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吴砥、陈新亚、尉小荣、饶景阳、徐建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速稳定的网络接入成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保障。该文对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政策进行梳理,从学校通过国家级教育网连接到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学校以区域为单位整体连接到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学校直接连接以及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四个方面介绍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模式,在归纳总结不同接入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模式,从而为我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政策保障机制、资金运用效率以及企业参与积极性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政策;网络接入模式
一、背景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战略选择,而高速稳定的网络带宽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支撑。宽带网络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信息化整体概况,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校园网络接入进行整体规划。2003年澳大利亚在国家宽带行动计划(2003-2006)中指出:为了使所有澳洲学校能够享受到经济实惠的高质量宽带数据通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校园网络带宽提高。2011年韩国在“SMART Education” 发展战略中提出校园网是建立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基本保障。2015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连接质量,并实施“一人一台计算机”和“无线校园”项目。
美国联邦政府从国家层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规划,重点提升中小学网络带宽。20世纪末,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扩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为用户提供最佳性价比的宽带网络服务;1996年美国国会制订“教育折扣”(E-Rate)计划,要求为学校和图书馆的网络接入提供优惠政策[1];2002年1月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中明确指出利用网络改变传统教育模式;201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发布《国家宽带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学校基础设施,如在校内覆盖无线网络等;2013年6月美国白宫发布“连接教育”(Connect Education,简称Connect ED)计划,提出联邦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让高速网络走进学校和图书馆[2];2015年10月,美国教育部下属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第五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要求全美所有学校和教室都要实现宽带网络连接,以促进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美国网络带宽和发展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在网络建设应用和安全保障维护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43个国家进行调查并发布《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报告显示:网络准备指数方面美国排名第7,日本第10,法国第26,中国第62;因特网在学校的应用水平美国排名为17,日本为37,法国为40,中国为47,在人均宽带使用量、网络安全服务器、互联网用户数量三个方面美国的排名详情如图1[3]所示。
二、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政策和项目
依据参与主体不同,笔者将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政策和项目划分为四类:政府统筹类,即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制订相关政策项目并直接出资和监管;部门协同推进类,指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简称NEC)、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简称OSTP)等有关部门作为主推进方,实践网络接入政策项目;企业合作参与类,即在市场竞争模式下形成跨界合作力量,促进中小学网络接入水平的提升;社会公益类,主要是指一些非盈利性组织通过筹集社会资金、派遣志愿者等活动助力网络带宽提高,具体划分情况如表1所示。
(一)政府统筹类
政府统筹类主要是以联邦政府、教育部为核心,对政策的制订、发布、实施、评估进行全方位监管,以国家战略工程的形式整体推进,不仅有利于统筹规划,而且可以为中小学宽带网络建设指明发展路径[4]。
国家政府的统筹调控为中小学网络带宽提高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特殊补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美国自1965年以来最重要的中小学改革法之一,以建立中小学教育责任制的方式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美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连接教育”计划,主要内容是使全美学校的教室和图书馆均能升级连接到高速有线和无线网络;“全民联网”计划每年拨款22.5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生命线”项目,同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每个月9.25美元的上网补贴[5]。政府制订的宽带网络政策项目如右表2所示。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简称NETP)是由教育部制订的专门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自1996年起基本每隔五年发布一次。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教育技术系列规划虽然经历了硬件设施建设、资源共建共享、师生信息素养发展、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等阶段,但网络带宽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始终伴随每个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推广离不开高速网络连接以及随时随地可获取的设备,NETP2016提出建立泛在宽带网络连接,确保校内外师生享有便利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条件,至少拥有一台配备相应软件的上网设备,以便随时开展研究、创建多媒体内容、沟通交流及合作等活动[6]。每个计划涉及的宽带网络具体要求如表3所示。
