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所在的部门,从前两年开始,每周二的晨会都会提前15分钟进行,部门领导要求大家07:45时到岗,为的是增加25分钟的小讲课。部门里每人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次小讲课的任务,没错,以前大家将其称为任务。而现在,大家却将小讲课称为机会。
这种心态的转变,源于前几年那次省级业内演讲比赛的部门内部选拔,暖暖毫无疑义地得到了那次在省内业界展露头脚的机会。
因为这次机会,暖暖结识了不少省内业界大咖,也得到了部门领导和更高一级领导的认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承接了更为重要的任务,个人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并且还确定了自己事业中想要深耕的专业领域。
暖暖能获得这次机会,其实并非平日里如何张扬、如何优秀。而是开始于对部门小讲课的一点点用心与技巧。
小讲课内容,大致方向就是专业基础、业内新进展、案例分析等,具体内容可由分享的主讲人自己自由拟定,分享时间30分钟以内。
当初暖暖所在部门领导将这一安排下发到部门时,部门员工内部怨声载道:“每天工作忙碌不说,居然还要讲课,简直是要将人的精力榨干呀!”,“讲课不应该是由领导层来做吗,基层员工能讲什么?”,“我们这种口才不好的人不是要死翘翘了,讲不好会不会扣绩效啊!”……部门内部各种各的声音,无一不是埋怨、推辞、拒绝。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暖暖所在的部门里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树立自己的风格、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着实不易。
部门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以期不会被淘汰。这次看似与日常工作无甚关联的决策,也难怪会引起大家的骚动,抱怨不多的休息时间会因此被占用。
暖暖却在部门的这次决策中,找到了定位,这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展现机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
1.重视用户需求
暖暖觉得,在经验占重要比例的传统行业里,自己作为部门里的年轻人,想要跟前辈们分享经验,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考虑到自己平时喜欢关注行业技术新进展,还经常观看业内大V的网络公开课等实际情况,可以尝试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分享一些自己的新想法。
但暖暖并没有贸然展开这个思路,而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茶歇、午餐,甚至是工作中短暂的交集点,尽量多地向身边的同事征求了一些感兴趣的新技术点。最终从这些点中筛选出两个方向,再开始进行大量相关资料的查询、整理。
这期间,有前辈先后开始了晨会小讲课。但大部分都是传统知识的分享、单个案例分析。内容相对枯燥,缺乏吸引力。
而暖暖也终于在两个月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小讲课。
这次小讲课,是关于业内某项新技术的探索性报告。省内开展非常少,所以暖暖引用的文献多是国外的,但出处都是业内认可的权威杂志、网站。让人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由于暖暖事前的充分调研、资料搜集、数据整理,使得大家对这项看似遥远的新技术有了较为详尽和直观的了解。小讲课结束之后,大家讨论热烈,认为在本部门开展的条件基本具备,完全可以进行大胆尝试,还有可能成为省内领先。
因为这次分享,暖暖成了部门里热门的年轻人,不少前辈在做项目时,都会考虑将暖暖揽入工作组。暖暖因此收获很多工作中的锻炼机会,业务能力显著提高。
2.追求价值
暖暖并没有因为这次成功的分享而自傲。面对越来越多的提升机会,暖暖开始思考,自己在接受这些机会的同时,能为机会提供者回馈怎样的价值。
正是这种尽可能为机会提供者贡献更多价值的理念,使得暖暖在工作中,做到高于对方预期的成果。于是,这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部门里暖暖工作靠谱的口碑不断扩大,机会也越来越好,由此促成的工作机会,也展现出更大的成效。
3.不守旧功
假如暖暖安心于现在的如鱼得水,恐怕最多就是混成部门的万金油。
但这并不是暖暖的终极目标。暖暖的目标仍就是部门里某项领域的顶尖高手,占有自己的特有领域,让自己拥有技术垄断的能力。
现在,暖暖面对有些机会,会为前辈推荐合适的年轻人。自己则更多关注想要深耕的领域动态,让自己往高精尖人才迈进。
晨读参考资料:参考书目:《简单思考》 [日] 森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