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疑虑缠绕:《小丑》之谜引发万千议论,你猜中的细节有多少?

一杯茶,一本书,一段音乐,一部电影,一段生活,随性且自由

喝一杯清茶,或喜,或悲,或愁,或烦,全在一杯倾泄!欢迎阅读且惜影。

《小丑》的真正意图

个人为了追求身份认同,会如何的异化?而这种异化,又如何反向的践踏个人。

是只谈身份不谈个人的政治正确式的狂欢,在这种狂欢中,口号才是唯一的声音,而可见的才是真实的苦难。奇葩说里面辩论的所有问题,都是没有结果的,当观众对奇葩说的辩手那种以及极强道德感感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道德是没有目的性的。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东西呢?

《小丑》带来观众对这种电影狂欢的同时,在戏里戏外都在对这种狂欢的本质进行一个深刻的拷问。

当我们在谈论《小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觉得《小丑》表面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它是个比较粗糙的故事。简单的情节就是叫亚瑟的,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受到现实压迫,生活有不公,然后停止药物之后,开始控制不住他的幻想,也开始控制不住他的本能。在被外界的逼迫下,亚瑟选择了一条通往暴力的道路。这是个简单的剧情。


《小丑》表层故事的不合逻辑是导演有意为之

但表面的剧情,我们看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些很不协调的地方,很不合理的地方。那它是不是存在一个“里层故事”的可能性呢?表层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说在剧场前面,小丑们抗议汤马斯韦恩,但是亚瑟穿过人群之后,下个楼梯就拐进了剧场里。或者是他杀死母亲之后,医院是并没有发现被人为的杀死的,根本没有调查这个事情。而最后那段暴乱戏,很多观众都反映到这到底是真是假,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事情。而隐晦的地方,暗示的地方同样有很多。这部片子出现了很多次重复的“视觉母题”“听觉母题”

视觉母题

视觉母题比如透明的玻璃,带有网格的玻璃,带有涂鸦的玻璃、镜子以及荧幕、屏幕、上楼梯、下楼梯,包括剧场前也是个上楼梯。亚瑟潜入剧场,是个下楼梯,忽明忽暗的“灯光”也经常出现电车里、厕所里。

舞蹈

亚瑟的舞蹈出现了非常多次,它到底在暗示什么?还有就是比较明显的,是亚瑟的左手和右手的使用的区别,到底是象征人格分裂,还是什么东西?

“听觉母题”

声音母题有不符合时宜的大提琴声与鼓声,包括亚瑟在觉醒成小丑之后,他下楼梯那段,明明是欢快的舞曲。突然一下就插入了大提琴声,这种不合时宜的时刻,以及亚瑟去见布鲁斯的时候,明明是在逗一个小孩,那个时候也响着大提琴。


贯穿整个电影,无处不在的警车声与喇叭声,这些东西唤起中对这个“表层故事”下暗藏什么“东西”的渴望。但它真有一个里层故事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小丑》的表里其实是带有粘性,是分不开的。那到底要谈《小丑》谈什么呢?今天就打算谈一点不太一样的东西,表面剧情众所周知,但我们想谈《小丑》这部电影,它既不是讲述一个精神分裂的故事,它有真相和有虚构的东西。

影片中明确的虚实仅有两处,幻想自己进入莫瑞秀/和女邻居的关系

片中的亚瑟第一次进入电视节目中,他和女邻居的情感关系,被他自己发现是虚构的,这两处是影片中真假区分的比较明显的时刻,但整个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分不出真假的边界的。比如一共四次的灯泡的忽明忽暗,在电车杀人、去拿母亲精神病例档案的那个走道。电车杀人之后逃进的厕所,第一次跳起关于暴力的舞蹈,厕所的灯忽明忽暗,亚瑟混进小丑的人群中,逃离警察的追捕。

