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

                     

      说来惭愧,第一次遍读红楼已经是多年前读高中时,出于应付考试目的,才勉强读完一遍,当时觉得林黛玉过于矫情,贾宝玉过于多情,无非是一部讲述痴男怨女爱情故事的俗套小说,虽说曹公文采了得,但这样一部小说怎称得上古典文学集大成之作?之后再没读过红楼。

      后来读大学时,古代文学课上,任老师讲到红楼时,我在课上酣睡正甜。老师讲历代典籍名著时我都听得兴味盎然,直到此处,便充耳不闻。期末试题老师节选了《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一篇,考场上看到题目早已经忘记这一篇的要旨,最后只能是乱答一通,好在老师仁慈,手下留情。

      时至今日,跟人谈起红楼,只得以大家耳熟能详之情节篇目来探讨,蒙混过关,多说几句也怕露馅。为了应付,也看了遍剧版红楼,但内心还是过意不去,便下定决心再认真读一遍红楼。近日读完,甚觉自己愚昧浅薄。曹公一书艺术境界炉火纯青,问鼎实至名归,我辈首肯心折。关于此书地位价值已是共识,不必多说。今天想聊聊我再读此书所感所想,只是一些拙见,欢迎批评指正,共得红楼之雅趣。

      闲话少叙,今天想谈的是曹雪芹和高鹗续写(姑且取后四十回为高鹗所写一说)之间的一些差异,且从几处细节略作对比。先声明观点,对于高鹗内心是十分敬佩的。其一他敢续写红楼,便勇气可嘉,明知无论写成什么水平,都会受到后人批评,终不能比肩原作,但仍然苦读红楼,精心续写,只此一点就超出常人。其二高鹗所写基本符合曹公所做铺垫和暗示,并且也有几回也比较出彩,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回,让人甚觉凄凉哀婉,为黛玉的一片痴情和冰魂雪魄所感动。对高鹗敬佩之余,也有许多地方不敢苟同,且听细说。

    首先谈谈多人物聚集场景刻画上的一些差别。从书中挑出两处众人齐哭场面来略作分析。

      先看第三十三回,贾政笞挞宝玉后,曹雪芹描写多个人物的哭泣场面。首先是王夫人的哭。“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此处王夫人大哭,她的哭中带着对儿子的疼惜怜爱,同时也有对贾政的委婉劝说,用爱子之切心让贾政回心转意,不再继续惩罚宝玉。接着是贾政的哭。“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贾政此时听了王夫人的话后,内心十分自责矛盾。宝玉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他生气,但打在宝玉身上,他内心也十分心疼,加上王夫人的话他便更有自责之心。为宝玉冥顽不灵惹是生非而长叹,也为宝玉身受重伤而伤心自责。再看李纨的哭。“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此时王夫人提到了贾珠,李纨听到贾珠的名字便情不自禁哭了起来,李纨守寡多年,屡屡提到贾珠都不自觉地落泪,可以想见两人感情深笃。再然后是贾母的哭。“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贾母训斥了贾政一番后,内心挂记着宝玉,看到宝玉此刻的惨状,既心疼宝玉挨打,也生气贾政下手过重,又是一种不同的哭法。最后来看袭人的哭。“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就袭人和宝玉的关系来说,朝夕相处自然感情深厚,哭也是常理,但作为一个侍女来说,她此时的哭十分不合规矩,会让人心生嫌疑,所以袭人即使内心悲伤,但也立刻抑制住眼泪,避开众人出去。这非常符合袭人周到得体的形象。此处因为宝玉受责一事,惹得众人落泪,但落泪原因和哭法各异,寥寥几句,却非常契合人物的形象。

      再来看高鹗在第一百零五回所写的众人哭泣场面。这一回写到锦衣君查抄贾家,贾母等人听到消息后哭作一团。书中写到“独见凤姐先前圆睁两眼听着,后来便一仰身栽倒地下死了。贾母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说不出来。” “于是满屋里人俱哭个不住。”“邢夫人无处可走,放声大哭起来。只得往凤姐那边去。见二门旁舍亦上封条,惟有屋门开着,里头呜咽不绝。”先说说贾母,此处贾母的反应就不够符合老太太的形象。从文中多处细节我们都能知道贾母曾经也当过贾府管家,并且把贾府治理的井然有序,亲历了贾府的兴旺,在贾母的一生中,至少经历过很多风波,面对这样的事,老太太的反应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十九回中王熙凤打小道士时贾母解围、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等细节都可以看出贾母是一个大礼严格、小节灵活、通权达变、惜老怜贫的人,这么一位当家主母在这种时刻被吓得涕泪交流,俨然从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变成了一个见识浅薄的庸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再者就是其余众人的落泪,皆是惊慌失措,无甚区别。两处相较起来,自然是曹公更胜一筹,场面把握更加精准、人物刻画更加深刻。