(二)部门协同推进类
美国具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体系,联邦教育部下设三个与教育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机构:教育技术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以及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形成了以联邦政府、教育部为领导的决策机构,以联邦通信委员会等为主的执行机构,以及以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为代表的研究和服务机构。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订多项政策项目辅助联邦政府、教育部规划的贯彻实施。以“教育折扣”计划为例,该计划始于1999年,主要以提供补助的方式为中小学网络接入提供优惠条件,具体折扣程度依据不同地区贫困程度而定,分为20%至90%不等[7]。为了满足学校和图书馆日益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教育折扣”计划进行调整:对学校光纤接入进行资金支持,将支出上限由原来的24亿美元提升至39亿美元[8]。《国家宽带计划》是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战略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确保宽带生态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健康发展,确保所有美国人有能力支付使用宽带服务、利用宽带网络创建数字文化。2016年,《美国创新战略》计划拨出5000万美元用于教育的高级研究,力争2018年前使全美99%的学生能够享受高速网络服务[9]。美国商务部发起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项目(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 Program)为教育信息通信网络提供专项保障资金。美国康复服务管理局资助的辅助技术国家资助项目(State Grant for Assistive Technology)为各州残障人士提供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各部门不同阶段制订的政策项目如表4所示。
(三)企业合作参与类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影响人们对于网络带宽需求,而这种动态需求变化的维持不仅需要政府、学校等常规性机构支持,更需要企业等不可或缺的多元化力量参与[10]。只有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发挥多方力量才能够满足中小学日益增长的网速需求。
网络带宽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政府经费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宽带网络发展质量,美国联邦政府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11]。2011年3月,谷歌将堪萨斯城作为“社区光纤”(Fiberfor Communities)项目的首个试点城市,为该城市的家庭社区提供1Gbps的超高速网络带宽服务。2016年4月,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推出为美国家庭提供月费低至5美元、下行速率为3Mbps的“接入AT&T”计划,目前已经在全美的21个州顺利开展[12]。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项目如表5所示。
(四)社会公益类
广义的公益性项目是指为满足社会大众或某些人口群体的利益而实施的项目,主要分为政府部门引导和民间自发组织两种形式。作为促使宽带网络发展的特殊支持力量,公益性项目为传统教育注入新活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益性项目以其特殊存在形式组织丰富的活动巩固中小学宽带网络的发展成果。成立于2013年3月的国家非盈利组织Everyoneon是具有代表性的公益性项目之一,通过向6千多万未能连接网络的美国人提供高速廉价的网络服务、电脑设备以及免费的数字素养培训,使人们不分年龄、种族、收入和教育水平拥有平等的利用网络学习机会。此外,Everyoneon与其他非盈利性机构共同推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免费在线培训课程,目前全国培训点已达8000多个[13]。表6体现的是公益性力量支持的政策项目具体情况。
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等部门、企业及社会公益机构的积极参与对中小学网络带宽提升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尽管各项政策项目的发布机构、背景及实施环境略有差异,但其制订实施对于加速美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尤其宽带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策项目的覆盖范围涉及制度建设、环境保障、目标要求、资金投入、队伍培训、综合应用、均衡发展等多个主题,不仅全面记录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也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其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窗口。
三、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模式
(一)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概况
联邦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为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11月,美国“教育折扣”计划提出学校和图书馆网络带宽长期发展目标:每1000名学生共享1Gbps的带宽,网络传输能力提高至10Gbps [14]。截至2005年,100%的美国公立学校连接到了网络,78%的学校拥有无线网,39%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15]。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主要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信息和增值等综合性服务。不同类型ISP之间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政府高层重视、企业分担费用、地区相互合作的均衡发展格局,不仅为中小学宽带网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拥有设备、人力、技术及经营优势。就ISP的支持运作方式而言,美中两国差异并不明显。美国网络运营商包括电话电报公司(AT&T)、威瑞森电信公司(Verizon)、斯普林特公司(Sprint)等。各大网络运营商积极开展同中小学的合作,为配合美国“连接教育”计划实施,AT&T、Sprint、Verizon分别出资1亿美元用于提高中小学网络带宽,Sprint则承诺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家庭提供移动宽带连接设备,AT&T为50000名学生提供免费的有线和无线教育连接设备[16]。
