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汉字,总是能用毛笔留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书法。
我们今人也能借着时空的墨色,穿越千年,去回望历史的波澜壮阔。
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使用了象征符号。
商朝时期,就有了象形文字和金文铭文。到秦统一天下后,便开始了由小篆统一文字。
到了汉代,“隶书”正式取代了“小篆”。而这段时间也是“简牍”快速发展的时期。
“简牍”是用来书写“竹”、“木”的统称。
随着书写材料从简牍到纸张的过渡,汉字字体也从隶书变为楷书。
楷书的出现,结束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而这时毛笔书法也逐渐形成。
慢慢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记录着文明与历史。
最重要的书写工具毛笔,也愈发的普及,制作也越来越适应社会。
在商代时已经有了制作精良的毛笔,但那时制作难度大,书写工具也不是太适合毛笔。
随着纸张的发展,毛笔的制作也在发展,我们听过最多的毛笔叫法应该是“紫毫”。
它的原料紫毫(秋兔夹脊上的毛)非常难得,紫毫的价格贵堪比金。
后来有了用羊毫代替兔毫的制作方法,毛笔更便宜,它的出现也适应了宋代以后水墨画兴起以及纸在书画中的广泛应用。
这是也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书法大家:颜真卿,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有力,人称“颜体”。柳公权,他的字被称为“柳体”,还曾经有过柳公权笔谏唐穆宗的佳话“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都说“文无第一”,却偏偏列出了以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为第一,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为第二,宋苏轼《寒食帖》为第三的“三大行书”之名.
从此之后,书法这方天地,被人不断耕耘与传承,记录着我们灿烂悠久的历史。
参考:《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