比如亚瑟的身世到底是真还是假,他的母亲到底是汤马斯韦恩的情人,还是说是他母亲的一种臆想。比如亚瑟本人在小丑的抗议过程中,轻易的潜入戒备森严的剧场,他去找汤马斯韦恩,又能够轻易的接触到布鲁斯韦恩(汤姆斯他的儿子),以及亚瑟最后能够带着一把手枪进入电视台演播室。更比如整个电影在几个星期之内,过得还行之外,其他的日子都在诉说主角生活过得很辛苦。

在几个星期之内,亚瑟的身上就发生了失业、被迫停止药物、身世的反转,突然被著名节目邀请,杀人、杀母亲、最后成为暴徒的旗手,在几周之内发生了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影片在第一秒就响起了新闻的声音,而在最后给了一个非常夸张的THE END。这些全部在强调这只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就像新闻中的故事或者像喜剧中的故事一样。而最后从暴乱的现场一下子切换到精神访谈室内的镜头,甚至带有一种之前的一切,全是幻想的暗示。

这部电影的意图,它并不是在强调要区分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甚至在刻意的去模糊它,因为电影本来“真的就是假的”。


导演对于真假叙事的刻意模糊化处理 使得影片在形式逻辑上更接近电影虚构的本体

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分不清楚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它也不是在讲一个DC反派的崛起,不是崇拜式的视角,那么《小丑》只是在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亚瑟的“小丑”之旅,展现出了一种可能性,就是个人为了获得身份认同,会如何的异化,而这种集体身份又如何反向的践踏个人?

那我们首先说亚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很重要,要谈他的转变之前,我们先得谈谈亚瑟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


亚瑟 :外部身份、 自我认知、表达、 三者一直是倒错的

亚瑟是个边缘人物,有精神不正常的病史,工作是扮演滑稽的小丑,经常需要做出夸张的表情,让客人们获得开心,而他的身份其实也很像个Clown。 Clown和Joker的区别,Clown是被开玩笑的人,Joker是开玩笑的人,他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在内心痛苦的时候,表现出来是狂笑,这是他的病。之后所有这种歇斯底里的笑,可以反过来理解它是一种哭喊,这个也不是《小丑》的独创。

国内有部片子《喜丧》,这个电影里头的老太太也是患了一种癫孝症,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大笑,这不是个独创。亚瑟也是个喜欢小孩的人,第一次下班,在大巴车上逗弄小孩的时候,只不过被小孩母亲制止了。亚瑟看到布鲁斯的时候,对布鲁斯表现出了善意,而他在扼制住韦恩管家的喉咙时,他不经意看到布鲁斯,却把管家放开并逃跑了。也就是说亚瑟内心深处是对小孩是抱有好感,和某种程度的保护性质的一种心态,他也会压抑自己的暴力冲动。

观众的反应也都是亚瑟幻想出来的,所以观众的掌声以及莫瑞的赞扬,都是亚瑟自己给自己的肯定。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他母亲,开关信箱的熟练动作,也能说明他已经持续了无数次了。在母亲无条件相信新闻中说的消息的时候,他还会质疑他母亲说【你见过这些人吗?没有!】一开始亚瑟幻想自己上莫瑞秀的时候,亚瑟把他跟母亲一起生活,把母亲照顾的很好,当做一个事迹这样说出来,并且他自己的幻想中,众人也因为他说出这个事迹给他的掌声,就是说他潜意识里面认为跟母亲一起生活,照顾母亲是一件应该说是正向的事情。

这一切都表明了亚瑟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的设定中有着非常善良的一面,进入电视也代表他渴望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他同时也在靠着药物控制他的病情,他每天都艰苦地爬上现实的阶梯,那这样的亚瑟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亚瑟的终极需求

一、获得个人 的身份认同

贯穿全片,上电视是一个关键线索,那亚瑟的愿望是上电视吗?这个说法不精确,他的愿望是看着自己上电视,看见一个被大家认同的自己站在了台上,本质上就像照镜子一样。亚瑟早在第一场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镜子中跟镜子外的一个对比了,镜子在这个片子里面反复出现,后面又出现了好几次,跟镜子相同作用的,就是电视屏幕。亚瑟一直是在这种镜像的投射里头,去找自己渴望的那个样子。

