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把自己比作《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柴斯特,在经历了乡镇初中的十年历练,经历了县城完全中学初中部的两年锻炼,经历了县市民办初中的七年磨炼,经历了新教育实验小学三年半的管理实践,我终于踏上了教育的回归之旅。我开始回到自己的教育出发地——乡村小学,在属于自己的一间教室进行一个人的新教育实验。
可能是今生注定做一名小学老师,我已经陪伴了三届小学高年级学生度过了他们童年的最后两年好时光。六年来,我坚持实施“二十四节气古诗词诵读课程”“《论语》课程”“读写课程”“游学课程”,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不一样的教育,做一名新时代的新教师。
与此同时,我负责学校的阅读工作。我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每周听樊登读书讲一本书,坚持读书学习,坚持通过写简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成长经历。每学年第一学期的9月28日,在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百日亲子共读活动”,评选书香少年和书香家庭。我曾带领全校家长反复共读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带领我们班的学生参加“百班千人”共读活动,我每周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每周三下午给全校学生讲故事,我想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我也先后被授予“优秀共读大使”和“最具使命感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能读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图书时,其实他们就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朱永新教授说:“我觉得我们要提升乡村教育的品质,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路径就是让乡村孩子能够尽早的和经典对话,能够读到最好的书,尽早有老师能够指导他们阅读。”我高度认同“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阅读是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教育”等基本理念,我愿意做一名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为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为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