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故事,品历史人物。今天来谈谈袁绍与袁术二兄弟。袁绍、袁术是堂兄弟,其高祖父袁安,在东汉时担任司徒。到袁绍、袁术这一辈四代都官居三公高位,势倾天下。董卓乱汉,群雄并起,袁绍与袁术也曾理所当然地众望所归,号令一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终未在这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而且,很不光彩地终结了袁氏一门原有的威信和荣耀。乱世如烈火,谁是真金终自现。袁氏二兄弟想来是得祖荫之蔽而浪得虚名吧。
确实是这样,如果社会按部就班地平稳向前,尊卑次序自有定数,阶层固化,袁氏一族也一定是高高在上,气度优雅,可惜,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一次利益的大调整拉开序幕,是机遇更是考验,袁氏二兄弟在这场大历练中双双败北。
在群雄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以失败告终。
初期,为讨董卓,群雄“会盟津”,袁绍被推为盟主。这位盟主任命自己的堂弟袁术掌管实权,总督粮草。孙坚任先锋大战汜水关,袁术怕孙坚得胜破洛阳,按住不发粮草,孙坚军中缺粮,兵士自乱。本来群雄难治,作为盟主弟弟首先私欲熏心,为孙坚背约私藏玉玺打下了伏笔。后来,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作者也通过很多的细节,刻画了袁术的自私傲慢与心胸狭隘。当董卓弃洛阳而走,本应乘势追袭,袁绍迟疑不动,曹操大怒,骂曰:“竖子不足与谋。”曹操在诗作《蒿里行》中,这样描写袁氏二兄弟主导的群雄会盟,“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料其不能成事,公孙瓒也认为“袁绍无能为也。”各路人马纷纷散去。袁氏二兄弟在群雄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以失败告终。
我们再来看看二位兄弟的关系
兄弟携贰,舍近交远至此。
“袁术在南阳,闻袁绍新得冀州,遣使来求马千匹。袁绍不与,术怒。”自此,兄弟不睦。
袁术既然与袁绍不和,又跟刘表因借粮20万不得而记仇,便与远在北面的公孙瓒联结;而袁绍同北方的公孙瓒有仇,而向南结交刘表。陈寿在《三国志》中感叹:“兄弟携贰,舍近交远至此。”是啊,也难怪陈寿感叹,兄弟之间难免有贰心,或者有些恩怨纠葛,但也不至于专门结交对方的敌人,还远跨南北,舍近交远至此,让天下人看笑话!
袁氏兄弟之无状初露端倪,“其滥如此。”
战争最能显现人性的光辉也最能暴露人性的阴暗。当你是强者拿起刀枪,有能力屠戮时,选择的对象是谁,以怎样的方式出手,懂得怎样停止,显示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者的智慧和胸襟。大善还是大恶,全在一念之间。
汉灵帝驾崩后,乱天下者何进与袁氏二兄弟上演了一场引狼入室的闹剧。先是图谋尽诛宦官,结果何进被宦官所杀,袁术率领武士放火烧宫门,以致逼迫宦官挟持了少帝和陈留王出逃。袁绍则对宦官大开杀戒,无论年龄大小,有不少没有胡须的人被误作宦官杀死,以至有的人自行裸露下身表明身份才免于一死,一些行为善良安分守己的也都被其杀害。
更为关键的是,起初为诛宦官,袁绍曾向何进提议,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成为董卓带兵进京,祸乱天下的始作俑者。其无谋无状初露端倪。
曾占尽天时地利人气。注意是人气,不是人和。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二十岁在朝廷做官就名扬四海;当初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时,袁绍忠义奋发,只身跑出京城,后来任渤海太守,又掌握了冀州的人马,“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董卓在京城诛灭了袁绍家族包括太傅袁隗等,引起群情激愤,天下豪杰都依附袁绍,州郡纷纷起兵,假借为袁氏家族报仇。当时,国恨家仇,袁绍师出有名,可以说讨伐董卓、兴复汉室占尽天时、地利和难得的人气,然而可惜的是袁氏终没将其转换成人和。看看二位是怎样将人气慢慢散尽的。
曹操的《蒿里行》中有这样两句诗是来形容二位的。
“淮南弟称号”
这一句是说袁术。董卓做乱,袁术出逃到南阳郡,不思进取,只一心妄想称帝。召集部下说“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大家谁也不敢说话,只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袁术听了很不高兴,还是一意孤行,在淮南称帝,设置公卿百官,荒淫奢侈,耗尽江淮之财。自己很快被吕布、曹操先后打败,恓惶病死。
“刻玺于北方。”
这一句是写袁绍的。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主持讨董会盟,并刻作金印,和冀州牧韩馥一道谋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刘虞不敢接受。虽然拥立之事没有做成,但我们可以看看袁绍的谋略,纯粹是欲加不义于自身,将出师之名尽失。
战略上的犹豫,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初,郭图劝袁绍迎天子在邺城建都(《献帝传》中也说是沮授之计),袁绍不听,后曹操听从荀彧之计迎献帝在许昌建都,收河南等地,关中皆归附,袁绍将断不断,只有后悔的份了。
外宽雅,有局度,而内多忌害。
田丰之死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竟然没有答应,理由是儿子有病。气得田丰举起手杖敲击地面说,“遇到这样一个难逢的机会,却因小孩生病而失去机会,太可惜了!”
在与曹操的角逐中,田丰认为袁绍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坐依山河险固,与曹操长久对峙,不应决成败于一战。袁绍不听,执意南下,田丰恳切苦劝,袁绍十分愤怒,认为田丰沮丧士气,将他铐上刑具关进监牢。官渡之战袁绍落败,有人对田丰说,“这回你必然受到重用了。”田丰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果然,袁绍回来,对身边的人说,“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便杀了田丰。
沮授之殇
田丰下狱后,袁绍带沮授南下,与曹操决战官渡。沮授献计,“北方的军队数量众多而果敢强劲不如南方的军队,而南方军队粮食储存量少军需物资不如北方军队,所以南方的曹军宜于速战,而北方的我军适宜缓斗。我们应该持久作战,拖延时间。”袁绍不听,只挥军向前,逼近官渡。双方相持时间很久,曹操军粮缺乏,军心堪忧。沮授劝诫袁绍,应该派蒋奇将军率军队作为运粮车的外援,防止曹操抢掠。袁绍还是不听,结果,负责运粮的淳于琼的军队孤军在乌巢宿营,被曹操打败。军心大乱,袁绍败退。沮授来不及和袁绍一同过黄河,被曹军抓获,曹操厚待他,但沮授还是想逃归袁绍,被曹操所杀。
官渡之战败,乌巢粮尽,袁绍根基已拔,退守冀州也已只是苟延残喘了,袁绍不久就忧愤而死。
袁绍、袁术,公族世家子弟,却外强中干,在乱世不堪一击。曹操从内心蔑视他们,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兵强却为寡谋亡啊。而袁术,曹操更视之为“冢中枯骨”,毫无生气,更没有一点竞争力了。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