第一次,亚瑟看电视产生幻想,第二次,他被当成笑话放上了电视,这个不符合他的想象,第三次,他上了电视,并且发起了暴乱。而镜头一切,亚瑟又回到了精神病室里,也就是说他的形象总是在被他自己观察,他总是在通过镜子来检查自己的形象,那他终极的需求就是获得身份的认同,一是个人的身份认同,他跟他自己心中的形象是错位的。

在影片的第一幕,那糟糕的新闻的播报声中,他看着自己的镜中的形象,他是一个Clown,是一个小丑,是个被开玩笑的人。新闻中的现实这么不堪的时候,他还要强作笑颜,广播声传递出城市的背景,歌坛的混乱一览无余。伴随着广播声,亚瑟先从一个丧的表情转而嘴角上扬,挤出了一个笑脸,当他把手伸进嘴巴,拉出一个扭曲笑脸的时候,镜头切到了亚瑟的背影,焦点有一个明显的、从亚瑟的背影到镜中笑脸的转换。


而当镜头切回到现实中亚瑟的时候,不知何时,他已经流下了一滴眼泪。这个焦点的变化,体现出形象和他所处的生活的不匹配。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渴望获得受到认同的、自己的认同,被所有人都认同的一个形象,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亚瑟在整部片子中,他是怎么去追求这种认同感?

进入电视展示出了亚瑟产生幻觉的能力,那影片在后来逐渐开始分不清现实和虚假,也就是亚瑟开始为了获得身份认同,而不断地忽略事实的真假,进行主观判断的一个行为。

每当亚瑟不被认可,他就会产生暴力冲动,第一次亚瑟被老板误解了广告牌的事情,他在楼下疯狂踢打垃圾,被母亲贬低说“你没有喜剧天赋,幽默的人才能做喜剧演员”。那个时候他拿起枪,有意无意的第一次跳起了他的暴力的舞蹈,并且有意无意的开了一枪。那个子弹是谁放进去的?他没有说!

亚瑟在被开除之后,用头撞碎了电话亭的透明玻璃,进入了一个忽明忽暗的车厢。在这个幻觉般的车厢里,受到欺负并反抗,随即连杀三人,逃进了一个同样忽明忽暗的厕所。在那个时候,他在镜子面前跳完杀人的舞蹈之后,他第一次确认了自己的形象。

在华彩又带浓郁的大提琴声中, 小丑第一次从亚瑟心中粉墨登场

紧接着在谈话室里,亚瑟跟医生说“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存在,而我现在感觉到了”,也就是说,这是他第一次自我认同。可以说,停止药物之后的一切的剧情,都有可能是压测的幻想,这是个悬置的事情。那么停药这件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假的呢?

视觉元素之 网格状的玻璃 象征着正常和异常的隔离

医生的咨询室里,墙壁背后是一个网格状的玻璃,而网格状的玻璃在电影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次数,而且每一次出现都代表着对正常和异常的隔离。

亚瑟撞头的观察室是网格玻璃,阿卡汉姆疗养院的资讯窗,警车押送小丑的玻璃窗,以及最后亚瑟回到现实面对的审问,也是网格玻璃。那在此刻被迫停药,亚瑟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也变成了个暧昧的事实。


亚瑟的终极需求

二、 获得社会身份的认同

杀人之后,亚瑟有了自我认同,但杀人并不能给他带来广泛的认同,于是在停药之后,他开始靠幻觉自我安慰。停药之后紧接着的镜头时,他参加了脱口秀,在糟糕的演出中幻想出满堂喝彩,并且女邻居和他进行了一场浪漫的约会。

在回家之后,趁着这股兴头,亚瑟拆开了为了母亲送了几十年,都没有拆开的寄给韦恩的信,而这一拆揭露出了母亲跟汤马斯韦恩的一段隐秘的感情,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想要成为汤马斯韦恩的儿子的幻想与希望。成为韦恩的儿子就代表着他人身份认同的最大化,因韦恩即将成为哥谭市长。但这个时候,母亲的突然病重令亚瑟再度被困进现实之中,救护车里,他被关在玻璃中间。

