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封信——所有的学科,都将成为丰富人生的契机。
回顾:
上一封信,书信屋说了一个大家都懂,但却贵在坚持的道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具体来说,就是有目的、有方法的一万次的练习。
这与现在流行的“快乐学习”大相径庭,也与前文书信屋与和花一致提出的“学习是获得快乐的工具”似乎有些矛盾。
但上一封信的文末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得到真正的心灵安逸,必须付出努力。内心真正安逸了,才是真正的快乐。
虽然,学习的过程,一定不会是太快乐,但也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难哦——记住新的东西,比遗忘要简单。
A:记住十个历史人物的名字。
B:把你知道的人名忘掉一个。
哪个更难?
一般是后者。
真正难的不是记住,而是想忘却不能忘。
这个话题有点成人化,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也有所体会。
这么看来,记住新的东西,比遗忘要简单,这么看,学习又轻松了一点吧?
可是肯定同学们会反对啦,我背过无数遍元素周期表,英语单词本,就是记不住!
但是偶像的新歌的歌词可能两遍就记住了,甚至他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星座,他最爱最怕最讨厌的东西……
总之,一定有你看一眼就能记住的东西,对吧?
这封信是写给偏科和自以为偏科的同学们的,也写给为之烦恼的家长和老师们。
一、“兴趣”和“记忆”是密切相关的
人对感兴趣的事,记忆力是超群的,大脑会把它关联到之前所有记忆中去,拼命把它记下来。
没有兴趣的事,就算背好多遍也记不住。
记得我在初中时,有位老师说,人会记住想记住的,比如让你记个重要历史年份,四个数字你学一学期可能也记不住,但是如果偶然听到心仪的女生的电话号码,一长串数字听一次你就记住了。
是不是只要感兴趣了,就一切ok?
又天真了。
比如我小时候有个梦想是当导游,以为导游可以天天到处游玩。
后来得知,一个导游只走一两条线路,365天带200多团,带黄山的得天天爬黄山,带东海的得天天吹海风,我就顿时兴趣索然,不想当导游了。
所以如果是一成不变的,兴趣势必变成厌烦。
因此,关键是要把周围的东西,尽可能多的、更深入地变为自己的兴趣!
这样,人生的各个舞台,你都能展现自己的能力,绚烂多彩!
二、感到自信就会感兴趣
如果以前不感兴趣的东西,因为你知道了道理,就这么容易对之产生了兴趣,那该多轻松美妙呀。
显然不太可能。
然而有一个事实,你一但感到“我能行”就会产生兴趣。
所以家长要做的,关键是鼓励孩子,给予信心,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但是,信心除了被鼓励,还需要反复的练习,而就算练习到了一定程度,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难题,到时“我能行”又变成了“我不行”,自信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啊!
所以,但凡一个知识、一项技能,都不可能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可能轻松获得。只是有些人,他们兴趣、他们坚持、他们收获。
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学生,用某些老师或者学霸的眼光来看,他们就是混吃等死,你说他们不珍惜青春只懂玩乐,他们一脸鄙视你大好青春用来学习。
但也许你不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曾经努力过,由于某些原因,学习上他们感觉自己不行,他们只能用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鄙视来保护自己。
同样,一个学霸,他的体育总是不及格,经常被嘲笑,他或许会想,没什么,体育又不高考,我不在乎。于是不练了,或者在体育课请病假。
这时,他也许就能理解一个学渣的心理,把自己不擅长的事鄙视掉,不再努力,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也很好,这就是自我防御的心理。
其实,他们不是没兴趣,只是目前没能力把这件事做好。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
所以,学霸也有不自信的时候,学渣也有自信的地方。
要将不自信变为自信的方法,绝对不是消极防御。
自信最初来自比较优势。
很多事情,做得多了,可能就做得好了,得到了正面的反馈,就变得擅长了,然后因为比别人做得好,就自信了,兴趣就更大了,然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自信,更感兴趣……
三、关键是对人感兴趣
有的学生会说,我就是讨厌某个学科,不想也不可能对它感兴趣,更不愿意努力!
书信屋说,不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它相关的“人”感兴趣。
这时候我们又要发挥“想象力”了。
只要对一个人调动起你的想象力,就一定能产生对这个人的兴趣,然后就能爱屋及乌了。
学生喜欢某个学科,经常开始是喜欢这一科的老师,反之,讨厌也是。
学生通常都不太注意,老师其实也是一名普通人。他有家庭,会外出聚会,他也有烦恼、紧张的时刻。
绘本《上学了,阿尔菲》蛮有意思的,阿尔菲明天就要上一年级了,他很紧张,反应在行为上,表现为“很听话”,爸妈说什么他做什么,这个现象很反常。爸爸通过观察和谈心,发现阿尔菲很紧张,加以了开导,但作用不大。
开学第一天,阿尔菲紧张不安地上学了;放学后,阿尔菲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阿尔菲和爸爸说,开学第一天,老师和大家说她也很紧张哦,因为要记住几十个学生的名字,还有面对他们的家长,所以前一天,老师去买了新衣服,烫了新头发,还睡不着……原本安静的班级哄堂大笑。
其实同学们和阿尔菲一样,在新环境里紧张得不得了,可是,当他们发现老师也会紧张时,他们顿时就不紧张了。
想必,将来的阿尔菲们,会对这位老师和她的课十分感兴趣。
因为老师也是人。我们都有惧怕权威的心理,如果发挥想象力,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他的生活,他也是普通的父母,他也是从小学生成长起来的,他青春期也有迷茫和烦恼,考上大学后也面对很多选择,最终选择了教师行业,才会站在我们的面前。
这样一想,是不是没那么讨厌了?
再深入想象,老师现在还有梦想吗?她在家时是怎样的妈妈或爸爸?她煮饭时是什么样的?他喜欢什么书?
当然,还可以对某个男神或女神感兴趣,所以对他擅长的学科感兴趣,对某个数学家感兴趣,对某个翻译家感兴趣……都可以转化为学科的兴趣。
因为我们的人生无法离开他人而独自生存,不限于学习,对更多的人感兴趣,会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将有困难重重的人生。
所以,不要放弃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既然学了,就磨炼一下你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的能力,也试着对相关的人感兴趣。
这样你会发现,你眼前的所有学科,都给了你丰富人生的机会。
关于成绩
和花通过自己的例子,认同了对人感兴趣导致对事感兴趣的道理。
她的哥哥出车祸之前,她觉得帮助别人,做志愿者是很好,但自己做,总觉得有点虚伪,有点厌恶的。其实她更多的是感觉有点麻烦。
哥哥出车祸后,她去医院看到那么多人努力复健,她也越来越热衷于做志愿者。
坚持学习的和花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了,她现在能有毅力,更专注了!
能做的事不断增加,自信也随之增加,将来想实现的梦想也逐渐扩大而清晰了,她心中充满了欢喜。
另外,她也习惯于一回到家,就先坐到写字台前。
但是,有一点一直没改变,就是她的成绩。(她真的是基础相当差的学生啊。)
而和花并不太在意。
她的学霸哥哥说,不管你多努力,一开始半年的分数并不会有多少提高,因为这只是基础,不用太担心,自信点,坚持下去试试。
和花将书信屋的通信反复看,决定“不管结果如何,既然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就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念!”
考试与自己的每一分努力息息相关,要有信心,去考出最体现自己实力的结果。而不是患得患失,寄希望于超常发挥,总体来看,不努力,碰运气,发挥大多就会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