      其次谈谈人物性格的前后差异。先说黛玉,个人觉得,高鹗笔下的黛玉不及曹公笔下的黛玉灵气逼人、坦率纯真,我们可以从黛玉对待宝玉读书一事的态度的前后差异这个细节来比较一番。

      曹雪芹在第三十二回写到史湘云劝贾宝玉好好读书将来走仕途经济,宝玉听到此言便不搭理史湘云并且说道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林黛玉听到此言内心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且看原文:“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这一番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禁也为黛玉又喜又悲,所喜者,宝玉和黛玉互知彼此真心,引为知己;所悲者,黛玉寄人篱下、恐红颜薄命。话说回来,此处可以看到黛玉对于宝玉读书一事的态度,黛玉从来没有劝过宝玉去读书,去谋取功名。在我看来,原因之一便是黛玉自身的性格就淡泊名利、对于所谓的仕途经济不太有好感,原因之二是黛玉对宝玉十分了解,正因为了解才不会劝宝玉去做违背他意愿的事。

      再来看看高鹗在第八十二回所写黛玉的对于宝玉读书一事的态度。原文写道:“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黛玉这番话放现在来说实为高见,但放在书中来说,放在林黛玉身上却十分不妥。前文说过无论从黛玉性格来讲还是从黛玉对宝玉的了解来讲,都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实在费解。此外写到黛玉听闻宝玉婚事后黛玉“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天的糟蹋起来,一年半载,少不得身登清净。打定了主意,被也不盖,衣也不添,竟是合眼装睡。”这一处我也不甚赞同,黛玉固然对待宝玉痴心一片,但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的反应未必是这样。前文中黛玉听闻“金玉良缘”一说之后,内心酸楚,但黛玉的做法是置气然后调侃,设身处地地想,这样的做法非常符合这个年龄,让人感受出黛玉真情流露之外性格中也有些娇羞纯真。但此处高鹗的写法却展现出的是一个虽然真心一片但却任性自戕的黛玉,听闻心上人的婚讯,便表现出一番自暴自弃的模样,一则不符合黛玉性格,二则不符合黛玉身份。按照黛玉的性格,她固然会痛不欲生,但更会断此痴念,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孤单无依、爱情破灭而深陷悲伤之渊,病情加重而最终零落成泥,必然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的一流人物。不仅此处,多处涉及到黛玉的描写都只抓住了黛玉性格的单一方面,或者表现出黛玉的敏感多疑,或者表现出黛玉的孤傲自卑,但都是照猫画虎展现不出来曹雪芹笔下黛玉纯真坦诚惹人怜爱但多愁善感让人难受的矛盾复杂的性格,因而流于表面,落于俗套。

      说完黛玉,再来说说宝玉。我个人本身就对宝玉这个形象并不是十分喜欢,但客观来分析,曹雪芹笔下的宝玉是率直纯真的痴公子,高鹗笔下的宝玉是花言巧语的风流人。可以从几个细节来看。

      第五十七回,紫鹃骗宝玉说黛玉即将坐船回苏州,宝玉听后立马呆住,原文写道:“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起他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众人见他这样,一时忙乱起来。”宝玉的痴总是和黛玉相关,他听到这一消息,没有去辨别真假,就痴呆了起来,一切皆因他满心住着林黛玉,关心则乱。此外还有宝玉发痴将袭人认做黛玉倾诉一番真心等情节,都可以看出宝玉的真心诚意,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外,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因此宝玉对大观园中的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是一种欣赏之情,而非是贾琏贾珍等下流之辈对女儿家的觊觎之情。曹雪芹在书中多处写到贾宝玉对宝钗、妙玉、宝琴等人的欣赏夸赞的情节,但也明确借贾宝玉之后表达过自己只钟情于黛玉一人,因此才有此痴病。第三十六回写道:“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宝玉在梦中无意识的状态下吐露真心,他心里只信木石前盟,前面第六回说过宝玉的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宝钗的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为一对,因此有金玉良缘一说,宝玉对此说法内心更多的是好奇,在前面我们姑且还可以认为宝玉是对宝钗和黛玉都有情思,三十六回这里就明确告诉我们,宝玉心里只有黛玉一人。因此,曹雪芹笔下的种种细节都刻画出一个率直纯真、深情专一的痴公子。

