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霜景
初冬清晨的太阳出来了,有一点点清冷,又有一点点温煦。
在阳光的照耀下,草尖上乏着白光,像镀了一层亮闪闪的银色。
这片草地上依然寂静,除了旁边的香樟树上,不知名的小鸟在啾啾的欢唱。
说来惭愧,进城多年,张丹丹已经分不清这草尖上挂的:到底是霜?还是露水呐?
犹记得儿时,冬日清晨的原野上,田埂上和已经干涸了的稻田里,有时候,会铺满了白白的一层霜,白茫茫一片。
当地居民的俚语里,把这种白霜称为“皅皮霜”。“皅”在当地的方言里,是白色的意思。“皅皮霜”的大意就是白色的霜像皮肤一样,包裹在土壤植被的表面。
打霜的天气,会有点点冷。通常情况下,打过这种“皅皮霜”之后,就会迎来冬日里的晴朗天气。
此刻的张丹丹,茫然的望着草尖上的那层白色的水份,已经分不清是露水还是霜。
也许,张丹丹并没有错,因为诗经里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想到诗经里的这八个字,张丹丹似乎理顺了逻辑:应该是根据四时节气的不同,所以,称谓就不一样。同样是清晨覆盖在植物表面的水份,在夏天它们就叫露珠;而在冬天,这些覆盖在植物表面上的水份,就成了霜。
在历代文人眼里的霜,又到底是啥样的呢?
是白描?还是借景抒情?亦或是以景言志?
张丹丹试着从前辈们留下来的文字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张丹丹网搜了一会儿后发现:除了单首诗词里面有关于霜的诗句,居然还有人把关于描写有霜的一些诗句汇总了,瞧!
居然有这么多:
一、
二、
三、
四、
为了快捷找到写霜的诗句,作者编文的时候,只截取了单句,没有把写霜的整首诗词也抄下来。所以,对于整个诗词的意境,单凭这些写霜的句子,张丹丹有的能够读懂,有的理解也许偏离了诗词作者的本意,不能进入原作者笔下的意境。
相反,后面的这首《渔家傲》,有整首词,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
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挺悲情的,作者笔下诗词中的主角想家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尽管范大人归心似箭,或者是范大人笔下诗词中的出征将士归心似箭,估计没有打赢,或者还没有收复失地,不能立刻班师回朝,也不能回家。
羌管是一种乐器,估计是羌笛吧。但闻带着思家情绪的将士从羌笛里吹出来的悠悠笛声,飞落在jun营铺满寒霜的地上。也不知道是将军自己在吹羌笛?还是闻到了麾下将士的笛声?反正,这悠悠的笛声,让人思归的情绪更浓烈,都睡不着了。多年征zhan,将军也老了。根据开篇写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应该是常年驻扎在边塞,都熬白了头,但由于当时的处境还是:“四面边声连角起。”所以,还不能立刻回朝,也不能回家。“将军白发征夫泪”,思归之情,难以自抑。
张丹丹:“范大人!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就算到了伤心处,也别落泪了!你们都是好男儿!千古功臣!炎黄子孙,感恩有你们!”
水更完毕。
张丹丹的午觉又泡汤了……
今天可是凌晨四点多起来的,说好的规律作息呢?
这个800字的日更,真的是一种重重的考验,不死脱层皮……
系统不给你们点考验,那还叫系统?
抓狂……
图文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