(二)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方式
中小学网络接入方式的选择对于学校宽带速度、运行维护、后期扩容升级等具有一系列影响,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7]。
1.学校通过国家级教育网连接到商业ISP
美国国家级教育网即教育科研网络(Research & Education Network,简称R&E网或者RENs)是由国家政府、教育机构、非盈利组织、企业共同创建的先进网络,其目的在于满足成员在协作应用、分布式研究实验、基于网格的数据分析和社会联网等带宽密集型处理的需求。目前有31个州为初等教育的学校和地区提供教育科研网服务。2010年,美国政府拨款6250多万美元,用于资助教育科研网和其他几家国家科研教育网络建造带宽100Gbps的美国统一社区锚点网(U.S.UCAN),以连接美国的学校、图书馆、社区大学、保健中心和公共安全组织等社区机构[18]。图2(a)是学校通过国家级教育网接入商业ISP的具体流程。
2.学校以区域为单位整体连接到商业ISP
学校以区域为单位整体连接到商业ISP主要是借助于区域间的广域网使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管理机构互联互通,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实用性、费用、带宽是广域网选择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学校而言,以区域形式整体接入商业ISP比单独购买更具有价格优势。例如,明尼苏达州斯科特县在2007年开始致力于提高学校带宽的“中间公里”网络建设,不仅将所有学校、图书馆、警察局、市政厅等现有机构串行连接组成广域网,同时也与所属地区大容量骨干网以及许多私人供应商互联,实现了网络容量由100Mbps至300Mbps的跨越式提高[19]。图2(b)描述了学校以区域为单位连接到商业ISP的基本步骤。
3.学校直接连接到商业ISP
学校直接接入商业ISP为广大学校提供快速、灵活、便捷的宽带获取途径,但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区域性“规模效益”,致使运行成本较高。另外ISP直接对学校进行管理和维护,而无需承担学校的网络质量责任,因此对于学校自身来说需要更高的硬软件配置标准,特别是安全稳定的过滤保护系统。这种方式对于偏远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直接连接到商业ISP的流程如图2(c)所示。
4.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ISP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ISP
给予学生更多的利用设备随时随地享受上网服务的自由,终端性能、安全设置、内容过滤将直接影响网络带宽获取质量。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ISP为家庭自学和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简称BYOD)新型学习方式推广提供基础支撑,打破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界线,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个性化、碎片化、自主化的网络学习环境[20],图2(d)是该网络接入方式的具体流程图。
5.四种网络接入方式优缺点比较
由于四种网络接入方式本身各具有优缺点,中小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依据不同地区的宽带网络现状、地理位置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采取多种方式交叉配合接入网络。四种网络接入方式的优缺点详细情况如表7所示。
四、中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模式
中国中小学网络服务主要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及国家级教育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获取。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市场驱动,多方参与”号召,中国移动参与了“农村学校宽带网络覆盖试点工程”,中国电信帮助8万多所学校的无线网络建设,支持约1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的宽带网络接入。尽管如此,中国中小学在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接入水平等方面与美国仍有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bps,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bps目标[21]。另外,我国将实现至少60%的中小学接入带宽10Mbps作为2016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工作目标[22]。截至2014年底,41.1%的中小学拥有无线网,9.3%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23]。截至2016年9月,87.5%的中小学(除教学点外)实现了网络接入[24]。网络接入方式的选择对于网络带宽获取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中国中小学网络接入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学校或者终端直接与商业ISP连接接入互联网。这种方式灵活自由,但价格机制、安全监管等方面相对不足。由于中小学网络用户数量庞大,学校很难直接从运营商获得价格优惠;加之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学校安全监控技术能力有限,截至2014年底,仍有5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信息安全系统[25],而运营商又不承担学校所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不利于学校网络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等环节的落实。为推进中小学网络服务升级,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推进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全面提升学校或者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ISP的安全性和可信性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颁布《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战略规划层面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创新应用指明前进路径,推动学校联网由IPv4向IPv6演进过渡,发展地址资源足够丰富、设施先进、节能泛在、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更大信息量和多样化的教学应用,更智能地支持跨区域学校间的相互联通,为教育发展构建更坚实有力的基础网络环境[26]。图3(a)代表了学校或者终端直接与商业ISP连接流程。