玻璃在影片里出现了很多次,而每次都代表着亚瑟被现实困在了一个离不开的地方。救护车困着他开向医院。而在警察的追问下,亚瑟甚至连出入玻璃、穿越于虚实当中,都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全片警车铃声无处不在,象征着一种现实的压力,而这个时候,面对警察,亚瑟开始感觉到现实紧迫的威胁。

直到母亲的谎言被戳穿之前,亚瑟都一直在寻求合法的途径来获得认同感

这时候亚瑟还在追寻一种合法的认同,比如他只是穿过了非法的抗议的小丑人群,而去找小丑们抗议的对象汤马斯,而他神出鬼没的进入剧场以后,亚瑟又和所有人一起沉浸在卓别林电影中,这是他合法的一个幻想。

但眼看着亚瑟的喜剧梦被莫瑞秀破坏掉以后,在面对汤马斯,汤马斯又把所谓的关系真相揭露出来以后,绝望的亚瑟杀死了母亲,幻想上节目时夸耀照顾好的母亲,给他带来成为韦恩儿子幻想的母亲,他把母亲杀掉了。

对比第一次杀人 ,厕所里忽明忽暗的灯光 ,弑母的小丑正式登上了亚瑟人格的舞台

此时窗外的阳光从惨白变成明媚,母亲已经被杀,亚瑟也不再关心母亲留下的照片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开始以主观判断一切。比如在剧场前他脱离小丑去寻找汤马斯,但被汤马斯拒绝以后,他又以小丑的身份上节目,在节目中攻击汤马斯,实质上,他对汤马斯的了解也仅限于新闻当中。

此刻打算靠自杀来实现的自我认同,想逃离现实的亚瑟,轻而易举的定夺了别人的生死,杀死了他的所谓大哥,放走了侏儒。意气风发去参加节目的时候,却仍然害怕警察的追捕,他一旦被警察抓住,就会成为一个无名囚犯。最后,在忽明忽暗的电车上被警察追捕的亚瑟,他再次逃进了小丑的群体当中。这次不像前一次,在剧场前面,小丑们进行抗议,这个是个很可笑的情况,因为拐下楼梯就能潜入剧场。


小丑形象泛滥的失控使亚瑟意识到,完全可以由他自己去定义“好笑”的标准

小丑在正面的楼梯前面进行抗议,还跟警察起了正面冲突,而亚瑟拐弯就进入了剧场。但在这一次的电车中,这些乌合之众给亚瑟带来了莫大帮助,他在此时看到了一种利用的可能性。小丑这个形象在他的生活中,是给他带来不幸的,他是靠着“伤害”自己来获得生活报酬。

亚瑟意识到:他可以自己创造价值标准的时候, Clown 开始彻底蜕变为 Joker

小丑这个形象对他来说是这么个定义,但当他看到这个定义被扩大化,被做成一个ICON戴在脸上的时候,他真正实现价值的东西在他的背后,他没必要向着光明走,一转身就是黑暗,而黑暗很可能是他的归宿,他在电视上意识到这个问题。

亚瑟在演播室镜子前,再次排练自杀的时候,那个时候认识到了自己的形象,镜子上也是有他的涂鸦 “put on a happy face”,他开始完全进行主观的篡改现实了。当他在节目开始了幕后跳起他的暴力之舞的时候,这时候他完全理解了,只要能够利用的话,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完全不重要,而真假之间或许只有一幕之隔。

然后大幕拉开的时候,就是他火墓登场的时候,那个时候暴力是注定发生的事情,不是一个偶然性因素。亚瑟肯定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好笑的,可以由自己来定义,他在列车上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小丑所代表着的符号,意外的被这么大量的人群所接受。亚瑟也是中途才加入他看到了利用了可能性,即使是他创造出来的符号。

