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忻博士讲座中分享了与孩子相处的三大原则:诚恳尊重、同理心与无条件的关注接纳,一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接下来的自由讨论环节,妈妈们和陈忻博士都贡献了不少养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问题的应对方法,我听了首先是获益匪浅,更多的却是哭笑不得以及对未来孩子将变成越来越厉害的“战斗机”隐隐地担心。每听一个妈妈分享的自家娃的故事,就会一阵心惊肉跳,然后悄悄跟恬妈吐槽一下:大孩子好麻烦啊,还是现在傻傻小小的好。不过孩子不会停止生长,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时光一点点流逝,小家伙们都在一点点的在长大,当妈的只好或主动或被动的跟上啦!
Q1.小月龄宝宝幼升小要不要多读一年
孩子月龄比较小,担心孩子上小学之后跟不上,要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多读一年呢?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考虑过,尤其是因为我家是男孩子,男孩子在幼年时期发育确实普遍不如女孩子,但幸好是11月出生的宝宝,按照合适的年龄,小学入学的时候也快要7周岁了,这样的话也不需要再多上一年幼儿园。
但有些小月龄宝宝,比如刚好7、8月份的宝宝,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刚好满6周岁,而孩子的同学很多已经快要7周岁了。这一岁的差距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讲不可谓不大。这时候到底是在幼儿园多读一年,还是直接按照合适的年龄幼升小,是需要妈妈自己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陈忻博士的建议是,如果妈妈能承受孩子在最初几年落后,在同班同学的相处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可以选择直接幼升小,不必再读一年。如果介意前几年的落后,想让孩子作为大年龄的孩子入学的话,需要考虑的是,“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可能会伴随孩子整个学生生涯,而且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综合考虑来看的话,我觉得其实陈忻博士是支持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直接入学的。
Q2.二胎之间如何相处
一个怀着二胎的妈妈问了这个问题,她想知道两个娃之间应该怎么相处的问题。
这个问题陈忻博士没有具体的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有点大而且不够具体,由于提问妈妈的二宝还在肚子里,她也举不出什么具体的例子来。陈忻博士的饭团和喜马拉雅节目都有很多关于二胎相处的节目,值得一看(安利一波)。
我对于二胎妈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借我十个胆我也不敢考虑二胎的问题,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很知道,一个孩子加我自己的事情我就有点顾不过来了,再来一个二宝,我觉得我真的连妈妈这个角色都胜任不了,佩服所有的二胎妈妈,你们真真都是超人(向美云妈和超人陈博士致敬)。
Q3.五岁孩子,“朋友”总是指挥孩子做事情,而孩子其实并不乐意,该如何应对?
一个可以说是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的妈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她的孩子在幼儿园只有一个“朋友”,但是这个朋友又总会对他呼来喝去,让他去“找老师帮我那个什么什么玩具”这类的命令式的要求层出不穷,连老师也都知道了--“又是xxx让你来的吧”。而孩子内心里其实是不乐意的,都有点抵触去幼儿园了。
陈忻博士给的建议是这样的,首先,可以教给孩子辨别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会像这个“朋友”这样,让人感觉一直很难受,也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再者,教给孩子学会说“不”,有时候拒绝的后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即使到最后自己一个人玩,没有什么所谓的朋友,那也比跟一个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交往、勉强自己开心。
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很多时候迫于这种“同伴压力”,会做出很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情,不会那么坚定。比如这个孩子,可能觉得大家都有朋友,而我要是没有的话会不会显得很奇怪,所以我宁愿自己憋着忍着,也不想拒绝这个“朋友”,因为我特别怕失去他。
其实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爱,做孩子最温暖的港湾。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爱,有爱滋养的孩子,往往不会怀疑自我价值、攻击自我,一个有自我价值的人,是不会太受环境的影响的,更能保持本心。
