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浇地

浇地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农活儿。看着水汩汩地从井里喷出来,顺着水渠流到地里,浸润着土地和庄稼,是一件让人很兴奋的事儿。

现在浇地很容易,把潜水泵往井里一下,铺上水袋,接上电,就行了。过去浇地没有水袋,在田间地头要先修上水渠,水通过水渠流到各家各户的地里。那时候,水渠是一个很重要的配置。其实,我们方言中不叫水渠,而叫“垄沟”,这也是我刚刚在词典上查到的一个说法。以前,我不知道词典上还有“垄沟”这个词,一直以为可以写作“龙沟”或“龙口”。我曾一度佩服我们祖先的无限创意和诗意,把再平常不过的水渠赋以“龙”的称号。现在看来,“垄沟”才是正宗的方言。不过,我还是喜欢自己的猜度。“龙口”很生动,很形象,抽水泵的扬程伸着脖子,哗哗地喷着水,多像一个大“龙口”;水通过条条水渠,一路唱着欢歌奔涌到田间,倾注在庄稼上,灌溉到土壤里,多像一个个小的“龙口”。“龙沟”也是个很形象的说法。你看啊,地下水通过扬程哗哗排出来,一路通过田间地头,长长短短、弯弯直直的水渠流到地里,多像一条龙。我看,“龙口”容易跟我们熟知的一个地名混淆,也就罢了,把水渠称作“龙沟”是最有意思的,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又有多么美好的诗意,岂是一个死板无味的“垄沟”所能替代的!干脆就叫“龙沟”吧。

用龙沟浇地的年代,看护好龙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这责任一般就交给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小孩子一边玩着清凉的井水,一边顺着龙沟跑来跑去,看到龙沟开口了,就会大喊:龙沟开口子了!有时候贪于玩耍,忘了自己的职责,等到浇地的大人发现水量不足的时候,会大喊着催促我们:快看看哪里开口子了。

为了方便浇地,一片地一般有一个“机井屋子”。你看这词儿多有意思。“屋子”大家都明白,就是一个不大的房子。“井”我们也知道,而“机井”则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一口安装了机器的井,在那样一个技术极度贫乏落后的时代,一口井因为打得深,又安装了机器,而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特别是一个“机”,让人马上定格到喷吐着黑烟、突突吼叫的机器这样一个画面上。为了凸显重要元素,后来,人们干脆把“机井屋子”省略为“机屋子”。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抓重点,抓要害,抓住让人眼前一亮的重要特征而赋以通俗却又简约的称呼。

那时候家里孩子多,一个孩子看龙沟,另一个孩子会帮着浇地,主要是看一看水是不是浇到了地头。小孩子看到水快流到地头,一个畦快浇完了,就会大叫:到了,到了!大人听到后,赶忙把水改到另一个畦里。

秋后,种上麦子之后要浇“冻水”,顾名思义,就是把地灌透,让麦子在寒冷的冬天能够保养水分。种麦子之前,地刚刚耕过,土壤非常松软。水流的非常缓慢,土壤渗得却非常快,我们几乎能够听到土壤贪婪着吮吸着水分的声音,滋滋滋,滋滋滋,就像孩子咂着母亲的乳汁。水漫过松软的土壤,灌注着萌芽不久的嫩嫩的麦苗。看着麦苗在水中舒展着身子,尽情地吸收着水分,储备着过冬的能量,让人激动不已。这样让人心情激动的浇水还有一次,就是在来年麦苗返青的时候,你会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律动、蓬勃发展的内涵和意蕴。

最有意思的浇地还是在棒槌子就要拔穗的时候。那时候棒槌子已经窜得一人多高,走在里面好像走在原始森林中,又像走在迷宫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在棒槌子地里,根本看不见人,全指着吆喝。一个人在地这头改上水道,另一个人在地那头看着,等看到水像蚯蚓一样慢慢爬过来了,就提起嗓门儿、拉高声调吆喝一声:到了。棒槌子地经过了两茬庄稼的生长,土壤不那么松软了,过水非常快,一个畦一会儿就到了头,有时候要故意把水拦一拦,让水流得慢一点,往地里多渗一些。

以前浇地,用老式的抽水泵,每次使用要灌引水,往往不是这里漏水,就是那里漏气。还要摇起发动机,挂上传送带,让发动机拉动抽水泵工作。传送带缺油也不行,要及时往上打油。浇一次地就像完成一个大工程,而且常常不那么顺心,总是毛病百出,让人不胜厌烦。后来浇地,有了潜水泵和水袋,水袋一铺直接铺到地头,潜水泵往井里一下,接上电,合上闸,水袋鼓起来,就OK了。“机屋子”没了,发动机没了,以前固定水泵的座窝填平了,老式的抽水泵也不见了,只留一口井。更先进的是,潜水泵可以接上一个遥控器,浇地的人可以随时遥控水泵的开合。浇地方便多了。近些年来兴起了喷灌技术,不像以前大水漫灌那样费水,可以大幅度节约用水,还能浇得更均匀,更有利的一点是可以通过叶面进行施水。有这么多好处,不知道现在实际运用的情况如何,倒是在一些风景区的草坪上经常看到一些喷灌装置,在草坪上自动喷水。

多年不浇地了,不知道有没有更新的设备和工具,也不知道这些新的设备和工具用着好不好。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管哪个领域,都有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该有一些大的进展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南和县志》 (1996年版)第二十一编 民情习俗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 第八节 其他类 首条:“...
    李红进_b6e0阅读 696评论 0 2
  • 给排水专业设计任务书 (住宅) 一、编写说明 本设计任务书适用于住宅项目,任务书中所规定内容与国家现行规范、法律法...
    石游阅读 2,024评论 0 4
  • 浇地不像“场园”里发生的故事,少了收获的喜悦,多了些辛酸。 以往不像现在,“从地里刨食”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无奈选...
    重逢昨天阅读 579评论 3 5
  • 我的家乡鲁务在华北大平原的京杭大运河边上,就像大绿缎子氅联襟上缀的一个疙瘩绊儿。 或许是应了那句俗话:子不嫌母丑,...
    AMSSZ阅读 428评论 0 5
  • 张炳全与杨娟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时由父母定下了娃娃亲,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茶余饭后逗他俩玩笑:“全儿,...
    守望者之歌阅读 1,167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