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过《末代皇帝》电影。脑袋里能记住的是那个戴着一副圆眼镜的青年人,和后来在监狱里被人欺负的老年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图像是在脑海里做为对于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印象。
年初翻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便开始好奇这位皇帝的一生。
溥仪,是三岁被慈禧选中进宫做皇帝的。之前不知道,原来光绪皇帝是溥仪的亲叔叔,也就是说慈禧前后两次从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家选了两个过继皇帝,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孙子。以前以为,这些亲王对于家中能出皇帝应该是特别开心和雀跃的,也许是同治皇帝的死,和未来皇帝的傀儡命运,都让醇亲王在得知消息后瘫倒在地,光绪的生母、醇亲王的福晋则大哭不止。这位福晋与慈禧是亲姐妹。
溥仪入宫后没几天,统治中国几十年的慈禧太后归天。隆裕太后希望能做慈禧第二,可命运不济,宣统皇帝坐皇位没两年,在辛亥革命后宣布皇帝退位。
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军阀混战。溥仪却在清室优待条件下的紫禁城内慢慢长大。如果细想,在辛亥革命后的十几年间,北京城中的皇帝过着与世隔绝的截然不同的生活,也是让人称奇的。此间凡路经或掌权的人物都会跑进皇宫里,并以受到皇帝的接见而为荣耀。
能让小皇帝了解外面世界的,庄世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溥仪要骑车而锯掉了紫禁城里的门槛。再三争取后也装上了电话。书中有段写他打给胡适的情节十分有趣,
“你是胡博士呵?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你是谁呵?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呵!”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看书时读到这一段,自己一个人笑了半天。后来胡适真去找了庄士敦去核实电话的事情,并在安排下见到了皇帝,也成了他一生为之觉得荣幸的事。
所以在清帝优待条件被废前的这十几年里,溥仪的身边聚集有不甘心的遗老遗少,也有得势新贵。少年的成长过程并没有让溥仪有多少意愿想要恢复祖上的基业,他多次提到只想当个有田地租金的有钱人,能去国外读书或定居。
让他人生观发生重大转变的事件,我觉得首数孙殿英的炸陵。自些,溥仪开始寻找可以依靠的势力,立誓要报此仇,这也是为什么此后他会接受日本人的条件愿意做满洲国皇帝的一个原因。
此前对满洲国的这段历史并无太多的了解。书里所写的场景有些类似台湾和朝鲜在日统时期的情景,每天会有固定的时间向皇帝画像致敬,有喇叭宣读皇上颁布的诏书。每人要求会背诵,很多人会因为被抽查背不出来被关进大牢。他的很多诏书,都是日本人拟好的,交给他最后盖章,有时溥仪不愿意时,日本人会直接省去这道程序。在伪满国的日子,溥仪更像是一个住花园洋房的政治囚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其他了。
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曾两次去日本拜见天皇。但对他他处境并未能改善多少。特别是日本人要求溥杰娶了日本媳妇并在继位人选中拟定弟继或弟嗣继位,溥仪就开始担心自己的人生安全了,以致于神经紧张脾气古怪。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没有来得及将他带走便做了苏联的俘虏。后被交给中国进行劳动改造。
回看这位皇帝的前半生,自从被慈禧选定做了皇帝,他的人生就没有是自已,的一天。被周围的各种势力所裹协着,在末世之秋成为被各种人所利用的筹码。多少都有些让人同情。
爱新觉罗·溥仪
生:1906年2月7日,卒:1967年10月17日,享年61岁。葬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也算最后入了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