亚瑟杀死莫瑞秀相当于是弑父,在完成弑父与弑母之后,即将迎来自己的重生

莫瑞秀对亚瑟意味着什么东西?这意味着是一场重生礼,他在莫瑞秀身上有两结局,一个是他自己想的,他开枪把自己打死,最终选择他把莫瑞打死,之后被逮捕了,最后他被信徒的车撞晕了嘛,信徒像抬耶稣一样把他抬出来,给他放在了车的前板上,他也真像耶稣那样重申过来,在信徒的狂热中开始跳起属于他的舞蹈。而整一过程就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对他来说。

亚瑟与 Joker 合二为一 从此不再有任何恐惧和疑虑

此刻,之前的电影就成了亚瑟最想观看的一个节目,这是他看到的自己最完美的形象的展现。即使他在车上伤痕累累,他的人生一无所有,但他扮演的角色此刻被万人拥戴,为了获得最终的身份证,亚瑟到底变成了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种党同伐异的困境下,社会的不同群体互相攻击的一个困境下,不论真假的东西都会被拿来当做武器,互相树靶子,去攻击他们,让抽象的一个集体建立在对于具体个人的践踏上面。

在这个困境中,亚瑟察觉到利用的可能性之后,他从Clown (一个被开玩笑的人)变成了Joker(一个开玩笑的人),他从受害者转身就变成了施暴者,他从一个喜爱小孩逗弄小孩的人,变成了一个不管在想象中还是现实中,都让他曾经逗弄过的布鲁斯,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的悲惨情况,他变成了一个牺牲小孩的人。

最后一场戏,亦真亦幻的街头暴动,紧接着是亚瑟在精城病室里受到审问,他在说“我想到了一个笑话”,他想到了双亲被杀的布鲁斯韦恩,然而在暴动那场戏,镜头是游离于亚瑟的视角之外的,这个镜头奠定了这场暴动戏真假模的基调,说明其实是有同情心的,最后他还在嚎叫,但这种同情心转而被受到身份认同的巨大快感所瞬间掩盖了。

《小丑》这部电影就以此敲响了在时代车轮下,个人堕落可能性的一个警钟。那我们说亚瑟的病,他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全片也没有明说,到底是暴力病还是抑郁,我觉得都不是。当小丑最后在汽车上复苏过来,那个时候亚瑟本人作为一个人,他是遍体鳞伤,他一无所有。当小丑受到万人膜拜的时候,亚瑟的道德感荡然无存,他是拿自己的鲜血画出了小丑的微笑,最后他对布鲁斯的同情,也挡不住他最终逃离精神病院的幻想。

亚瑟,其实他并不是精神分裂症,他患上的可能是一种时代病,真正的病情实际上是自我与身份的分裂,是只谈身份不谈个人的政治正确式的狂欢,在这种狂欢中,口号才是唯一的声音,而可见的才是真实的苦难。这个舞台,他逼迫无法发声的人上台去卖身表演,但真正可悲的是,真正的悲剧在于在成为演员之后,他们获得利益之后,会反过来再次逼迫别人卖身。


总结优点:叙事模糊技巧高明,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小丑》这部电影,它的影像的优点在于虚实模糊做的相当到位,前两年的李沧东的《燃烧》,他也在做这种虚实交融。我觉得《燃烧》纠结于虚实交融的概念上,而《小丑》对虚实融合的实践,可能要更接近电影的本质,也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它真的是假的”。

《花火》—— 向死而生 “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现在才发现是一出喜剧”。

而因为影像性质的凝糊性,《小丑》就没有流于戏剧化的内心的转变,即使《小丑》看上去是这样,这种凝的时刻,其实是在深入探索人性的迷茫的时刻。我们想到北野武的《花火》,它跟《小丑》其实有类似的东西《花火》展现出了喜剧的悲剧性,或者反过来说悲剧的喜剧性。


