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源(5188)
现在的孩子得心理疾病的越来越多,生活中遇到些不如意的事,就要离家出走,要死要活,追其原因,很多是因为受到原生态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年轻的父母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压力大、工作忙,往往会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没有意识到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1、孩子的成长不可逆,错过了就无法弥补
现在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孩子是给姥姥和奶奶生的,现代父母带娃的时间远没有姥姥或奶奶的时间多。年轻的父母也是有很多理由,我们每天工作太忙了,应酬太多了,那下班后呢,回到家你是否可以陪陪孩子,关心下孩子呢?
陪不陪孩子,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选择价值排序的问题。忙只是借口,钱可以少赚点,工作也可以再找,但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奥巴马第一次当选总统时,说竞选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几天前听米歇尔演说,她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想想身边那些天天嚷着没时间陪孩子的父亲,比奥巴马忙很多吗?
2、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作为父母无论富贵还是贫瘠,我们都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他需要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守护孩子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对事以平常心,不自卑、不盲目、不攀比。
陪伴是相互的,给予是相互,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自我成长过程。
经常听到同辈的朋友们抱怨父母,觉得和父母说话有代沟,沟通交流问题时比较难得到认同。自已和父母的沟通又何尝不是呢?小时候,父母因为要讨生活的原因,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在家,虽然知道父母辛苦也是为了自己,但心里常常还是埋怨父母不能陪自己。上学时自己的性格就是比较内向和不自信的,每逢考试就感冒,面对和承受能力方面较差。
长大成人后才感受到,童年期的孤独感受一直伴随时着自己成长,性格中的缺失的部分自己虽然意识到了,但想要弥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到现在自己还一直在修正的路上。所以当自己成了家,当了妈妈以后,就暗自下了决定,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孤独,要让他在有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3、等你有时间陪孩子,他可能就不需要你了
有时父母辈或年轻的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他什么也不懂呢,谁看孩子都一样。经常带孩子的人总盼着不听话的宝宝快点长大,但有时感受到孩子长大就是一瞬间的事,你还没有看到他是如何成长的,他就已经长大了。
“他都会用手拧这个啦?他会自己坐马桶啦?他居然听懂我说的意思了?……”最近爱人出差近一个月,回到看到儿子后感慨,他什么时候长这么大了,学会了很多技能。孩子一个月的时间变化很大,尤其是在幼儿期时,孩子的成长速度也很快。
当时你看到你创作出来的作品,一直在成长和变好,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为人父母真正的快乐。
爱人回来后还很委屈的和我说,孩子不怎么跟他,回来一心想要抱抱孩子,可调皮的儿子就是不让,让他很有挫败感。虽然从孩子出生后晚上都会陪他,但他每次在夜里惊醒时,哭闹个不停要时,一看到姥姥立马就不哭了,此刻自己也会有深深的内疚感。孩子在最需要安慰时,做妈妈的给不了他安全感和抚慰,平时还是陪他的时间太少了。
4、教育理念日益更新,要把最好的、最适合的给予孩子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非常快,有时年轻人接收新鲜事物都需要时间,更何况是适应能力比较弱的老年人呢。比如说断夜奶,大部分孩子8个月后就不再喝夜奶了,因为晚上是休息时间,孩子没有运动量也就没有消耗,完全可以和大人一样的作息时间。
但有的老人以心疼孩子为理由,由着孩子的要求来,让妈妈一直喂孩子夜奶到一两岁,这样的孩子普遍都偏瘦,不爱吃饭,一般检查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时的父母就会懊悔不已。
最近带孩子上亲子早教课,对于老辈和年轻人的理念上的差异深有体会。姥姥带孩子玩原则就是不受伤,孩子爬上爬下觉得不安全,在孩子感到恐惧时,第一时间就过去抱起来不让孩子继续了。其实这样的爱护会使孩子更加胆小,当孩子害怕时或者犹豫时,应该鼓励孩子继续的勇敢去做,使他自己变得强大。
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他做什么的规划,未来他就有什么样的蓝图,其实有些行为习惯就出生就需要培养了。
孩子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当好父母的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陪伴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