        再来看高鹗笔下的贾宝玉。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这一回写到宝玉为了能在梦里见到黛玉而睡在外间,五儿和麝月在外间倒水伺候。宝玉看五儿越看越像晴雯,因此而说了一些轻薄之语,原文写道:“宝玉才放了手,说道他和我说来着:‘早知担了个虚名,也就打正经主意了。’你怎么没听见么?五儿听了这话明明是轻薄自己的意思,又不敢怎么样。”宝玉口中说出此番话已经和从前对女儿家的欣赏不同了,而带有轻薄之意。且不说睡在外间是为了梦中见到黛玉实际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退一步讲就是又思念起了晴雯,也不该把五儿认成晴雯说出这番羞耻的话。还有像“宝玉因心中愧悔宝钗欲拢络自己之心,自过门至今日方才如鱼得水,恩爱缠绵。”宝玉此种做法既对不起黛玉,更对不住宝钗,实在是浑浊俗物的做法,让人感受不到他对黛玉的真心。还有像“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别怨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实在叫人读不下去。宝玉这一番话若是黛玉在世听了恐怕早就觉得他俗不可耐,错付真心。高鹗笔下的宝玉,让人感受不到他的纯真和痴心,反而有种虚伪感在其中。

      还有高鹗写宝玉读书科举实在令人费解,宝玉重去学堂第二天贾代儒让他讲经义,他就能有独到见解并得到认可,牵强附会。后续更是强令宝玉以第七名中举,可知天下读书人苦读书数十载,不如找个作家用自己的名字做主角,几天也便可青云直上。对于高鹗笔下的宝玉我尤为讨厌,没有感受到他的真挚诚恳,反而感受到的是他的虚伪懦弱,甚至他好几回中表达对黛玉的真情真心时所作所为让人觉得是刻意为之。

      最后说说最令我忿忿的是对贾母的刻画。前面也提到过贾母的人物形象,在曹雪芹笔下的贾母惜老怜贫、通达权变,尤其是贾母对于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感情是有所庇护的。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对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是没有偏差的,即使有也不会完全置黛玉于不顾。第三十回,宝玉黛玉二人闹脾气后,老太太说两人是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让她操心挂念,因此打发凤姐去调节两人矛盾,结果看到两人已经和好便说“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从这里不难看出贾母对于宝黛二人都十分关心爱护。除此之外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种种细节都能看到老太太对黛玉的偏爱,比起宝玉也不差分毫。

      但到了高鹗笔下贾母的昏聩就不说了,仅是以下两处就难免让人觉得真是狗尾续貂。原文道:“贾母看黛玉神气不好,便出来告诉凤姐等道: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你们也该替他预备预备冲一冲。或者好了,岂不是大家省心。就是怎么样也不至临时忙乱。咱们家里这两天正有事呢。”贾母面对即将病逝的黛玉流露出这样的态度,甚至心理更挂念的是宝玉的婚事。从前到后,贾母从慈祥和蔼变成了冷漠无情。更有甚者,原文这样写道:“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我方才看他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这两段话不得不让我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心肠能在黛玉去世之前说出这一番话,此前对黛玉的万般宠爱到如今的冷漠自私,翻天变化。也因为这些细节让人对贾母这个人物形象产生质疑。

      高鹗写到的“调包计”,更是俗不可耐,一个侯门贵府竟然做出如此龌龊之事,实在有失体面,这更像是个破落户的做法。贾母何等的宽厚爱幼、明白事理,这里竟然把她写成焦仲卿母亲一样的形象,冷面寡恩,甚至翻脸绝情,着实不合乎情理。

      除了种种人物刻画,还有语言上也相差甚多。曹雪芹写行酒令时所作诗歌不仅切合人物形象而且十分值得鉴赏玩味,但高鹗笔下的诗句更像是附庸风雅、牵强附会。曹雪芹笔下写到的鬼神之说都是在情节关键处自然而然的出现,如秦可卿托梦凤姐、八月十五夜宴请祠堂墙下有人发出长叹之声等情节都是为了后续情节展开做的特殊安排,融合的十分自然。但高鹗笔下黛玉噩梦、妙玉走火入魔、海棠异兆、王熙凤遇鬼、大观园做法事、潇湘馆闻鬼哭、鸳鸯殉主、赵姨娘中邪、王熙凤历幻境、贾宝玉入通灵幻境等情节都引入鬼神之说,似乎情节都依此展开,过于频繁地使用鬼神之说,自然会让人觉得别扭、难以卒读。

      文章最后重申一下后四十回可能为高鹗所续,暂且采用这一说法,对高鹗本人还是敬佩在先。他的续写也有许多妙处,如夏金桂之死、刘姥姥救巧姐等情节也十分出彩。整本书中我最喜欢邢岫烟和薛蝌这一对璧人,两人一个温婉贤淑、惹人怜爱,另一个品貌不凡、本本分分,两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羡煞我辈。

                                                           

                                                                                                    2022年3月4日凌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