北野武是日本的喜剧界泰斗,他为什么拍电影能拍得那么好?因为他深知综艺的本质就在于自残,在于自嘲,他明白欢笑的东西来源于自残,所以《花火》中的人物在越绝望的时刻越是开玩笑。

还有自我与形象的分裂,在赫尔佐格的《沃伊采克》里的体现,沃伊采克是一个穷苦人,他受到压迫,受到欺凌之后变成了施暴者,他把他老婆杀掉了。这个时候影片有意思的地方,结尾给了一个字幕:他是一个符合人们想象的完美的杀人犯,在他的眼中,这个形象被塑造出来的同时,也是沃伊采克这个人堕落到底端的时刻。

《黑暗骑士》小丑是蝙蝠侠以暴制暴手段失控后果的具体化

形象与自我的分离和矛盾,也同样发生在诺兰的《黑暗骑士》当中。谈《小丑》就肯定离不开要谈一下《黑暗骑士》,大家都喜欢拿来对比。那实际上《黑暗骑士》和《小丑》是非常异曲同工的,讲的是一个东西。布鲁斯韦恩作为蝙蝠侠,他是一个非法的手段去执行正义,那么这个非法的手段一定会带来失控,这种失控具象化或者说拟人化,就是小丑。

整部《黑暗骑士》实际上是布鲁斯韦恩在对抗他带来的失控,《黑暗骑士》讲的就是自我与形象的一种对立。关于身份的建立和瓦解,还有另外一部片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导演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讲述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回到他阔别十二年的老家,他想用这个身份社会认同的身份,去对抗他们的家人,但是他回到那个地方,才发现建立起他人格的这个家庭,能将他的身份瓦解的体无完肤,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重新发现了一面自我。


缺点:小丑的概念先行局限了影片中,小丑所带来的巨大联想空间

谈到《小丑》的缺点,个人好恶而言,我是不太喜欢这种列文虎克式的信息量,且特别密集的电影,因为大量的信息量,会带来对影像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让人有点透不过气。电影真正的缺点在于虚构的作品,总是会对深刻的邪恶有一种需求,但其应该警惕太过沉浸于对施恶和受恶的展示的话,即使你一开始站在客观的位置,但中途总是暗藏着从观察者变成共犯的危险。

作为成名已久的偶像符号小丑,那么亚瑟从普通人变成小丑的过程,就已经是个相当于给观众的约定了。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意外,会有期待了,即使这个影片本无此意,它都会带来一种崇拜式的等待。我觉得这种概念与符号,无可奈何的先行一步,反过来严重伤害了电影的本体。因为就这部电影而言,或许小丑这个设定本身既是诱惑又是短板。

电影在热衷展示小丑的危险程度与亚瑟的苦难程度的时候,其中是不乏入迷的时刻的。这个时候它其实少了一种冷静与清醒的观察,而多了一份沉静与暧昧。小丑这个概念应该不仅限于漫画,其实Clown或者说是 Joker ,他本身这个概念有极强的反腐意义。

我们把它拿出DC的世界看,一个化妆的成小丑的人去施暴,这一个事情本身有更多的寓意在,但是漫画这个设定在其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个寓意更深更广泛的探讨,而且这种暧昧会让影片的探索止步不前,因为小丑形象作为一个偶像符号,再适合不过去放在每一个挖掘的结尾,既定的结尾而阻止了进一部的挖掘的可能性。

《高潮》的寓意疯狂身体力行探索的同时,又保持着极度的冷静与克制,这让我对加斯帕诺肃然起敬


那么,另一部谈论疯狂的电影,加斯帕诺的《高潮》,讲述一群长年严格训练身体控制的舞者,就因为一杯下了药的酒,而造成了身体的和意识的失控。加斯帕诺从头到尾都在冷静的观察疯狂与理性的一线之隔,从控制变成失控,凝视角色们的上帝精持,可能稍一走神,眨眨眼睛就会变成撒旦。

