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时代的来临,许多家庭欢乐地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晒宝贝的图片,小宝贝可爱,大宝贝活泼,一时间许多宝爸宝妈感到人生的圆满与幸福。但是幸福的时刻是短暂的,两位宝贝的和谐生活可能从第一次争吵开始转变。
表姐家就有两个可爱的千金,大的7岁,小的6个月,她们都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小脸,可爱极了,大家都羡慕地对表姐说你有两个小棉袄。但是小棉袄们也有让人心烦的时候。比如几天前,大宝和二宝因为争抢一件玩具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大宝一生气,一巴掌把二宝打翻在地。表姐赶过去一看,毫无还手之力的二宝在地上哭的脸都红了。一时间表姐气上心头,伸手就给了大宝一巴掌,大宝边哭边嚎叫:"为什么打我!""不打你打谁,看你把妹妹都弄成什么样了?""谁叫她跟我抢玩具?""你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跟妹妹抢玩具,你是姐姐,你要让让妹妹。妈妈跟你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你不记得啦……"但是大宝根本不听表姐的话,像一只受伤的小兽飞快地跑回另外的房间。而表姐因为工作和家务的繁忙,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过了两天,大宝和二宝又因为一起打翻花瓶惹怒了表姐,这次表姐照例又是批评大宝,大宝这次更加愤怒了,表姐也更加生气。周末,大家一起聚会,吃饭时大宝执意要坐在我旁边,饭后我问悄悄她为什么,大宝眼睛红红地小声对我说:"小姨,我觉得妈妈不爱我了,她更爱妹妹。"听了大宝的话,再看看姐姐憔悴的面孔,我思索良久。也许,在二胎家庭里,无条件的大让小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
在很多成年人的观念里,三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行为能力的,所以家庭里更大的孩子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即使没有要求大的孩子帮助,当两个孩子出现矛盾时,大人们会倾向于指责大的,因为大人们相信小的没有行为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了许多家庭的习惯(当然也有比较理性的家庭,这些家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长子具有承担家族事务,继承家族财产的使命。因此,家长往往会对长子长女要求甚严,而对幼子幼女比较溺爱。人们常说:"长兄如父",在这样逻辑下,长子长女让幼子幼女是符合礼。 人们常常给孩子讲孔融让梨来教育大让小。但孔融让梨故事里人们着重讲的是孔融礼让,却忽略了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弟弟接受哥哥的礼让后该怎么做到恭,家长们教导的少。
一味的要求大让小,这样的家庭教育缺乏一个理字。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按照大的应该先承担责任的原则,先批评大宝。当玩具或者食物不够分的时候,家长习惯性地偏向二宝。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反而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现代社会早已不同古代社会,人人生而平等是我们每个公民基本的权利。但在家庭中,家长不公平的裁断会对孩子世界观带来不良影响。对大宝来说,弟妹出生,本身就会让他感到危机,父母的不公平,更是加重怨恨的情绪。对于二宝来说,父母的偏爱会让他养成自私的心理,"只要会撒娇就有糖吃"这样的逻辑会让他在儿童期获得更多的食物、玩具和关注,但是等到他长大进入社会,他的自私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毕竟同是社会人,谁会无条件忍让一个只会为自己着想的人呢。
春秋时期,郑庄公的母亲姜氏疼爱小儿子段,讨厌大儿子。这位母亲偏爱小儿子到什么地步呢,为了小儿子她不顾嫡长继位原则,要求丈夫立小儿子为太子,后来群臣反对,这件事没有成功。但姜太后从来没有停止对小儿子篡位的支持,她一直默默筹划等待时机,京叔段有了母亲的支持,更加嚣张跋扈。郑庄公一直默默隐忍,等到京叔段做大后,寻找时机一举消灭了他的势力。在消灭了自己的兄弟后,郑庄公恨极了自己的母亲,发誓跟母亲黄泉下才能相见,并把母亲送往偏远宫殿居住。姜太后的偏爱没有让她心爱的小儿子获得幸福,她对两个儿子不公平的对待是兄弟相残的来源,也给郑国造成动荡。
郑庄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中要讲情,更要讲理。在分配家庭资源时,父母要根据情况尽量公平,如果因为幼子幼女年幼要多分资源,那么要以其他方式补偿长子长女,在教育长子长女礼让的同时,也要教育幼子幼女要学会感恩。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种下公平的种子。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别让孩子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