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回家》系列公益广告,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另外两个我觉得不错的系列公益广告。
(二)筷子系列
筷子系列公益广告,不是筷子兄弟哈,开个玩笑。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用具,吃饭时总是离不开它。一双筷子,用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比如我吧,长这么大了就是用不好筷子,夹菜能夹,但总是没那么灵活,真有点不好意思。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正题。《筷子》系列公益广告,用一双筷子串起了我们中国人的几种传统美德。下面我就按照图片顺序大致说一下。
1、老人与幼童
画面里的老人,手拿筷子把菜夹到一旁的宝宝嘴里,这可能是他的孙女(外孙女)或者孙子(外孙子),原谅我真看不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一双筷子,体现的是长辈对小辈的关心与爱护。
2、妈妈与女儿
一个普通家庭的餐桌边,有一对母女,女儿看上去三岁左右的样子。本来她是拿着勺子吃饭,妈妈递上来一双筷子,要教她用筷子。小姑娘学了半天没有学会,哭着说:“学不会,我怎么也学不会嘛。”妈妈耐心地对她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会用筷子的呀。”
听了妈妈的话,小姑娘抹抹眼泪,继续学了起来,好不容易差不多学会了。吃着用筷子夹起的饭菜,她满足地笑了起来。
这则公益广告里配了两个主题词:传承。我的理解是,传承指的是用筷子的技能一代代传承下去,进而可以引申为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不知道这样理解是不是有些肤浅,个人看法而已。
3、小辈与长辈
这个标题看起来和第一个差不多,事实上是有所不同的。这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个大家族节日聚餐,摆了好多桌酒席。在一个桌子边有个小朋友,看到满桌的菜肴,忍不住拿起筷子想夹菜吃。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家长拦下他说:“要等族长(大概是这个意思)说完话才能动筷子。”
小朋友乖乖地放下筷子坐好,接下来家族里的族长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后,大家纷纷动筷子吃菜。小朋友吃着好吃的菜,好不快活。
这则广告的主题词是:明礼。尊敬长辈,明礼友善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里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努力去做到这些。身处礼仪之邦,不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其他人我们都要明礼。
4、母亲与儿子
这一条说的是久未回家的儿子,几年之后终于能回家过年。他拿着筷子夹起母亲做的红烧肉(还是咸肉),满脸笑意,我猜他肯定在想:这才是母亲的味道,这才是家乡的味道。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思念的不正是这种味道吗?一双筷子,串起游子对家乡的爱恋。
5、邻里之间
最后一则说的是过节了,一户人家亲戚朋友纷纷来串门。这时这家人的邻居——一个孤寡老人看到这一幕心里有些难过。
请客的那一家招呼这客人,一扭头看到邻居孤孤零零的,男主人走过去邀那个邻居一起过来吃饭。那个孤寡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不住地说:“家里做着饭呢。”那家人一边拉着他进家,一边说:“多个人多双筷子噻。”
进到那家人的院子里,女主人也笑着说:“过节了,你客气啥,就是吃个饭,多个人多双筷子。”
饭桌上,孤寡老人忍不住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则广告的主题词是:睦邻。邻里和睦,互相关爱,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这个系列还有几则广告,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三)《名字》公益广告
这个系列广告网上没有搜到适合的图片,就不发图了,广告中不同的人介绍了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名字的来历和含义。比如一个女生和一个老太太,名字都叫“小满”,因为她们都是小满那天出生的。“小满小满,颗粒饱满”;还有一个中年人,名字叫家和,他说他是家字辈,“家和”取的是“家和万事兴”之意……
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寓意,有时寄托这家人的美好愿望,有时承载着家人的希望,有时是一种纪念等等。
就说这么多了,链接就不放了。还有《中国字,中国年》、《春节,你带什么回家》、《你好,2017》这几个公益广告都很不错,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总之我看了之后之后都觉得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