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出身都不一样,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出身富裕,出身富裕的人永远无法与出身贫寒的人感同身受,就如同白天不知夜的黑。
出身贫寒,会让人谦卑,准确的说是让人自卑,出身贫寒的人通常受父母及家庭的影响会很节俭,在社交中给别人很小气的感觉;出身贫寒的人大多没见过什么世面,缺乏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甚至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苟言笑;出身贫寒的人感情比较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玩笑,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刺痛他。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考上北大以后,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相差太大,别人似乎都是艺术天才或体育天才,而他除了学习似乎什么都不会,终于有一次上游泳课,面对很多同学不会游泳,他扑通跳进游泳池“狗刨式”的游开了,代课的老师随口说了句:“没见过狗刨刨这么快的”,全班哄堂大笑,俞敏洪感觉受到了很大的羞辱。如果不是因为出身贫寒,或是一颗卑微的自尊心,也许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刚到北大俞敏洪看到同宿舍的同学在看一本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书时,就用家乡话问了一句:“上大学还需要看这种书吗”?那位同学一句话未说,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用轻蔑的眼神翻了俞敏洪一眼,这个眼神胜过千句万句犀利的语言。
大多数人以为进了像北大这样的名校,一切都会很美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俞敏洪进了北大,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普通话不会,英语水平差,没读过什么课外书,他没少遭受同学、舍友的讥讽与嘲笑。首先是刚开学的班会课,不会说普通话的俞敏洪用家乡话做自我介绍后,班长对他说:“俞敏洪请你不要讲日语”,因为这一句话俞敏洪做出的举动是每天用收音机听广播练习普通话,一练就是一年;第二件事情是英语老师说:“俞敏洪说出的英语只有“俞敏洪”三个字能让人听懂”,因为这一句话俞敏洪每天连续10几个小时背单词、练口语;第三件事就是因为那个读《第三帝国的兴亡》的舍友白了他一眼,这一眼让俞敏洪知道了来北大不光是学习英语的,还需要读好多书学还多知识,从而让他在大学五年期间读了800多本书(因病住院一年读了200多本),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诸如此类事件当然不止这些。
如果没有这些人这些事,俞敏洪也许不会托福成绩那么好,不会自己出书写书,不会游刃有余的全国各地演讲,甚至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如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感谢生命中给你批评指正的人,哪怕是讥讽你嘲笑你的人,也许ta就是你的贵人。
尽管在大学期间的俞敏洪从一开始就非常勤奋的学习,但他的大学成绩一直倒数,并以全班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毕业,但是他不曾妥协,不曾放弃,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不努力不勤奋也许连毕业都难。他在毕业典礼上说:“你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落后同学,但我相信只要我持续不断的努力,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10年干成,你们10年干成的事情我20年干成”。因为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
如果出身是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做主,那么生命的终点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俞敏洪说:“人生如同爬山,如果目标是同一座山峰,不必在意你的起点有多低,只要不停的往上爬,哪怕脚步慢一点,到达山峰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听说世界上有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靠着自己翅膀和天赋的雄鹰,还有一种就是靠着自己执着与毅力的蜗牛,俞敏洪把自己比做蜗牛,但他相信自己最终也会像雄鹰一样到达金字塔的顶端,而且看到的世界和收获的成就和雄鹰是一样的。
一句“寒门再难出贵子”使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自己的出身,特别是出身在农村或出身贫寒的人,抱怨父母一无所有,不能给自己优渥的生活条件或更好的教育条件,并以此作为自己不努力不奋斗的理由。素不知道贫寒也可以转化为资源,贫寒可以为你提供奋斗的空间与动力,贫寒所遭遇的苦与痛,羞辱与压抑最终都会化作无穷的力量和丰富的营养,这份力量推动着你向自己人生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份营养滋润着你原本贫瘠的生命。
出身贫寒的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希望所有出身不好的人,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像俞敏洪一样不卑不亢,勤奋勇敢,在挫折与失败中寻找希望,将来有一天像俞敏洪一样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把自己曾经遭受的白眼与嘲讽当做一个故事或笑话那么轻松的讲出来。如果最终没有像他们一样成功也没关系,那希望你能活成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一个身心健康快快乐乐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