学校或者终端借助于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接入效率,在缓解数字鸿沟、优化网络管理、加强内容审核、提高安全防范方面具有优势。教育城域网是推进“校校通”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以当地教育局或者教委牵头、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整体构建,避免网络建设过程中单个学校孤军建设、重复建设矛盾[27]。首先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后,从信息出口到互联网接入整个过程可共用防火墙,有利于巩固学校的网络安全。其次,教育城域网可向外直接连接至商业ISP,打造范围更广、更为开放的网络共享体系。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将近16%的中小学以教育城域网作为宽带出口方式[28]。最后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信息与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享有平等的网络访问权利以及低廉资费的优质服务。例如,“专递课堂”通过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与城市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心学校同步互动,为不同区域的师生架起了课堂互动和知识传递的桥梁,缓解偏远农村地区因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造成的开课不全、上课质量不高等难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图3(b)是学校或者终端通过教育城域网获取网络服务的连接模式。
学校或者终端不仅能够通过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同时也直接接入CERNET。截至2014年,我国有15.64%的中小学通过接入教育城域网获取网络服务,71.96%的高校通过CERNET接入互联网[29]。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学校直接接入CERNET为宽带网络服务的获取提供诸多便捷条件。以“三通两平台”中的两平台为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云服务体系,学校或者终端直接连接至CERNET促使不同层面的“云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截至2016年8月,云服务体系服务注册用户达4945万人[30]。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CERNET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免费的专用带宽用于连接教育部数据中心,学校或者终端直接连接到CERNET能够与县、地市、省和中央进行数据交换,目前两级(国家、省)建设、五级(国家、省、市、县、校)应用格局基本形成[31]。为进一步确保学校安全性,学校或者终端直接连接至教育城域网、CERNET等教育专网应至少部署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审计等在内的安全防范体系。上页图3(c)代表了学校或者终端直接连接至CERNET的基本过程。
总之,以区域为单位整体连接到商业ISP是美国和中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网络接入方式,区域性“规模效应”有利于节约上网成本;国家级教育网、教育城域网通过对区域内网络统一控制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建设和管理效率,扩大网络的覆盖面;由于历史等原因导致我国教育科研网用户以高校居多,中小学以电信运营商为主要的网络服务提供方;受终端直接连接到商业ISP方式影响,“自带设备”在美国较为普及,但在中国还很少,且受条件限制近期内也不具备普及的可行性。
五、对我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的启示
美国中小学网络接入呈现出政策连贯、职责明确、接网方式灵活的特点,对我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的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使用等多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关注薄弱学校,注重政策的可持续性
美国宽带网络接入政策项目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任务要求进行动态调整,使得网络带宽与技术环境需要相匹配。例如从NETP1996到NETP2016,虽然发展重点从网络连接向资源开发、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有所倾斜,但始终没有忽视宽带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升级。美国宽带网络接入对农村地区以及薄弱学校相当重视,奥巴马政府于2013年提出“连接教育”计划,目标在于5年内网速达到1Gbps,千人上网带宽不低于100Mbps,其中强调落实重点在于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学校。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的宽带网络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如何将提升中小学网络带宽接入水平的长远性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发展实际相结合成为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4M以上的目标。缩小城乡二元发展差距,提升薄弱学校的网络接入水平,降低农村地区网络接入成本,有利于推进区域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32]。
(二)完善保障机制,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
