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今年高中毕业,填志愿时,没少头疼。想读的专业,爸妈却不同意,说是读那些专业没有用,还不实际,不如上个师范类大学,以后教书做老师。或者学医,当个医生。
侄子也是呦不过爸妈,最终选择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就像当年喜欢文科的他,在爸妈的叨扰下读了理科。
我想有过类似经历的,并不止他一个吧。生活中,我们在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赞赏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他人的批评建议与指责。有时候我们会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取悦别人做出违心的决定。
和他聊天的时候,他一脸的无奈,满是羡慕的语气对我说,要是我也能和你一样就好了。
想想自己真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年高中文理分科时,爸妈跟大多数家长一样,也是让读理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喜欢的文科。升大学时,也是被建议读师范类的大学,“女孩子嘛,读师范当老师好”。然而,自己又一次先斩后奏的一所师范类大学都没报,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
说自己任性也是真的,可又不是。想要什么,就去追,活的自我些有什么不好。人生在世,为什么要为别人而活,为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呢?
的确,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太多时候,我们难得活出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被别人的建议左右,活在别人的影子观念之中。
想起之前参加的一个关于软实力的培训,其中有一个问题记忆深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的回答各异,想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幸福的人;想要成为自信,阳光,快乐的人。而另一个回答,你想要什么,答案却大同小异,想要成功。
当时,我给出的答案是“我想要活的自我”。
很显然,在这样的回答里,我的答案另类而又无厘头。导师是山大刚刚毕业的学长,在听到我的回答时,他笑了,说“她想要自我,真是可悲。”
的确,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向往着成功。而且,说白了,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想要成功。毕竟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佼佼者,口中的成功人士。
可是难道我们这么努力,不就是想要拥有更多说“不”的权利。可以活的更自在,更自我些么?
之前读周国平的书,类似的他也曾在《成为你自己》里写到“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对呀,比起那些事业上的成功,更为重要的不应该是自我么?人活在世,自我都没有了,岂不是更可悲!当然,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想这才是最好的也是我们最想要的成功吧。
尼采在《查特拉斯如是说》中写到,“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想想真的也是,如果你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就会为你做选择。更何况有时候,难得自我,无奈向现实低头。
也许,你会说,你太自私了,想法太幼稚了。是的,我承认。而且,我们从小被大人灌输的思想也是“人不要活得太自我”。
可是你在意别人的看法,所谓的尊重别人的意见。难道这种带有取悦意味的行为,就能获得等同的尊重么?
不会的,没有自我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越是顺从,别人越是得寸进尺,你也越会被别人的意见操控左右。这样下去你反而越不可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我,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反而只能做一个委曲求全的老好人,重复着生活的沮丧。
其实,比取悦他人更重要的,是学会取悦自己。毕竟只有自己学会取悦自己,才能获得生命的底气和尊严,以及来自他人的取悦与尊重。而且,长大后会慢慢发现那些牛逼的成功人士时时刻刻在诠释着的恰好是活着,就应该活出自我。
柏拉图曾说:人生中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希望你在面临选择时,也能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真正想要的。毕竟人生在世,谁都不是谁的附庸替代品,你的脑子是你的思想,不是别人的跑马场,所以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被别人的观点左右。
活着,就要努力的为自己而活,活的自在而潇洒。毕竟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唯一的存在,所以,选择一种姿态,为自己而活,让自己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