而加斯帕诺也没有放过自己的分裂时刻,陷入疯狂的长镜头,被导演安放在理性的控制的结构当中。因此,即使加斯帕诺同时作为摄影、剪辑和导演,在出演职员字幕的时候,让他自己的名字翻转和镜像颠倒,变成三个不同的版本,这也在暗示一个人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身份的。

所以《小丑》这部电影带来了非常多的令人意外和惊喜的地方,但因为它的暧昧时刻,它带来了非常争议性的一个两极化的评价。抛开这两极化的评价,它其实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但也是值得让人反思的一部电影。

首先《小丑》是唤起我深层次恐惧的一部电影,真正让我恐惧的地方在于他对既定价值观的一个颠覆,还有他其实揭露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也就是黑泽明导演《影子武士》里开头的第一场戏,是武田信玄和他的替身,还有他的谋臣,三个人坐在一块,但是镜头里面事实上是有四个人,因为武田信玄的影子投射到墙上,也形成了一个人的形状,影子是在镜头里位置最高的一个地方。

如此重要的一场开头戏,黑泽明导演这样安排武田信玄在他的信徒中,代表“武田信玄”的概念比武田信玄本人要更加伟岸一些,让我产生深层的恐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一个自我人格嘛,也拥有一个社会人格,这两个人格一定是有冲突的。


我们很扭曲的在去利用自己社会人格,取得的生存资料来供养自己的自我人格,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人格之间如果有反噬的话,你就真的很难清楚到底你应该迁就于哪一个呢?我们可能没有像亚瑟,那么被逼到极端的情况下,去有精力和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大部分时间在维持一个生存状态,你就真的很难清楚到底你应该迁于哪一个。


娱乐致死的时代,一切既定价值观都被解构了,生存成为了唯一

当这种阵容发聩的东西推到你面前的时候,很多时候思维是乏力的,这个让我极端恐惧。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的高速化,大量的碎片信息以及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贩卖自己的人设,我们也乐衷于去消费别人的人设,在这个大的前提下,真正去保持人格上的自由和清醒,是一件相当值得警觉的事情。

抖音上有那么多红人,但他们生活中真的是那样子吗?并不是,他们很多时候是活成了你想要他活那个样子,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小丑,大家都带了一个面具,在使劲的卖弄自己,我们在一个众人视奸的一个聚光灯下面去卖弄自己,面孔对本身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而且有些伤害是不自知的,所以说还是对北野武老师是有深刻敬意的,能把这种事情全看穿。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起周星驰,我看过周星驰的访谈,就是相对来说比较正经的访谈,他很严肃的一个人,我完全感觉出来他在电影里面是在戴着面具表演。极其讽刺是周星驰这两年喜讯并不好笑了,周星驰现在出都不出来了,大家从欣赏周星驰的面具到了欣赏周星驰面具后面的“脸”。

再比如说,奇葩说里面辩论的所有问题,没有结果的,当观众被奇葩说的辩手那种极强道德感感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道德上没有目的性的,那我们到底然被什么东西感动?这就是我们在消费面具,它的面具也是真假参半的,有真的有假的,但它的共同特点是它可以被利用,这就是现在传媒社会我们把人一步步异化掉的,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这个时代已经对面具宽容到像吐槽大会这种东西都能够火起来的程度了,允许一波明星去互相吐槽,去互相所谓撕破别人的人设,当把别人人设撕破的时候,他又有个新的人设了。撕标签也是一种标签,真的人设跟自己本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可能我们真的已经到了娱乐至死的这个年代了。


《小丑》这部电影出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我来说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我觉得《小丑》无论是正例还是反例,他都是个例子,最后在结合斯科塞斯导演前段时间发出的言论“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不是电影”,前提下,《小丑》可能是借超级聚英雄电影这个面具,反而对超级英雄电影所代表的娱乐化方式,最深刻的一次反讽。《小丑》带来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狂欢的同时,在戏里戏外都在对这种狂欢的本质,进行一个深刻的拷问,所以《小丑》这部电影有深刻教育与警惕现代浮华社会的人设,做一个真实自在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