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寺庙、宫殿,会发现这一类古建筑的屋檐上排列着数量不等的几个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吗,认识几个?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通常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走兽也称蹲兽、跑兽、小跑,是装饰在垂脊或戗脊上的一排小兽的总称。
屋脊神兽由瓦制成,高等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古人为了防止屋脊上的屋瓦脱落,会在瓦片之间钉入铁钉,这些形状各异的走兽就是从铁钉的顶帽演变而来的。其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后来,神兽被赋予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数量和种类不同,神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均为奇数,常见为一、三、五等。
骑凤仙人
屋脊上位于最前端的是仙人,即骑凤仙人,又名仙人骑凤。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另一种传说是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 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汉族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走兽
骑凤仙人后面是走兽,在古建筑上的神兽最多使用九个,只有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是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据《大清会典》记载,这些小兽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这屋脊上的走兽,排列的顺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的,仙人在前,一龙二凤三狮子,这是第一梯次的走兽;中排的是:四海马五天马六押鱼七狻猊,第三梯次的是,八獬豸九斗牛十行什,最后是鸱吻。
1、龙: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同时具有携水镇火之意。
2、凤: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3、狮子: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狮子能排到这个位置,还真是靠佛教传入所赐。中国过去是没有狮子的,狮子这种动物,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逐渐深入人心的。而且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文殊师利菩萨的座骑,就是一头青狮子。
4、天马:是在空中翱翔的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5、海马:是在海中奔驰的骏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后来成为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明清时期的九品武官的官服便以海马为补子图案。
6、狻猊(suānní):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传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7、狎鱼:是一种龙头鱼身的形象,也被称为鳌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
8、獬豸(xiè zhì):俗称独角兽,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9、斗牛:名称来源于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是一种有两只弯角的龙。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10、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它猴脸、尖嘴、鸟爪,背后有翅膀,是典型的雷公形象,放在屋顶是为了起到防雷的作用。
除了仙人以外,走兽都是按照九、七、五、三这样单数出现。比如保和殿上是九只,中和殿上是七只,东西六宫上面是五只,只有太和殿上面的走兽是十只,其中的行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只。
为什么太和殿上的走兽是十只呢?原来康熙十八年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开始重建太和殿,三十六年建成。明代的琉璃瓦件共分为十样,其中头样瓦最大,十样瓦最小,太和殿(那时叫皇极殿)筒瓦用的是头样。到了清朝,头样瓦已经不再烧造,根据《太和殿纪事》记载,重修用的二样筒瓦。如果还安装九只走兽,就会造成后面出现位置空缺,因此才在后面加上了一只行什。
鸱吻
最后一个在脊上的是鸱吻,它是明清时期建筑的正脊两头安放面朝里的龙首形瓦件,又称“正吻”。
传说此兽好吞,故在正脊两端作张嘴吞脊状,又称“吞脊兽”,龙之九子之一,背上还插着一把剑。民间传说,龙王的二子争夺王位,先吞下屋脊者称王。龙弟乘兄吞脊,拔剑刺兄于脊上,剑柄尚露在外面。
民间建筑物上的神兽,地域各有差别,神态各异,造型亦生动活泼,曲线优美,成为汉族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感受着那份威慑与震撼。
个人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