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 著)是描述美国在1932-1972年之间的断代史,读这一套书就像拿着特写镜头去观察当时的社会,正好赶上美国从最低谷(大萧条)到复苏和崛起的过程中很多关键时刻,读起来可谓大气磅礴,读得我心潮澎湃,一直想着写个书评与大家分享。但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像是一段段新闻报道的堆砌,虽然够真实和细节,但是逻辑性和可读性极差,也导致很难快速理出一个书评的思路。因此,打算先把书中有代表性的片段摘录下来,不仅可以与各位友友分享本书的精彩片段,还可以慢慢整理全书的逻辑,希望最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书评。
在美国工人们还在闹罢工的时候,珍珠港事件爆发,罗斯福总统呼吁工会停止罢工,支持战争。所有的劳动者领导人一致赞同,并在1941年和1945年之间创造了生产奇迹。他们长时间辛苦工作,加强生产强度,自愿加班,赚了钱又继续购买战争债券。在1945年战胜日本后,积蓄已久的不满再也按耐不住了。
1945年9月第一次出现混乱迹象,一大批供应商屡次自发罢工,导致福特公司停产。1946年,继通用汽车公司工人罢工后,一浪高过一浪的罢工潮席卷了从蒙陶克角到马里布海滩的美国大地。一时间,石油工业、木材工业、纺织工业和电力工业全部罐痪,各大报刊都开始谈论工人“造反”以及工会“叛乱”。很难相信,这样大范围的动荡未经事先预谋,而是战时紧缩政策造成的适得其反的结果。至少能确定一点:停产累积的影响正日益威胁着和平生产的恢复。
通用汽车公司的罢工浪潮刚刚平息,75万名钢铁工人又开始停炉封火,80天后才恢复,还没等这个国家喘口气,21个州的40万名烟煤矿工又开始罢工。4月18日,矿工罢工潮还未平息,两大铁路工会宣布将在30天内举行大罢工,到那时整个美国的交通网将陷入滩痰。两大工会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是民主党派的盟友,罢工结束期限的前三天,杜鲁门召集他们到白宫商议,并提出了宽厚的仲裁条件,希望他们能接受。没想到,他们竟固执地摇摇头拒绝了。对此,杜鲁门说道:“如果你们觉得我会坐在这里,任由你们使全国交通瘫痪的话,那简直是疯了。”
是的,就是杜鲁门,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副总统,由于罗斯福总统的突然离世,被推上了总统之位。听到杜鲁门上任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在打听杜鲁门是谁?在罗斯福寻求第四次连任的时候,民族党将杜鲁门推荐为副总统,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罗斯福执政的阻力,因为在他们眼里,杜鲁门是一个新人小白,好摆弄。可谁也没想到,杜鲁门一转身就被扶正。杜鲁门在政界和民间几乎没有什么威望可言,也没有人看好他能够带领美国继续前进,这让杜鲁门举步维艰。但是既然能够当上副总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之所以没有人看好他,可能是因为罗斯福的成绩太耀眼。
对于罢工问题,杜鲁门选择了正面硬刚。其中最难缠的,也是影响最广泛的莫过于矿工的罢工,因为煤炭仍是美国经济的基础,美国62%的电力以及55%的工业能源依靠煤。领导矿工罢工的是刘易斯,就是产联的创立者。杜鲁门赌上了总统的声望,想要从刘易斯手中多下矿工的领导权。因为他知道矿工们也许并不喜欢刘易斯,一部分人甚至恨他,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他们需要他的庇佑。除非另一个同样有号召力的人召集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否则矿坑和隧道会继续空旷无人。
在珍珠港事件5周年纪念日的晚上,总统通过广播直接对矿工们讲话,请求他们为了拯救国家,不再理会他们的领袖,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最终,总统成功了,刘易斯傻眼了,遗憾地败下阵来。所有的矿场立即恢复生产,刘易斯踉跄地走过台阶,从此销声匿迹。刘易斯彻底失败,同时成就了杜鲁门的胜利,也让杜鲁门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位总统。克拉克·克利福德告诉《纽约时报》的卡贝尔·菲利普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总统可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他终于做了一回主。”总统的另一名助手说得更形象:“他回到白宫时,你能听到两个睾丸碰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