陈忻博士的大儿子,十二岁的年龄,还毫不顾忌的跟妈妈热情拥抱,妈妈问孩子,你不怕你同学笑话你吗?孩子耸耸肩,说他一点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就是爱妈妈,就是要表达,就是要拥抱,一副“老子就想这样,你管得着吗”的架势,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遵循自己的本心,这种性格真的太难能可贵了,陈忻博士不愧是心理学者,教出了一个敢于坚守本心的孩子。
Q4.关于安全教育
一个妈妈问陈忻博士关于安全教育的问题,她的宝宝还比较小,她有点顾虑,这时候进行安全教育,会不会让孩子觉得世界太可怕了,这样会不会对孩子心理健康更不利。
陈忻博士很犀利的指出“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该让他/她自己去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不能因为所谓的‘安全教育’,撇开家长的责任,让孩子完完全全去避免安全问题”。对此,我觉得非常赞同,而且耳目一新。
年龄太小的时候,看护好孩子本来就是大人的事情,过早进行安全教育,会让孩子对社会有很不好的印象,孩子在六岁之前是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这时候保护孩子就是监护人的天职。
安全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来进行的,而且应该渗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能过早开始安全教育,更不能直接不进行安全教育;平时闭口不提安全教育,等孩子18岁准备出去读大学的时候一股脑的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安全教育是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当的提醒,急不得,早不得,晚不得,这也是一个很有技巧的事情。
Q5.关于“妈妈是爱你的,但是...”句式
一个妈妈说自己孩子总会在犯错的时候哭兮兮的对着自己说“妈妈,我是爱你的”,让人有些好气又好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陈忻博士直接指出,“你是不是在平时孩子犯错的时候经常会对孩子说,‘妈妈是爱你的,但是...’这样的话?”那位妈妈不好意思的承认了。其实孩子都是有学有样的,妈妈总是在自己犯错要批评自己的时候说爱自己,于是孩子也会反过来说了。
妈妈平时在没事的时候应该多爱孩子,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爱,多抱抱孩子。妈妈的爱不是靠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说出来的,而是在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能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表达爱,这样强调一下是没有意义的。
一点感悟
听完陈忻博士的讲座,以及各位妈妈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觉得自己最不后悔的就是在儿子这将近十七个月的生命中,对他进行了尽可能多的陪伴,陪他一起长大,跟他有一个健康而又紧密的亲子关系。如果我缺席了他的生活,虽然亲情无法割舍,但是势必会让他跟我有了一定的罅隙,想要去修补这种关系,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式育儿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多”,祖辈基本是直接参与育儿的。对于很多很有主见的祖辈,育儿往往使得家庭变的矛盾重重。现实中往往是妈妈是育儿的主力,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帮带孩子,这时候在育儿的问题上,对于新手妈妈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遇上开明、好学的家长还好些,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怕就怕那些自己不爱学习、还坚持自己“老一套”“老祖宗”式教育又权威式的祖辈,很多时候怎样讲道理都说不通,还总是批评妈妈“照书养都把孩子养傻了”。
现场就有好几个妈妈分享这样的事情,有个爷爷总是说三岁的宝宝走路慢、说话慢、不会双脚离地的跳,总说别人家的谁谁这么大都怎样这样了,总是打击孩子。还好,孩子并不是很在意爷爷说什么,但是妈妈听到却很心塞。跟爷爷讲,孩子的发育有早有晚,健康就好了,这时候爷爷就总是一脸嫌弃的反驳“又是你那一套理论”,这种情形就很无奈了。
遇到这样的祖辈该怎么办呢?其实作为晚辈的我们,是没办法也不应该去改变他们的看法和做法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让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最小化,从孩子入手,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最信任最喜爱的人说话的分量跟别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最信任的人告诉自己,不用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贬低,别人就是这样的人,你改变不了,但是不用在意,孩子也就不会特别在意了。
做到变成孩子最信任的人,并不容易,这是在点滴相处中累积而成的信任,是对孩子诚恳的态度,对孩子时时刻刻保持同理心,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才能换来的,陈忻博士提出的三大原则,要贯穿跟孩子相处的始终。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愿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