为保障政策项目的实施,美国设立多个部门,协助推进网络接入政策项目落地。例如教育技术办公室负责制订全国层面的教育技术政策,制订和设立一系列推进教育技术的规划和项目,开展大量的全国调查;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主要负责提供技术解决手段,在符合联邦各种法律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之下,协助联邦教育部部长和其他管理人员获取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资源;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美国联邦层面收集、分析美国和其他国家教育数据,为美国的教育决策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持。此外,美国采用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权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连接教育”计划为例,计划由教育部发布技术大纲,对项目涉及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学习设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规划性的指导。经费投入主要以联邦通信委员会为主体,将政府投资与企业支持相结合。基于美国相对松散的中央政府集权体制,州政府在教育部的引导下建立学区,教育部负责施行跨学区的项目制订和行动计划,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技术援助和建设指导,包括为学区提供评估准则、实践案例等,帮助学区结合本地区的能力、学习目标、专业学习标准进行专业评估[33],各州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发展。
相比我国网络接入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相对单一。一方面,网络接入应该融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34],明确中小学网络接入的权利和责任,形成建设、管理、评价相互制衡的发展体系;另一方面,中小学网络接入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螺旋式循环改进,形成长期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使用教育补偿和转移支付
美国中小学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与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高效运用密不可分。201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在两年内额外投资20亿美元,让15000多所学校的2000多万名学生连接至高速网络。2016年,美国政府计划每年拨款22.5亿美元支持信息化网络建设。政府对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为中小学宽带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的建设效益。
在经费支付模式上,美国采用折扣补助等多种方式,为网络建设提供便捷。例如,“教育折扣”计划为减轻学校负担,提出学校可以将购买带宽的资金转移到企业。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据学校的发展水平划分资助等级,在申请“教育折扣”计划补助资金时,以网络带宽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评估和整体规划,不仅充分调动了学校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实现了对资金的高效运用[35]。美国还拥有专项公益性团体,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无偿支持中小学网络带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折扣补助为主,公益支持为辅的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中小学缺乏行之有效的宽带网络优惠服务和折扣机制,中小学在购买带宽时并无明显优势[36]。截至2014年底,中小学信息化经费一学年投入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的11%左右,农村、县镇、城市基本均衡。在资金分配方面,各级教育信息化部门利用国家拨款,直接购买设备发放给学校,对学校的发展水平、需求程度欠缺分析,虽然统一的费用制度简单易行,但却影响资金利用的高效性、阻碍设备运用效益性发挥[37]。因此,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采用政策引导、大众公益、社会服务等模式,扩宽资金来源,落实资金使用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四)鼓励企业参与,支持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中小学带宽的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的发展确保了中小学网络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校企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例如,1996年美国首次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中,鼓励联邦机构、州、地方以及私立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技术文化挑战基金”及其他项目支持各个地方进行宽带网络建设;鼓励与私人部门合作,以国家和地方的为基础的指导标准建设高质量的宽带网络发展环境[38]。同时,美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外包”的现象,公立机构将学校某些项目以合同的形式有偿的转交给专业服务机构。以上种种措施为企业获得增加产品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保障了社会各界参与宽带网络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提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39]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旨在充分调动网络运营商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各有关部门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对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等问题,激发市场在宽带配置和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尝试企业垫资建设、融资租赁服务、外包托管等多种形式,将社会资本转化为中小学宽带网络建设主体的方法对中国同样适用。
作者简介:吴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绩效评估、数字教育技术标准、教育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等;陈新亚: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等;尉小荣: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等;饶景阳: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教育信息化标准等;徐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数字化标准研究、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小学师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及标准规范研究”(课题编号:2014BAH22F01)研究成果。
转载自:《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1月 总第360期 :83-90(参考本刊文章必须必须注明出处)