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装了简书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今天写点简书的用户体验。
独特优点
markdown的完美应用
简书目前最大的优点是写作起来方便,简书内置了编辑器md,富文本。我认为作业是简书最大的卖点。简书最大的优势就是写作的人特别多,写作的人超过了阅读的人,这是微信头条号最不同的地方。聚集一帮爱写作的人来发展流量这一点,倒是与微博很相似。可惜从简书上的文章来看,主要写作者是文艺青年。而且是二线城市里孤独的自定义文艺青年。他们其中有很多学生和刚出校门的职场涉入不深的人,倒是有自己的知识吸收来源,却苦于内心的小情绪没人可以共鸣。话说“忧郁出诗人,憋屈好文章”,还是有道理的。这些文艺青年虽然情感丰富,但是人生经验尚浅,写出的文章难免心灵鸡汤太多,内涵深刻的太少。特别是简书首页,不知道没营养的鸡汤怎么会这么多,感觉还是简书发展的理念有关。其实简书上还是有些好文章的,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算法将好朋友将推荐给需要看的用户,我甚至怀疑简书到底有没有用算法推荐。如果没有,那么这可能就是简书的致命伤。简书将很容易被自己限制在小清新的路径上,无法取得更大的盈利。
读者短板及优化应对
简书上写的文章阅读量并不是很大,又没有好的算法推荐。因此如果要增加阅读量,就必须靠自己推广,将文章转发朋友圈微博知乎等阅读者更多的平台上。官方明显是认识到了这点,对简书的分享功能做了相当的优化,可以相当便捷的在微信等平台上分享。
IP的产业链打造
在拥有如此大量作品的平台上,简书没有将其顺利实现产业化,我是相当的困惑。我看了简书的签约作者也基本上走的是小清新套路,与我这种风格是有不小差距,也基本放弃了投稿首页的幻想。我猜测是简书团队目前是对自己未来的盈利模式比较迷茫,毕竟著作权的产业化还是要很大程度上依耐于政策的支持,作为一名了解知产的律师也是有过迷茫的。单纯的签约一帮青年作者,拿到著作权只是产业链的第一步。
总结与寄语
简书在得到一帮年轻人的喜好后,建立了最初的客户群,也是最易变迁的客户群。带来的大量作品是笔巨大的潜在财富,如何发挥其商业价值,是关键的难题,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希望。就我本人而言,我的文章估计很长时间都会没几个人通过简书平台阅读,我决定把简书当做自说自话的博客,远离浮华与装逼,记录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