我之前说过,甄嬛流产被冷落又重新获得宠爱之后,就已经唤起了欲望和野心,不再是从前的甄嬛,这一点甄嬛自己也承认,她对眉庄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变得工于算计、自私凉薄,我知道,我不是从前的我了。”
所以,第一次复宠之后的甄嬛,对帝王之爱有一定程度的幻灭。
我之前写剧评的时候,很多读者问,说甄嬛既然已经清醒了,后来为什么又在扳倒年羹尧一事上,表现出对四郎那么诚挚的爱意,要和他同生共死,是演出来骗四郎的吗?
不,那时的甄嬛,对皇上仍然有真心。
她是开始变得工于算计,懂得利用人心,包括四郎的,但她仍然爱着这个男人。
她的爱,在流产后,被稀释了一些,但在36集,又回来了一些。因为,和观众一样,她看到了一个帝王最深的无奈和寂寞。
那一刻,她突然心疼起这个男人。
什么是爱,当你忍不住要心疼一个人,那就是爱。甄嬛的这种心境,对浣碧说起过,她说要到了今日,她才知道,原来当皇上,也有这么多为难和不得已,既然我与皇上都有为难,又何必要彼此为难呢。
也因为这一点心疼,她忍得了“年妃复位”的委屈。
眉庄就百般难忍,因为眉庄心里已经没有一丁点爱,所以从来不会站在四郎的角度考虑问题。
但是甄嬛会。
虽然她也有一点自视甚高,只看到了四郎对自己的愧疚,不知道四郎 “杀了华妃的孩子”对华妃更有愧疚之心,因此误判四郎对华妃全无情意,自认为,既然华妃是四郎的敌人,只要她和皇上一条心,华妃的仇,早晚能报。
但,不能否认,甄嬛还是爱四郎的,所以,才愿意和他一起生,一起死,主动让自己成为四郎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不爱,真的不会有这么多心甘情愿。
那么四郎爱甄嬛吗?
爱的。甚至可以说,是从这一集才开始爱的。
从前甄嬛在四郎心里,不过是一个好看的、不俗的宠妃,他没用太多心。
但36集开始,他和甄嬛达到了灵魂深处前所未有的共鸣,她看到了他的无奈与寂寞,他看懂了她的格局与深情。
在那一刻,她原谅了他从前的凉薄;
他宽恕了她的野心和欲望。
可惜的是,他们之间的“那一刻”实在太短。
后来,还是彼此之间的猜忌和怨恨,盖过了爱情本身。
如果甄嬛在圆明园那一场动荡之中死去,不用怀疑,她一定会成为另一个纯元,活在帝王的想象里,成为他心口最不能触碰的那一颗朱砂痣。
也不用怀疑,如果纯元活下来,也一定为成为另一个甄嬛——一直和这个男人厮杀到最后。
因为巨大的利益和风险之中,能存活下来的,是一颗永远不能动情的心。
我后来一遍一遍再看《甄嬛传》的时候,真的不那么讨厌四郎了。
因为我看到了他的纠结,看到了他对真心真意的渴望,原来,掩藏在凉薄外表之下的,竟然还有一点赤子心。
其实,如果不是他对自由纯粹的爱有执念,他完全可以拥有一个风平浪静的后宫——只要他愿意去爱宜修就够了。
宜修如果感受到爱,会是一个再合格不过的皇后。
认真说起来,全剧最懂四郎和人性的,是宜修。
一个很小的细节是,在四郎因为朝堂之事不开心的时候,甄嬛会大胆发言,常常让人觉得不知进退越了界,宜修却可以点到即止,更多时候选择默默陪伴。
宜修的名言是:皇上高兴了,那就是闲聊,不高兴了,那就是干政。
可,也正是因为太懂,事事都只求一个安全,从不释放自己真正的情绪,所以宜修看起来既不可爱,也不生动。
她只知道,寂寞帝王心,需要安慰。
却不知道,活得寂寞的人,最不能忍受放肆,但也最渴望放肆。
四郎是多么想要放肆一下啊,所以明明爱宜修是一条最安稳的路,但他偏偏不那么走,就像《甄嬛传》一开始一样,明明不应该选夏冬春,但他偏选,明明应该留牌子的人,他偏就不留。
让他动了心的,都是那些活得放肆和生动的人,从前的纯元,后来的华妃和甄嬛。
是不那么安稳啊,但那是四郎在可控的人生路线中,唯一冒得起的风险了。
原来,天下之大,帝王可以拥有的,不过如是。
是四郎打碎了我那颗对名利的向往之心,不值得,真的不值得,人,一生筹谋,不过为的是,换一点自由和美好生活。
如果名利已经盛大到半点不由人,倒不如,做一个普通人,没那么多可失去的,所以可走的路,就更多。
古代皇帝的凉薄,女子们的悲哀;
现代社会的现实和无奈…
成大事者,难道都必须要无欲则刚吗?
很喜欢最后一段话:是四郎打碎了我那颗对名利的向往之心,不值得,真的不值得,人,一生筹谋,不过为的是,换一点自由和美好生活。
如果名利已经盛大到半点不由人,倒不如,做一个普通人,没那么多可失去的,所以可走的路,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