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111 | 曹操反攻,贾诩计反江东
自从斩杀了蔡瑁、张允,曹操也开始冷静反思:“最近以来与江东在战场之外进行斗智斗勇,为什么总是我们处于劣势和被动?但是,以我实力的强大、人才的广博,都强于江东百倍,实在不应该总是处于下风守势。那么,怎样才能转守势为攻势呢?”
他想起贾诩为人阴损,诡计多端,如果想反击江东的奸计,这个人一定能够献出一些奇谋来。
他暗中把贾诩招进大帐,说:“论水军治理,也许你是外行,但是,论谋略与谍战,你有发言权。你说,为什么总是弱小的江东在主动使用计策进攻,而我们兵多将广却总是处于防守之势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他们施展计策,却像守株待兔一般,等待着他们向我们施以奸计呢?这种态势,必须改观。”
贾诩回答:“丞相上次托蒋干送给孙权降书那一计,就非常高明,那就是我们在进攻啊!那个反间计已经初见成效,还将影响深远。”
想起真假降书,曹操也很骄傲,想:“这就是孙权小儿和老夫的差别。我这里有无数的属下被杀,是我主动杀的,一切始终在我的掌控之中;而孙权小儿把江东搞得鸡犬不宁,却是被迫的,是中了我的计策。”于是问:“你这么说,可有什么证据佐证?”
贾诩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了侦查江东,我原来曾经派遣心腹王朗到江东暗中打探,朝野上下的确人人自危、元气大伤,有不少文臣武将人心浮动,加之历来对周瑜玩弄权力、排挤功臣不满,有一些谋臣武将思虑着来归降丞相的意志更加坚决了,尤其是一班受冷落的老臣旧将。后来,由于我们忙于整肃,我又被拘禁,就中断了主动与他们的联系。现在正是时机,如果我们稍加引诱,策反他们来做内应,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心里暗暗吃惊:“贾诩暗中竟然将势力发展到江东,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还是为了策反敌人呢?都难说。如果今天他不主动吐露,恐怕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这个人简直太可怕了!算了,今天被我抓住了把柄,现在用他更显得重要,以后再惩治他的隐瞒不报。”
想罢,曹操话锋一转,说:“江东不缺乏周瑜一般的侠义英雄,但孙权的政权大厦即将倾倒,能识时务归来的文臣武将,又岂止一二个人?事在人为。这件事就交给你来仔细筹划。你可以暗中与江东这些人多加接触,为我们大军的渡江做一些必要而可靠的策应。”
贾诩点头答应。告别曹操,他立刻召唤来江东赠送的旧将文聘进行询问:“听说周瑜为了独揽大权而打压功臣老将,手段极其阴险,下手非常凶狠。依据你了解的内部情况,谁最有反叛之心?”
文聘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老将黄盖。黄盖本来早就该提擢升职了,可是由于他不服周瑜的制约,经常公开讽刺为难周瑜,就被发配到乌林。后来黄盖兵败逃回了江东,又被周瑜借口闲置不用。听说前段时间,周瑜又借口有些人写投降信给丞相,再次对黄盖降职整治。因此两人的私怨由来已久,水火不容,江东没有人不知道。”
文聘的话从侧面再次佐证了贾诩的心腹王朗探听来的情报。
心里有了眉目,贾诩便开始周密布置,安排了三道攻击江东的谍战暗线:头一道,命令王朗来往于两岸,秘密观察、联络江东有谋反之心的谋臣军将,重点关注和策反黄盖;第二道,暗中命令袁绍的旧将焦触、张南两人,借口被曹操在整肃中拘禁打压,走投无路而投奔江东,以便从内部观察局势,寻找机会策反更多的文武。为了力求稳妥,免得周瑜和江东对两人的投降心生狐疑,贾诩下足了功夫,在征得曹操的同意后,又为两人准备了特别的“信物”——将曹丕手中曹操扼要注释的《孙子十三篇》进行了小幅删改后复制了一部赝品,让两人带上;第三道,安排众多的暗探打入江东军营的士兵之中和普通百姓之中,收集军营和民间的虚实情报,并在大军攻击时做内应配合。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